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的極致美學,一片桑葉落下的傳奇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匠人姿態:修坯

茶事與茶道,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在和睦寧靜氛圍下溫暖的心靈交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場美之盛宴。從古至今,喜茶之人以“品茗”作為俯仰天地間的依歸,也以“茶器”作為茶席佈置中的點睛之筆。

以葉入盞,點木成金

工藝復興,傳奇復現

木葉天目盞擁有1200多年曆史,期間經歷了700多年斷代,直至近代才復燒成功。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如何在1280度以上的高溫下,使得葉子不僅沒有灰飛煙滅,反而烙印盞中,熠熠生輝?這曾一度成為一個謎底。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烏黑油亮的茶盞內,美麗、清晰的葉脈,永恆地保留在漆黑的茶盞上,一片金黃燦爛的葉子,舒展立體,灼灼其華,給人以“迴歸自然”的感受,同時呈現出一種質樸的禪意。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葉子與茶器融為一體,紋理寫意悠揚,像是入畫般極具藝術氣息。將水倒入杯盞之中,葉子宛若漂浮於水中,寧靜悠揚。

工藝匠心的完美淬鍊

中國美學的微義所在

生命本是時間的藝術,茶盞亦如是。一盞木葉天目盞得已醞釀成形,也是憑藉匠人與工藝在時間裡的長久淬鍊。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原料採用景德鎮優質高嶺土,結合獨特的礦物釉配方。

燒造木葉天目盞,需要匠人精湛的手藝。在1280度以上的高溫之中,如何讓葉子在消失殆盡前,於盞壁留下完好無損的脈絡紋理,是對匠人手工藝的極致考驗。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精選多地多年生、葉形完整的老桑樹葉。

木葉天目盞的製作,並非所有樹葉都適合,樹葉所含灰質成分不對,或者積澱不夠,都將燒不出燦爛色澤。入窯前,桑葉的擺放也需要謹慎,這將影響茶器品相高低。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入窯

12小時窯燒,12小時冷卻,期間必須全程看守。氣窯內的氣氛變化比溫差更不穩定,窯內可以同時存在還原、氧化兩種氣氛,並且這兩種氣氛會隨氣壓、大氣壓以及在不同窯位內發生流轉。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窯燒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只有葉形完整的,才算是比較成功的作品。

其中完整舒展而不翻折、色澤金麗又富於變化的,是最為罕有的極品天目盞。一千個木葉天目盞拿去燒造,只能出一二極品。

木葉天目盞,出自於宋代吉州窯的獨特工藝。它曾為禪宗寺院僧家專用器物,後漸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後入宮廷為宋徽宗所愛。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吉州窯木葉盞

在宋人看來,用這樣一件有禪意的茶器,是儀式感的象徵,更是對雅文化的尊敬。如今,木葉天目盞被鄰國日本奉為國寶。連收羅天下奇珍的大英博物館也稱之為“世之神器”。

1200年前的极致美学,一片桑叶落下的传奇

— <strong>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