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境外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實際增速低於6.6% 國家發改委這樣迴應……

某些境外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實際增速低於6.6% 國家發改委這樣回應……

2018年,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如何看待6.6%的經濟增速?對外開放面臨哪些新形勢?全國就業形勢有哪些新變化?……1月22日,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圍繞當前經濟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strong>6.6%的經濟增速有說服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6%。但一些境外機構和媒體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速要低於6.6%。

對此,孟瑋回應稱,從實物量數據看,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這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煤炭在嚴控新增消費的情況下,消費仍增加1.5億噸左右,天然氣更是大幅增長400多億方,增速達17%以上;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7%左右,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9.1%……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這些實物量數據可以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數據。

“從關聯數據看,無論按照GDP核算三種方法中的哪一種看,支撐我國經濟增速的數據都是匹配的。”孟瑋指出,另外,從國際組織預測看,今年1月初,世界銀行發佈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對中國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值為6.5%至6.6%。這些國際組織的預測應該說有可比性和說服力。

孟瑋表示,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我們不追求高速度,更加註重高質量發展,但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有潛力、有能力保持合理區間的增長。”孟瑋說。

<strong>外商在華投資將迎來更多機遇

去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了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放開22個領域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有人擔憂,開放的步子太大,會產生不利影響。

“網上少數質疑22項開放措施的評論,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理性和不負責任的。”孟瑋回應稱,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通過擴大開放,積極吸引外資,引入了國外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和商業模式,增強了國內企業和產業競爭力,帶動了國際貿易、對外投資全面發展。外資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開放促進了我國改革深化、產業發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

孟瑋表示,新版負面清單的實施,激發了新一輪外商投資,推動了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寶馬在瀋陽投資新建第三工廠等。新的投資必將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國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孟瑋認為,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國仍需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後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允許更多領域實行獨資經營;二是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三是進一步推進重大外資項目,為項目落地提供綠色通道,鼓勵外資參與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四是進一步完善法治化投資環境;五是進一步促進公平競爭。

“我們相信,在中國高水平開放進程中,外商在華投資將迎來更多機遇,也將實現更大發展和互利共贏。”孟瑋說。

<strong>全國就業形勢既有“穩”又有“變”

近日,互聯網行業裁員的聲音引發了社會關注。對此,孟瑋回應稱,從瞭解到的情況看,互聯網企業的招聘和用工總體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

孟瑋介紹,從就業形勢來看,目前,全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也面臨一些新變化,可以說既有“穩”又有“變”。從“穩”的方面看,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從“變”的方面看,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面臨下行壓力,這種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傳導到就業領域。再加上新增勞動力供給一直維持高位,可以說,就業總量壓力不減。

“在看到就業市場‘穩’和‘變’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我國就業市場的‘潛力’。”孟瑋說,我國經濟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特別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新動能加快增長,將創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拉動更多就業崗位,我們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妥善應對各類風險,鞏固就業形勢穩定大局。

孟瑋表示,今後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是以穩增長促就業,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穩定和促進就業提供堅實支撐;二是以抓創業促就業,加大稅收、融資、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積極發展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更多勞動者通過創新創業實現就業;三是以保重點促就業,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四是以提質量促就業,引導市場主體為勞動者提供更加穩定的工作崗位、更加長期的勞動合同、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更加合理的薪酬增長機制等,促進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strong> (本報記者 劉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