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畫詩”重慶市某中學沙畫課程引點贊

“以沙畫詩”重慶市某中學沙畫課程引點贊

近期,重慶市沙坪壩區美術教研活動在重慶市第六十四中學舉行。六十四中學美術老師孫麗執教的一堂沙畫課充滿詩意與意境,引發了大家對美術教學的熱烈討論。

沙坪壩區各中小學美術教師及教研員參加了本次教研活動。

沙畫+朗誦 學生用沙構建古詩詞中的場景

課堂一開始,六十四中學美術老師孫麗就通過播放沙畫大師的作品《生命的列車》,讓同學明白優秀沙畫作品的三個標準,即表演作品內容要接近主題,故事情節要連續富有變化,音樂要符合情景。

弄清楚了作品中的故事內容、表現形式、思想感情和畫面內容變化的方法,接下來就是同學們表演的時候了——以沙畫詩。

同學們三人一組,在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古詩詞中選擇一首,先小組討論詩意並用紙筆畫出小草圖,然後根據小草圖用沙畫形式表現出來,最後各小組以“沙畫+朗誦”形式進行現場表演。

一人手拿一把黃沙,在沙畫箱上撒、抹、勾、挑,勾勒出或深或淺的線條,短短7分鐘時間,古詩詞中的場景就在光影作用下變成了一幅幅畫作,並隨著詩意不斷變幻。

五年級1班學生蔣露露所在的小組,選的是蘇軾的作品《(惠崇)春江曉景》,“因為這首詩描寫了初春之景,充滿春意和生機”。蔣露露五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沙畫,如今已經掌握了沙畫的基本技能,能夠快速根據詩意進行創作,這也讓她和小夥伴們充滿自信與成就感。

一組同學創作的《登鸛鵲樓》,還特意在最後增添了一個詩人坐在窗邊喝茶賞景的場景。“當詩人看到這麼壯美的景色,詩性大發,想必他會忍不住坐在窗邊品茗賞景吧!”負責朗誦的同學介紹道。

此外,同學們還積極為其他小組的作品提意見和建議。一名同學在欣賞作品《春曉》時提出,雖然該小組將“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內容表現出來了,但是最後一幅畫面缺乏詩意,應該增添一些表達詩意場景。

指尖上的藝術 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沙畫藝術教育是集繪畫、音樂、文學、表演於一體,以綜合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為學習特徵的藝術類課程。”孫麗介紹,沙畫藝術相比較傳統藝術更具有表現力和創造力,對於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及其藝術素質、實現技法與創造力的有機結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瞭解,六十四中學的沙畫藝術在2016年5月被評為沙區精品校本課程之一。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學校組織老師們完成了沙畫藝術系列校本教材之《青峰沙畫》初級教材的編寫印製工作,為師生上課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教學文本保障。

本學期,六十四中學各班每週開設一節沙畫課,部分學生還在下午放學後開展沙畫社團培訓活動。《青峰沙畫》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對沙畫藝術創作的興趣。通過沙畫實踐,鍛鍊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讓同學們在體驗沙畫的同時,豐富自己的視野,完美自己的人生。開課以來,孩子們興趣非常濃厚,教學效果顯著。

“課程不僅僅包含具體的知識,它還應該有可測量的寬度、可設置的深度、可翻越的高度,可傳遞的溫度。”六十四中學副校長張彬介紹,自開設《沙畫藝術》以來,由於時間短,孩子們只學會了用沙作畫的一些基本手法,學生的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學校要長期把沙畫課開成常態課,讓孩子們能夠持續學習,達到自由創作的境界,並培養部分學生能夠達到邏輯轉承與創意銜接,創作情景連環畫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