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滴滴的裁員只是個開始,業務整合將是關鍵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採訪、文字整理 | 秘叢叢

36氪獨家消息,滴滴將裁員25%,以它目前1.3萬多員工的數量計算,將有3000多人失去工作。滴滴方面回應稱,這是針對安全體驗和效率的目標,進行重大架構調整,算是正常的人員調整。究竟該如何看待滴滴裁員?滴滴想重獲資本市場的信任和支持,裁員就夠了嗎?

本期觀察員:孫永傑,獨立ICT評論人,曾是ICT專業媒體及網站的記者、主編

36氪:這次滴滴裁員的規模不小,大概有1/4的員工會面臨失業。滴滴回應說,這是正常的人員調整。對於滴滴來說,它現在必須要“瘦身”嗎?

孫永傑:滴滴這次裁員和它比較大的擴張步伐有關係。去年,滴滴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做投資,比如歐洲、南非、印度和東南亞。另外,滴滴去年聯合了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成立了“洪流聯盟”。“洪流聯盟”有三個願景,首先它想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全球20億用戶並滿足50%的出行需求,其次它要共建汽車運營平臺,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最後它還想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進軍智能交通領域,比如無人駕駛。

36氪:有時候適當合理的裁員有益於一個公司的健康發展,但你覺得滴滴一次裁掉3000多人,它真的有這麼多的人員冗餘嗎?

孫永傑:毫無疑問,人員冗餘是肯定的。至於是不是這麼多,我無法下定論。但是滴滴有一部分業務要收縮,短期內上不了線,比如順風車業務,那麼這一部分人員就有冗餘。其次,這次裁員針對的主要是技術部和網約車兩個部門,去年滴滴的研發投入確實比較大,僅上半年就有70多億美元。滴滴也意識到,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智慧交通,短期內很難帶來實質性回報,所以,它是在適當壓縮技術研發上的投入。

36氪:總體來看,滴滴這次裁員屬於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嗎?

孫永傑:我認為是正常的。

36氪:那麼隨著這種人員結構的重組,滴滴的業務也是時候需要整合了嗎?

孫永傑:我覺得是應該整合了,因為它涉及的業務範圍太廣了,比如汽車服務、金融服務。這些業務在擴張短期內很難帶來大的收益,所以,它必須縮小規模或者合併某些業務,比如去年它將旗下的汽車服務平臺升級為“小桔車服”。

36氪:現在滴滴業務整合的重點是什麼?

孫永傑:它還是抓自己最擅長的,比如出租車、網約車等如今在線的業務,現在需要鞏固這些業務。

36氪:早些時候滴滴的CEO程維表示,滴滴去年上半年虧損了40億元人民幣,那麼它這次裁員縮減開支,是為了給投資人一個交代嗎?

孫永傑:是的。實際上,2017年一整年滴滴才虧了25億元人民幣,這樣看它去年半年的虧損比前年一年的虧損還要多。這肯定是投資人不願意看到的。

36氪:如果想要重獲資本市場的信任和支持,只靠裁員就夠了嗎?

孫永傑:裁員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手段。 滴滴的裁員只是一個開始,之後就要進行業務整合和收縮,比如今年海外市場的擴張速度可能需要適當放緩,比較前瞻性的科研投入(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可能需要適當壓縮或者放慢節奏。

另外,如果想和36氪《觀察+》的編輯小姐姐以及上萬氪友們近距離交流,歡迎添加小氪微信:super36kr,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學習翫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