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腦血管及顱腦損傷(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與關節(週五)、腦性癱瘓(週六)、頸肩腰腿痛、運動與軟組織損傷(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strong>【居家康復第105講】目前市面上的正規的降壓藥物有很多種類,常用的就有五種,可歸納為利尿劑(氫氯噻嗪)、β受體拮抗劑(美託洛爾)、鈣通道阻滯劑(CCB,硝苯地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卡託普利)以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厄貝沙坦)等。為了最大程度取得治療高血壓的效果,就要求更大程度降低血壓,要做到這一點單藥治療常力不能及,單一降壓藥在增大劑量易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聯合應用來使血壓達到目標水平。可以說,降壓藥物聯合治療是提高高血壓達標率的重要手段。那麼,高血壓患者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1、長時間遵醫囑服藥,定時定量

降壓治療的收益主要來自降壓本身,可根據基線血壓水平、有無靶器官損害和危險因素,選用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但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案,都要長時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並且根據自身血壓波動情況,服藥要定時定量,切勿隨意調整治療方案,更不能隨意停藥。<strong>高血壓患者一定要記住:降壓治療的益處是通過長期控制血壓達到的,長期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正規藥物治療是關鍵,只有血壓降下來,才有可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2、定期監測血壓

很多病人只注意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藥物,卻常常忽略血壓的測量,僅憑自己感覺服藥,感覺好時就少服,感覺不舒服就加藥。但其實高血壓患者治療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讓血壓達到目標水平,這樣才不容易造成其他器官的損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心腦血管發病及死亡風險。而定期測量血壓就可以掌握血壓控制情況,在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情況下,就可以由醫生針對不同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並對飲食控制、運動方案等給予指導。因此,高血壓患者在服藥時應該注意血壓的監測。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3、降壓要有效、平穩、長期控制

大多數慢性高血壓患者應該在幾周內逐漸降低血壓至目標水平,並應堅持長期達標;若患者治療耐受性較差或老年人,達標時間則可適當延長。研究表明,過快降壓會導致心率加快,當血壓快速下降後,動脈壓力感受器和心血管中樞興奮交感神經,抑制心臟迷走神經,導致患者心率加快以校正血壓下降,而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此外,過快降壓還會影響冠狀動脈和腦血管灌注。當冠狀動脈壓或腦灌注壓低至一定閾值,會引起臟器供血不足,誘發頭暈、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事件發生。<strong>因此,高血壓的治療要減少血壓的劇烈波動,達到有效、平穩、長期控制的要求。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4、有效改善生活方式,並控制其他危險因素

很多高血壓患者認為自己吃降壓藥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想幹嘛就幹嘛,只要按時吃降壓藥就行了。但殊不知,高血壓患者除了合理、規範的長期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外,還應該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好體重、減少鈉鹽的攝入、補充鉀鹽、減少脂肪的攝入、戒菸限酒、增加運動、減輕精神壓力、調整血脂代謝、改善糖代謝異常、改善高尿酸血癥等方式綜合干預,才能使高血壓患者儘可能的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strong>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基礎,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效果。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值得說明的是,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之間存在關聯,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證據表明,在高風險個體,血壓控制是比較困難的,經常需要降壓藥物與其他治療,如積極的降脂治療相結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血壓的成本-管理效益。因此,我們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應該進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兼顧對糖代謝、脂代謝、尿酸代謝等多重危險因素的控制,如調整血脂代謝、改善糖代謝異常、改善高尿酸血癥等。

得了高血壓,在聯合使用降壓藥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今天可算知道了

<strong>5、保持良好的心態,忌情緒波動

血壓升高與精神狀態也有密切的關係,比如精神過度緊張。情緒劇烈波動、起伏不定時會導致血壓持續處於較高的水平,從而導致降壓藥的效果不理想。<strong>因此,高血壓患者切忌情緒波動、儘量減輕精神上的負擔,保持良好的心態

最後,降壓藥物在聯合應用過程中,還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若患者不能耐受,應及時就醫,找出具體原因,採取相應措施,調整用藥。

<strong>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後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A、《防治高血壓須合理選用降壓藥》;楊梅;B、《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 ;p267。

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