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初心發展清潔能源事業 李河君首登中央黨校講臺做創業分享

2018年歲末,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受邀在中央黨校第11期理論視野•讀書會上授課。他圍繞“改革開放

·初心使命”主題做了題為《強國與企業家精神》的演講,與中央黨校中青班部分代表分享了漢能近30年來致力於清潔能源事業的傳奇發展歷程。

登中央黨校講臺,講述民營企業的能源傳奇

用李河君的話說,漢能29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清潔能源。漢能的發展史,可以用“兩個8年”來概括。從第一個8年的金安橋到第二個8年投身薄膜發電,漢能都曾遭遇不解,觀海有術,必觀其瀾,最終他們用看得見的成績和結果回應了質疑。

漢能從2002年開始,投資超過200億人民幣,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一鍬土一鍬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總裝機規模達300萬千瓦,比葛洲壩大10%,是全球水電史上罕見的、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由民營企業建設的百萬千瓦級特大型水電項目。

站在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漢能該何去何從?在李河君看來,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陽能發展的未來和總趨勢,未來發展必須要放眼能源的未來,於是有了第二個8年。漢能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先後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等4家世界先進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漢能一躍成為薄膜太陽能行業的全球領導者,不但是規模,更主要是核心技術。基於此,漢能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提出“移動能源”概念,並且顛覆性地開創了移動能源行業,讓中國在能源發展上徹底領先了一把。

改革開放40週年,漢能用技術獻禮

在2018年11月“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上,漢能移動能源攜“漢瓦”入選“大國氣象——蓬勃發展的中國企業”板塊。漢瓦是漢能根據薄膜太陽能芯片的柔性特點,創造性地將其與高透光玻璃相結合,實現太陽能到電能的高效轉化。

“漢瓦”目前已進入實用化推廣進程。2018年11月26日,漢能與南半球知名屋頂瓦片製造商和整體方案提供商西斯爾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薄膜技術光伏瓦片產品、以及在澳洲、亞洲地區銷售的合作正式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此前,“漢瓦”被先後應用於內蒙古自然歷史博物館薄膜太陽能建築一體化項目、貴州銅仁梵淨山項目、無錫單玻漢瓦木屋項目、歐洲首批雙玻漢瓦36KW試點項目。

漢瓦僅僅是漢能所構建的移動清潔能源圖景的一角。漢車、漢傘、漢包、漢紙等移動能源產品,全面覆蓋了“住、用、行”等各種場景。

作為“全球移動能源概念”的首倡者——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願景正在一步步實現。而這一切的背後,正是漢能在技術研發領域的堅持。截至2018年12月31日,漢能全球累計專利申請超過1萬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2100件。過去8年時間裡,漢能先後累計投入100億美元,不斷實現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使其薄膜太陽能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運則我運 企業強則國強

李河君回顧自己近30年的創業史,感慨萬千:“國運則我運,與國家共命運的企業才有未來。企業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強大最終都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強大。”

“善奕者謀勢”,清潔能源是全球發展大勢,是中國發展大勢,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漢能的事業都跟國家聯繫在一起。在國家能源結構轉型的需求關口,漢能帶動國內薄膜太陽能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的轉變,還開創了移動能源的全新藍海市場,帶動了國家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和支持。目前,“移動能源”這一概念,已出現在國家政策中,併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極有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

國家現在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而且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民營企業更應該堅定信心,擔當責任。作為民族企業的漢能,就應該專注清潔能源領域,做好自己的事,做成自己的事,把企業做大做強,創造市場、創造一個行業,成為全球偉大的企業。李河君說:“一個國家的強大最終都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強大。因為科技霸權、金融霸權都是表現在企業上,而企業強大最重要的因素,或說企業最高層次的競爭是企業家精神的競爭。因此,什麼樣的國家出現最優秀的企業家,什麼樣的國家就是最有競爭力的,就是最強大的國家。因而,萬事歸宗,企業家精神是最大的強國力量,也是最能持久的強國核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