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鬼文化”之日本:青面獠牙“生剥鬼”由来扯上汉武帝

日本鬼怪以秋田县“生剥鬼”最有名,传说身穿蓑衣、手持木刀的生剥鬼与汉武帝有关。

全球“鬼文化”之日本:青面獠牙“生剥鬼”由来扯上汉武帝

生剥鬼的脸形因地而异,但大多红色、蓝色配成一对。

日本鬼怪中,以秋田县的“生剥鬼”最有名,每到除夕,可看见身穿蓑衣、手持木刀的“生剥鬼”出来把小孩吓哭。有民间传说指出,生剥鬼与汉武帝造访秋田县有关。

除夕夜生剥鬼仪式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

秋田县男鹿市的赤神神社,主殿是五社堂,这里有个生剥鬼传说。相传汉武帝带着五只蝙蝠,搭乘白鹿拉的飞车来到男鹿半岛,五只蝙蝠化成鬼,为汉武帝效力。汉武帝在正月15日让它们放假一天,欢天喜地的鬼却到村里破坏农田、掳走农家的家畜、女儿。愤怒的村民想反击却力不如鬼,于是用智取。

村民与鬼沟通,允诺每年献上一名女孩,希望它们能在一个晚上筑1000阶可达山上五社堂的石阶,且要在清晨鸟鸣前完成,否则就不要再到村子来。群鬼赶在日落后建造石阶,只差一阶就可完成时,村民找来擅长模仿的人学鸡鸣,鬼听到后惊讶、抓狂,发出如雷怒吼,把附近的千年杉木连根拔起,之后回到山林,未再下山。后来,村民在五社堂奉祀这些鬼。群鬼抓狂的模样,就是生剥鬼的模样。

每逢除夕,男鹿半岛的民众会打扮成青面獠牙的生剥鬼,身穿蓑衣草裙,一手持木刀、一手提木桶,数人组成一队,穿过大街小巷,造访民宅。家长会穿戴整齐,在家中恭候生剥鬼来访,并备酒水佳肴款待。生剥鬼会发出奇怪声音问:“有坏小孩吗”、“有爱哭的小孩吗”、“有偷懒的小孩吗”。这个活动现已成为消灾祈福的活动,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

“生剥”两字让人看起来以为是将人生吞活剥,其实与字面意义无关。东北地区民众过冬时,常待在暖炕旁取暖,导致手脚被烘烤得通红,日文称为“namomi”,将这种烤红的情况剥除称为“namomi hagi”,同时也有惩罚偷懒之人、趋吉避凶的意涵。后来namomi hagi发音变成namahage,套入汉字就是“生剥”。生剥鬼也成了警惕世人不要偷懒、做坏事、驱除灾厄的使者。

生剥鬼的脸形因地而异,但大多红色、蓝色配成一对,红脸的是阿公生剥鬼、蓝脸的是阿婆生剥鬼。生剥鬼仪式是传统民俗活动,但在东北地方,也成了父母管教小孩的手段之一,教育小孩如果做不好的事,会被生剥鬼惩罚。

鬼怪与幽灵概念有别酷夏听鬼故事最消暑

古时人类生活困苦,遭遇天灾或走衰运时,常认为有什么力量在作祟,于是相信可能有魔鬼在操弄。不过,在日本“鬼”也可能被当成神奉祀。

日本共有四座“鬼神社”,包括青森县弘前市的鬼神社、埼玉县岚山町的鬼镇神社、大分市天满社里的鬼神社、福冈县添田町玉屋神社里的鬼神社。

虽然一般人提到鬼,就会联想到吃人的鬼,但日本民众心中的鬼,形象却是很温和、有亲近感的,相当于神和祖灵。

日本民众心中最有名的鬼就是“节分的鬼”。节分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人们会举办祈求五谷丰收的农耕礼仪。节分这天,在神社、寺院会听到有人喊“鬼在外、福在内”,主要的目的在于驱除疫鬼。

公元706年,日本瘟疫流行,《续日本纪》记载着当时举办“傩”这种以乐舞驱逐疫鬼的仪式。这个由中国传来的“追傩”习俗,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被纳为宫内活动,每年除夕举行。后来仪式在各地的佛教寺院举办,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过,现代社会商业化的结果,每到节分来临前,许多超商、超市开始卖应景的豆子等零食,有的还卖红脸鬼面具。此外,有的寺院或神社会邀请高知名度的艺人、相扑力士来撒豆驱鬼。

而我们所说的鬼,在日本称为“幽灵”,指得是死者灵魂或孤魂野鬼。许多幽灵横死后,无法“成佛”,对人世间还有怨恨与执着。

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之前,幽灵怪谈就不断被传说,甚至大流行,《雨月物语》、《牡丹灯笼》、《四谷怪谈》等都是名作。1825年7月26日,江户“中村座”剧场首度上演《东海道四谷怪谈》,7月26日也因此被订为“幽灵日”。

每到夏季,日本媒体经常会播放灵异节目,一般认为,听鬼故事令人毛骨悚然,有利消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