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前段時間給大家介紹了一位奇女子,她叫陳美齡,上世紀70年代時,她在日本是與鄧麗君齊名的華人歌手,當媽後,她把自己的3個兒子都送進了全世界排名前3的大學——斯坦福。

後來她寫了一本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正好我最近把它看完了,裡面還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內容,在這一塊分享給你。

內容可能比較長,如果一時半會看不完可以先轉走,有時間再看。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1:教育,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陳美齡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就一直跟她說: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爸爸經歷過戰爭、文革),但是,知識一旦記入腦子,就不會被人奪走,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所以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孩子們的身上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他們有機會擁有美好的未來,但這些絕大部分都有一個前提(但也不排除少數特例)——好好接受教育。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2:傾注無限的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愛,以後才會信任他人。相信別人,也就會相信自己。

能與孩子們一同度過的時間,跟自己整個人生長度相比其實並不長,等他們開始去上幼兒園、上學,一天之中只有幾個小時能待在一起,等變成初中生、高中生,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少。

正因為是這樣,在身體和大腦極速成長的嬰幼兒時期,我們更需要多抽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質量陪玩很重要,全身心投入半小時作用比心不在焉的玩兩小時作用還大。

孩子們都特別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和他玩,他完全能夠感受到。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3:不斥責,嘗試適當表揚

抓住孩子做的錯事不放,只會助長他們的惡習。

孩子總希望有誰能搭理自己,無論是被表揚還是被批評,都會使孩子認為得到了關注。

如果孩子做好事的時候,周圍的人給予了表揚,那麼他就會不斷做好事,然而如果一個孩子只在做壞事的時候才被人搭理,那麼他有可能會重複做這件壞事。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4:絕對禁止體罰

體罰的手段可能在父母比孩子力氣大的時候還有些效果,等到孩子力氣比你大了,場面瞬間逆轉,所以,千萬不能給孩子植入“力強者控制弱者”的錯誤觀念。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5: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

對父母毫無敬意、感謝的孩子,是不會受任何人信賴的。

以說話方式為例,“討厭!”“吵死了!”如此失禮的話,孩子不應該對父母說,家裡該有的家規是應該要有的,任何傷人的話,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不要輕易說出口。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6:擁有夢想

孩子的工作就是做夢,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夢。

我們大人能夠想象得出的夢想,僅限於我們自己有限的認知水平,而孩子應該做一些更遠大、更有未來感的夢。

孩子只要敢想,併為之努力奮鬥了,即使最後這個夢想沒有百分百實現,有時也會發現,其實已經近在咫尺了。這樣的生活態度,毫無疑問會豐富孩子的一生。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7:能自我肯定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哪怕這個別人有可能是自己孩子的親兄弟姐妹,最好也不要比較。

每個娃娃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一顆認同自我的內心,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基礎,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他如何肯定自我,而不是讓他不斷的去學習別人,就算孩子自己有榜樣,那麼也希望這個榜樣是他自己選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他的。

要讓孩子知道,即便有一百個人和他的意見不一致,也要堂堂正正的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和別人不同並不是壞事,倒不如說反而是種恩賜呢。從平時就這樣向孩子灌輸,他們自然而然會形成“不需要勉強自己迎合別人,做自己就好”的觀念。

雖然家中不作比較,但外面難免會被比較,有時候甚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積極的幫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8:選擇最難的路

迷茫的時候,選擇最難走的那條路,這個觀念可以從小就教給孩子。

比如,還有作業沒做完,但是想看電視的時候,哪樣比較難呢?當然是寫作業,這麼一想就不會迷茫,做完作業再看電視吧。

在不知道該不該道歉時,更難的一方是進行道歉,於是選擇主動道歉。

在猶豫要不要主動打招呼時,更難的一方是自己先打招呼,那就選難的吧......

這樣的選擇多了,孩子們就會發現,路越走越順暢,目標越來越堅定。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9:提問能力

經常發問的孩子思慮周全,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不管孩子們問你什麼問題,首先應該對他們的提問表示肯定,“這個問題問得好!”無論什麼問題都絕對不能小瞧,從給予表揚開始,讓他們知道提問本身已經是好事了。

接下來,就是和孩子一同探尋答案,有時候也會碰到無法立馬解決的問題,如果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家長可以認真的跟孩子說:“媽媽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們一起想想看吧。”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10:傾聽、陳述意見的能力

平常可以多讓孩子加入到大人的談話中,培養他們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即使大家全都在客廳,爸爸媽媽玩手機,孩子在一旁玩自己的,偶爾這樣也不錯,不過天天如此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偶爾還是建議一家人聚在一起聊一聊,爸爸可以說說自己工作上的一些事,媽媽也可以跟孩子說說最近煩惱或者高興的事,可以問問孩子的看法。

不要過度地把孩子僅當做一個孩子來對待,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讓他也參與到大人的談話中。時間長了,孩子就慢慢學會了傾聽,並且適時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能力很重要。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11:加深交流

家長有時候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或者在外面有沒有發生什麼不好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不怎麼願意主動跟大人說,為此,家長可以自己先養成個習慣,主動跟孩子說說自己一天發生了哪些好的、不好的事情。

長此以往,孩子和家長之間會越來越瞭解,家長會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也能更容易體諒爸爸媽媽的辛勞。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12:質疑能力

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擁有質疑的能力。

還會告訴他教科書上寫的不一定都正確,從小播下培養質疑精神的種子,對任何事物都試著進行質疑,新的構思、發現、有趣的主意隨之誕生。

尤其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爆炸式的產生,各種花樣的宣傳手段層出不窮,這些大量湧入的信息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全都相信,那就無法瞭解真實的世界,會搞錯何為真實。

讓孩子擁有懷疑信息真實性的能力,也是保護其自身的一種手段。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第13:給孩子說明上學的理由

孩子正式上學前,你可以問他們一個問題:說說看,你為什麼要去學校上學呀?

先讓孩子對此抱有疑問,然後父母再認真的回答他,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如果他們能夠充分理解上學的意義,就算年齡再小,也能懷著大志上學校。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想當廚師的孩子,你怎麼跟他說明上學的意義呢?

“當廚師的話,買東西的時候必須得算賬哦,為了不弄錯菜單,還要會認字、稱重量!如果去學校的話,這些都能學到,很棒吧!”

但是“因為大家都去,所以你也去”“不學習會變成笨蛋”,類似這些消極的話不應該成為孩子必須上學的理由。

學習是一件非常積極向上的事情,能夠上學十分幸運,是人生的獎賞,使孩子們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唱歌時,她跟鄧麗君齊名,當媽後,她把孩子都送進全球前3的大學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精華的分享,如何?對你有啟發嗎?

如果你覺得不錯,請一定要點贊、分享或者評論哦~明天再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