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沒說過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感謝上帝,讓它睡下去吧”這是網絡流傳出自拿破崙口中的“中國睡獅論”。拿破崙早就作古不能親口回答這句話是不是他說的,而這句話又是怎麼流傳起來的呢?

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沒說過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拿破崙當皇帝時,第一部《法漢詞典》出版。而拿破崙在當皇帝的時候,大量閱讀傳教士的記載、使節的報告以及有關中國的遊記等。在他的要求下,第一部《法漢詞典》出版,還下令在法蘭西公學院設立中國學科,這是中國學在西方歷史上第一次進入大學科目。 1793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急欲打開中國的貿易門戶,但遭到乾隆帝的拒絕。1816年2月8日,英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當阿美士德一行抵達天津口外,因為不願對嘉慶帝行跪拜禮,聲稱“正副使臣身體欠佳”,拒不入宮,被中國政府趕出國門。回國途中經過聖赫勒拿島,見到了拿破崙。  

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沒說過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拿破崙嘲諷說:“如果英國的習俗不是吻國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國皇帝脫褲子呢?” 阿美士德認為只有通過戰爭來敲開中國的大門,拿破崙以輕蔑的口氣評論說:“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開始你們可能會成功,你們會奪取他們的船隻,破壞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設施,但你們也會讓他們明白他們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思考;他們會建造船隻,用火炮把自己裝備起來。他們會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把你們打敗。”阿美士德反駁說:“中國在表面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拿破崙卻認為,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以今天看來,獅子睡著了連蒼蠅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這句話迅速傳遍了歐洲,又傳遍了世界,產生了極強的轟動效應,一直到今天。

拿破崙臨終嘆氣說:“我那些不幸的中國人啊!”  

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沒說過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拿破崙沒說過“中國睡獅論”  

“睡獅論”源起於西方基督教話語中常見的“喚醒東方論”,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來闡釋中國的外交姿態,繼而被梁啟超化用,並創作了一則關於“喚醒睡獅”的寓言。清末革命宣傳家將“醒獅”立為民族國家的象徵符號,將之應用到各種民族主義宣傳之中。在各種宣傳包裝之下,“睡獅論”逐漸融入到民眾的口頭傳播當中   梁啟超1899年的《動物談》講了一則寓言,第一次將睡獅與中國進行了勾聯。梁啟超寫作《動物談》時,正流亡日本,因而“睡獅論”最早是流行於日本留學生當中的。1900年之後的幾年,待喚醒或被喚醒的睡獅形象已經被賦予了喚醒國民、振奮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反覆出現於各種新興的報章雜誌,尤其是具有革命傾向的留學生雜誌。

庚子事變之後,新興知識分子萌生強烈的啟蒙慾望。喚醒睡獅,以醒獅作為未來國旗、國歌的形象,逐漸成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 20世紀最初幾年,東京留學生明顯掌握了民族主義革命的啟蒙話語權。鄒容和陳天華兩位烈士的宣言式遺著,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睡(醒)獅”以象徵亟待崛起的中華民族。這是清末民族主義知識分子的兩本必讀書,影響非常大。  

拿破崙與睡獅寓言相結合的具體時間很難鎖定。留學美國的胡適曾在1915年寫過這樣一段話:“拿破崙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為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可知當時的美國留學生已經將“睡獅論”歸入到拿破崙名下了。不過,這一說法在國內似乎不大流行,朱執信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將“睡獅論”歸在德國政治家名下。 粗略統計,至1920年,“睡獅論”的代言人已經有了特指的拿破崙說、俾斯麥說,以及泛指的英人說、西人說、外國人說等,此外還保留著梁啟超所提到的曾紀澤說、烏理西(吳士禮)說等。不同的代言人之間,無疑形成了一種潛在的競爭關係。

拿破崙:侵略中國太愚蠢 ,沒說過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隨著時間推移,世界形勢不斷變化,俾斯麥和威廉這些二流政治明星已經很難激起新生代的傳播興趣。1930年代,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民族存亡之際,“睡獅論”再次獲得廣泛傳播,這一次,拿破崙終於脫穎而出,成為“睡獅論”的惟一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