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來源|企教網

正文共1946字8圖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


12月20日上午,知行環球CEO孫朝秀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由知更鳥網院聯合先知商學院、京師通用研究院等眾多媒體共同舉辦的2018教育科技峰會暨“金帆獎”教育盛典,並發表主題演講《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孫朝秀圍繞著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話題分享,並基於知行環球特色,談到團隊作為一家企業職業教育技術服務商,嘗試用互聯網和技術,不斷探索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從連接——具備電子商務功能的學習管理系統(LMS);內容——課程製作中心;資訊——企業大學教育網三個方面為企業大學教育發聲。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盛典也對教育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機構、學校、企業等進行了表彰,知行環球(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得了“2018年度最佳企業服務商”,孫朝秀被評選為“2018教育科技創新人物”。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以下是演講實錄

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我們先來聊聊企業大學,粗略的估計,當下在中國大概有2200所企業大學,這些企業大學基本都是從培訓部門演變而來,在建設之初,企業大學關注企業內部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文化塑造和傳播、學習管理平臺建設等,成熟的企業大學通過整合內外部培訓資源服務企業全業務生態,對本企業服務同時,也為社會職業教育提供內容輸出,甚至成立自己對口的職業院校。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關於職業教育,我們可以可以從數量、質量和政策三個角度來了解。

第一:數量由少到多——從一所船政學堂到萬所中高職院校

1866 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福建船政局,1867 年改名為船政學堂,成為我國近代第一所職業教育特徵突出的實業學堂。學堂將產、學、研高度地結合起來,創辦5 年之時,船政學堂製造專業的學生已具備了獨立製作和指揮施工的能力。此後,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學堂層出不窮,如1880-1882 年的天津電報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和上海電報學堂等。現在,我國已經在成為世界上職業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

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萬人,職業技能機構2萬多,國家級人才培訓基地548個,技能大師工作室748個。

第二、質量由低到高:從傳承師門的小手藝人到服務產業的大工匠

在職業學校出現以前,技藝依賴於父子相傳或師徒相授。工業革命催生了大規模的集體化生產,傳統學徒制引出了現代學徒制,職業課程體系的完善促使了職業教育制度化。如今,新型學徒制、校企聯合辦學等模式推動著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讓技藝從業者由過去謀生養家的小手藝人衍變成服務產業發展的大工匠。

截止到2017年底每年開展的政府補貼培訓近1700萬人次,全國技能勞動者目前達到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91萬。

三、國家政策——職業技能培訓被確定為一項重點任務

2018年5-11月

國務院《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人社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

人社部《關於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

人社部、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技工院校與國有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見》

政策層面,我們可以來看看近半年出臺的相關文件,解決職業職業技能培訓的質和量已經為一項重點任務。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我本人是從2014開始關注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這四年我和我的團隊不斷探索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是如何融合的?嘗試用互聯網和技術提高兩者的融合效率。

1、連接——具備電子商務功能的學習管理系統(LMS)

首先,我們嘗試開發一款具備電子商務功能的學習管理系統—實現B(企業)To B(職業院校&企業)之間基於知識的交易和共享,讓企業和企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可以基於知識產生連接。通過對學習過程的管理和課程交易等服務,實現知識從企業到職業院校最短路徑、最低成本成本的傳播。

2、內容——影視級的製作標準,學完就能用的課程內容


孫朝秀受邀參加2018教育科技峰會《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相輔相成》


在完成連接之後,我們發現,和所有在線學習一樣,我們如果僅僅只提供連接的軟件服務並不足以保證學習體驗質量。於是,我們又做了第二件事情,成立課程製作小組,深入企業一線,提供影視及的課程製作服務,保證技能從企業到職業院校的完整呈現,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學完就能應用。

3、資訊——企業大學教育網

在做這兩件事的過程裡,我們發現TO B是個慢活,教育更是個急不得的事情,一定要深入行業裡去挖掘的點點滴滴,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我們又做了第三件事情——成立企業大學教育網 ,作為一個公益項目,我們參與、見證、記錄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實用、專業的企業大學教育報道和觀點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