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小夥用沙畫講述創業故事

內蒙小夥用沙畫講述創業故事

2003年,阿拉騰畢力格在天津打工,從事戶外廣告噴繪時接觸到將沙子噴在建築物表面的一種裝飾技巧,於是腦子裡萌生了用故鄉的沙子作畫的念頭。

天生具有繪畫基礎的阿拉騰畢力格回到家鄉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後開始在渾善達克沙地採沙子,創作沙粒繪畫。他還基於父親用糯米汁、牛角等熬製出來的用於粘馬鞍子的膠水進行了改進,研製出一種新型的天然粘貼膠。

用大自然的原生態沙粒作畫是一種將繪畫、雕塑、手工藝的特點融合為一體的藝術。幾年的摸索和創作,讓阿拉騰畢力格的沙畫遠近聞名,還收到了海外商人高薪聘請他到迪拜創作的邀請。“渾善達克沙漠不僅生養了我,更是我創作的源泉。”這位赤誠的蒙古族小夥子選擇在家鄉創業。

2012年,阿拉騰畢力格在正藍旗上都鎮創辦了沙畫館。如今,走進這裡,一樓的展廳內掛滿了以草原遊牧文化為主題,獨具原生態美的沙畫,各個栩栩如生,精緻且不失本色。他的作品還藉助“一帶一路”,通過互聯網,遠銷日本、迪拜、阿拉伯、俄羅斯、蒙古國,不僅成為本土響噹噹的特色旅遊產品,也向世界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年收入更是達到了20多萬元。

吸取就要回報。阿拉騰畢力格採沙挖出沙坑的地方,都要栽上一株黃柳,至今,栽種的黃柳面積已達80畝,為防沙治理盡了一份責任。他的沙畫製作技藝先後吸引400餘人請教學習,經培訓大多數農牧民和殘疾人已順利就業,甚至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阿拉騰畢力格用智慧和勤勞不斷創造著人間的美,為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注入青春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