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這是孔子生平對周平王東遷後天下“禮樂崩環”的哀嘆和無奈,而在“禮樂崩壞”背後是王室對諸侯的掌控力減弱,尤其是鄭國射傷前來討伐的周桓王后,周天子的威嚴更是一落千丈,這樣的後果就是導致了天子只能成為一個吉祥物,已經無法來約束諸侯之間的互相征伐。

按照周禮的約束,任何諸侯出兵都必須由周天子下令,這才符合王道、符合禮節、才具有正義的號召力。但也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擴充自己的領地,為了掠奪人口等資源,根本無視周天子的存在,自顧對弱國發動吞併戰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荊湘之地的楚國。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的諸侯國

楚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自立為王,更是吞國無數,從最初受封五十里地的小國一躍成為方圓千里的大國,獨霸了漢江和長江中游流域,“楚彊,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也增加了自己在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中原諸侯中的話語權。

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

對於楚國,中原諸侯是抱有矛盾心理的,既有高傲也有無奈!

高傲,是因為楚國只是子爵,封地又在荊湘的蠻荒之地,在貴族的等級制度上遠遠低於中原諸侯;無奈,是因為楚國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根本不顧及“尊王攘夷”的戰爭口號,甚至還以夷人自居。比如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國攻打隨國時,面對隨侯的責備,楚武王(周朝給予的爵位是子爵)以自己是蠻夷為藉口,逼迫隨國臣服自己。

但對於中原諸侯來說,不管周王室如何衰微,人家畢竟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所以給予天子必要的尊重需要的,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絕對是當時最正確的政治傾向。也就是說,諸侯們表面上還是要受周朝軍禮約束,講究出師有名,為自己的出兵尋找一個“正義凌然”的口號,從而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

所以,即使楚國完成了從一個不入流的子爵小國成為"南鎮方伯"的大國、強國的轉身,並介入中原諸侯之間的爭霸賽,還是讓很多諸侯所鄙夷和不屑,其中一位就是宋襄公!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春秋五霸形勢圖

宋襄公子茲甫是有資格嘲笑和看不起楚國的,無論是他自己的血統還是周天子賜予的爵位都遠遠比楚國國君熊惲高貴得多。

宋國國君是殷商王室的血脈(開國君主宋微子是殷帝乙的庶子,商紂王的哥哥),又是周朝的公爵,在春秋那個講究身份的時期,子茲甫是真正的貴族!

貴族就有貴族的戰爭儀式!

什麼是貴族的戰爭儀式?就是“結日定地,各居一面,嗚鼓而戰,不相詐”,因為商周(西周早期)時期的戰爭主要以車戰為主,而車戰需要先選擇地形,後製定作戰的時間,雙方才能互相攻伐,這種作戰的方式在當時被稱為貴族的遊戲。

這在宋襄公看來,正是貴族必須恪守的“禮數”,而他必須成為貴族儀式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以實現和齊桓公那樣,能夠通過“仁義”的戰爭道德體系,達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基於此,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中原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去世,齊國發生動亂,太子昭逃到宋國。第二年,宋襄公帶著衛國、曹國、邾國等四國人馬扶持了太子昭(齊孝公)回國繼位,完成了他在葵丘之會上對齊桓公的承諾,一時之間使得他的名聲大震。

但齊國已經失去了霸主地位,而受到齊桓公遏制的楚國又開始向中原施展自己的武功,以謀取中原霸權,並得到了鄭國的支持,這就引發了宋襄公的震怒!

在宋襄公看來,自己領導諸侯平定了齊國的內亂,實現了道義上的承諾,又是貴族出身的公爵諸侯,中原諸侯應該以自己為尊。而你鄭國竟然敢無視我的命令,跑去支持蠻夷的子楚,必須給予懲罰!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宋國仁義之師

宋襄公一怒之下的伐鄭做法,激化了他和楚國之間的矛盾,但也讓楚國找到了當年被齊桓公遏制的出氣筒,雙方終於爆發了泓水之戰!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宋軍屯兵於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屬渦河的支流,經今河南商丘、柘城間東南流)北岸嚴陣以待,而楚軍卻由泓水南岸渡河,並不利於對宋軍展開攻擊。

如果此時的宋軍能夠乘機發動攻擊,楚軍必敗無疑!

事實上,當時的宋國司馬目夷(即子魚,宋襄公的哥哥)看到了楚軍在渡河時的軍容軍貌,認為一旦等楚軍登上了河岸,宋軍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為此他力勸宋襄公把握戰機,趁楚軍過河過到一半的時候給予堅決的軍事打擊,但被宋襄公驕傲的拒絕了。

宋襄公認為,貴族的戰爭儀式必須保留,即光明正大的和楚軍大戰一場,而不能乘人之危,否則這不是君子所為!

對於堅守貴族精神的宋襄公,目夷也是很無奈!眼見楚軍全部順利渡過泓水開始排兵佈陣時,他再次相勸自己的這位國君弟弟要抓緊機會發起攻擊,但又被無情的拒絕了。

喪失了兩次大好時機,結果不言而喻,宋軍大敗!

要知道宋楚兩國的國力本來就不匹配,何況楚軍這一路走來是經歷過殺伐征戰的,滅國無數,豈是在中原小打小鬧的宋軍可比!這一戰,不說宋軍,就連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傷,於第二年重傷而亡,他的宏圖霸業也就此灰飛煙滅!

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泓水之戰

泓水之戰雖然規模不大,但這個結局卻激發了楚國爭霸中原的野心,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事實上,春秋時正處於戰爭思想道德體系的轉型期,即到底是採取“以鼓成列”的仁義之說,還是“奇謀詭詐”的兵道之法,而宋襄公在泓水之戰的不乘人之危正是選擇了前者。作為沒落的殷商貴族後裔,這是他心中的堅守!

但戰爭往往是殺生性極強的人類集團性的大規模社會活動,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楚國能從一個封地五十里的子爵諸侯,成為一個跨地千里並能夠進軍中原爭霸的大國,完全是建立在無視周禮,打破道德約束的基礎上,使用的是“奇謀詭詐”的兵道之法,才能有眼前的成就。

可笑的是,面對這樣的楚國,宋襄公還堅持所謂的貴族儀式,堅持“君子不困人於戹,不鼓不成列”的戰爭方式,不得不說這是他最迂腐的地方。

自身弱小的軍事力量不會因為你的仁慈而變得強大,而戰場上的機會瞬息而逝,如果不抓住機會,主動和被動就會互相轉化,也就失去了戰爭的本質,即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取得談判桌子上的主動權,否則只能任對方牽著鼻子走。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春秋時期的戰車衝陣

宋襄公的敗,也宣告了中國古代“以鼓成列”的仁義戰爭道德體系已經不適應歷史的發展,而“奇謀詭詐”的兵道之法開始成為主流。

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

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勝利,哪裡有那麼多的講究,既然要講仁義道德,又何必發動戰爭?子魚面對身負重傷的宋襄公依舊沉迷於他那一套“仁義”學說之中,忍不住對他發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喝問!

正因為有宋襄公這個活生生的案例存在,後續的諸侯爭霸賽中,“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誘敵深入”等新式作戰思想也就成為兵法大家們一致認可的謀略之道,而這也為弱國在恰當時機挑戰強國提供了一種軍事上的可能性!

當然,因為舊的戰爭道德體系的全面瓦解,春秋後期真正陷入了“無義戰”的狀態,天下由分裂開始逐漸走向統一。

從這一點上來看,宋襄公的貢獻還是巨大的!

《史記.宋微子世家》

丁曉亮 《宋襄公的仁義與道德戰爭》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宋襄公的王圖霸業:用近乎“愚蠢”的方式留下一道戰爭史的笑談!

三家分晉前夕的春秋晚期形勢圖,漸於統一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