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金庸先生仙去了,想來經過一夜的發酵,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再加上那本並不是很知名的《越女劍》,先生這十五本“天書”,承載了幾代人的武俠之夢。

尤其是每一個少年人在初讀金庸小說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武俠夢。

但是就在昨天晚上,為我們編織這個美夢的人……

卻自己走了。

痛哉!

我們無法想象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金庸,整個華語文化圈會變成怎樣。

我們年少的時候,幻想著自己是張無忌,是楊過,是令狐沖,是喬峰……,我們同樣幻想著我們的王語嫣、小龍女、任盈盈、阿朱的出現……

這是一場江湖的夢,武俠的夢。

先生的小說,整整影響了60、70、80乃至90後,往後可能還會影響更多的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這句話可不是憑白說說而已。

如果沒有金庸,那麼很可能我們這幾代人用來豐富精神生活的,大都是源自於國外的各種作品。

電影、動漫、遊戲……

唯有武俠,唯有江湖,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是源於本源文化的藝術結晶。

我們這一代的網絡作者,尤其是2000年後開始創作的這一批作者,幾乎人人都受到了金庸作品的影響。

武俠小說,網絡小說。

其實都是通俗小說當中的一種。

而金庸先生的偉大,在於他真正的做到了“雅俗共賞”。

只有通俗,才易於傳播。

所以,“但有井水處,皆有金庸書”。

但先生偉大的,是他的作品通俗卻不庸俗。

記得早年的時候,有那麼一群“磚家”蹦出來,指責武俠小說就是打打殺殺,毒害青少年。

但是這群人,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因為經典依然是經典,再過幾十年,上百年也依然是經典,只是時代的話語權已經不掌握在那些食古不化的“磚家”們的手裡了。

先生的偉大,在於他的書中,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俠”。

家國天下,兒女情長。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

更不要說,在先生的妙筆之下,醫卜星象、五行八卦,將各種傳統文化融入到劇情當中,又豈是那些磚家們一句簡單的“打打殺殺”四個字能夠概括的了的?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到先生作品,那是小學時候的事。

83版的《射鵰英雄傳》。

這部作品的經典勿用贅述。

而等到98年我上初二的時候。

古天樂與李若彤的《神鵰俠侶》在當時熱播,整個學校都在討論楊過如何如何的帥,小龍女如何如何的美。

直至今日,無數70、80後,包括一些90後,依然認為這部《神鵰俠侶》是所有版本當中最為經典的一版。

但很可惜,這部經典的作品我當時並沒有看完。

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家教很嚴,回家就得寫作業,根本就沒有看電視的機會。

只能趁老爸老媽不在的時候,偶爾瞥上幾眼。

看的斷斷續續,倒也談不上多大的感覺。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到了99年,又一部經典的金庸作品上映——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

記得當時正是臨近春節,所以我也有了看電視的機會,一舉就被黃日華所扮演的喬峰所傾倒。

而且我還記得,當時起碼有十家以上的電視臺,同時在播放這部《天龍八部》。

這幾乎是現在的觀眾不敢想象的!

因為當時只要打開電視,無論你如何換臺,基本上都是《天龍八部》。

晚上黃金時間首播,第二天下午重播。

這種盛況,這種待遇,基本上也就是《新聞聯播》和春晚才能媲美了。

也正是託了這麼多電視臺輪番播放,我這種時間並不是很固定的學生狗,終於有幸在第一時間差不多追完了整部劇。

現在的網絡上有許多小程序,讓你測試“你是金庸筆下哪個人物”。

其實早在當年,我們在班上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了。

我自認自己是喬峰,但是我還記得,周圍的幾個女孩都說我是遊坦之,這一度讓我十分的不爽……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但那個時候,我其實對於“金庸”這個名字,或者說筆名並不瞭解。

原因很簡單。

就好像現在許多人看電視劇,他們只關心劇情,關心劇中的角色,但對於原著是誰,編劇是誰,導演是誰……

其實並不關心。

我那時候也是一樣,直到99年的夏天,我在幾個狐朋狗友的帶領下,進入到一個叫做“電腦房”的地方。

那時候我所在的小縣城還沒有網吧,而“電腦房”,則是最早的網吧——雖然只有局域網,沒法連接因特網。

但是當時的《紅色警戒》、《星際爭霸》大熱,我幾個朋友特別喜歡玩。

而我,對於這一類的遊戲無感,我去電腦房,是去玩《仙劍奇俠傳》,還有《足球經理》的。

然後,我發現了一款遊戲,並且為此深深的著迷。

這款遊戲對我的影響極大,結合我現在走的道路,說是改變了我的一生都不為過。

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金庸群俠傳》。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或許現在的遊戲玩家無法忍受當時的粗糙畫面,但是對於剛接觸電腦遊戲不久的我而言,這部《金庸群俠傳》彷彿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大門。

結合了十四天書的內容,開放性的玩法,可以帶領小說中的諸位大俠一起行俠仗義,學習書中的絕世武功……

這些玩法讓我深深的著迷。

同樣的,也正是因為這款遊戲,我的注意力終於不是單純的放在了單純的作品上,而是認識了有這樣一位作者。

再然後,我發現遊戲劇情當中有許多劇情是我不知道的……

畢竟是十四天書,而我當時只看過83版的《射鵰》、白古版的《神鵰》、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馬景濤版的《倚天屠龍記》。

哦,當時陳小春版的《鹿鼎記》應該也上了。

當時我基本上沒看過小說,雖然那一版的《金庸群俠傳》劇情也很粗糙,但是卻引發了我對於這位大佬作品的濃厚興趣。

再然後,我在朋友父親的辦公室裡,發現了一套《金庸全集》。

當時的我如獲至寶,不顧即將中考,直接將書借了過來,接下來一直到中考後的暑假,我終於將“十四天書”全篇閱讀。

新世界的大門,也在這一時期對我打開。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先生的“十四天書”(其實加上《越女劍》共有十五本),我最喜歡的當屬《天龍八部》與《射鵰三部曲》,還有《鹿鼎記》與《笑傲江湖》。

幾乎是翻來覆去的看。

高中三年,這幾本小說每一本都被我看過不下十遍,幾乎是隔一段時間想起來了,就拿出來再翻一遍。

其中的人物、武功秘籍、門派傳承這些,我都如數家珍。

並且,我還專門拿了一個本子,將書中許多精彩的語句都摘抄了下來。

只是這個本子如今已經找不到了,甚是可惜。

但最為重要的是,先生的《十四天書》,讓我生出了創作的慾望。

我在高一時,就開始著手去寫第一部小說。

小說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其實現在想想也頗有些意思:

主角到少林寺,得到了許多武學的傳承,除了各種武功以外,還有許多丹藥的煉製方法,然後回到高中時期,跟幾個狐朋狗友一起,教他們練武,順便大家一起泡妞……

現在想想,有點兒“武林高手在校園”的感覺。

當然,劇情寫的是極爛——我記得前幾年回家時,還翻出了那本寫在筆記本上的小說,簡直是不忍直視。

但是,那的確是我第一次創作。

當時的我是出於好奇,萬萬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我竟然走上了創作的道路。

所以,縱然金庸先生不認識我這個無名小卒,而我本人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做他老人家的徒弟,但是在心底,我是稱呼先生為一聲“老師”的。

事過境遷,如今的網絡小說,已經成為新的通俗小說的主力陣地。

近年來網文的市場越做越大,也有許多作品被改變為各類的影視劇以及其他的項目。

雖然,還沒有能夠與金庸先生堪比的作品,但是這種發展的方向,整體都是有益的。

當然,網絡小說當中,也的確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比如一味的裝逼,沒有內涵,缺乏思想性,故事線簡單,人物千篇一律,內容同質化等等。

這也與網文當前的市場,以及更新的方式有關。

但不可否認的是。

近年來網絡小說當中,也有一批優秀的作品出現。

可以預想的是,隨著IP的大熱,作者品牌的建立,已經有一群大神級的作者,走出了“新手村”。

他們不用再像之前那樣,一本書要做到無間斷的更新,有時候不得不水文湊字。

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打磨作品,去精益求精。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如此家喻戶曉,這其中少不了影視改編的功勞。

雖然說,現在也有許多網絡小說改編成了影視,但是能夠稱的上成功的,卻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有一些網上很火的作品,在影視化改編後都變的面目全非。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說作品本身的故事線薄弱,一路打怪升級不好改編。

比如電視劇本身也有自己的套路,往往都是“男一男二,女一女二”,互動性比較強等等,不適合一些網文小說的改編。

當然,還有一些限制、資方的干預,以及自以為是的製作組刻意的朝著“市場”靠攏,硬生生的將一部小說改成了四不像。

等等……

值得慶幸的是。

一些大神級的作者已經自己成立了公司,自己擔任老闆,或者是自己擔任編劇。

甚至,自己投資自己的作品改編,直接以資方入組。

這樣一來,這些作者在作品改編當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可以讓被改編的作品,朝著自己的想法去走。

比如說《琅琊榜》,除了製作團隊是正午陽光這個良心的團隊以外,其編劇也就是作者海宴本人,也使得影視劇可以將小說完美的呈現。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可以確信的是。

將來這種精品的網文改編,會越來越多。

小說,是文娛的初級形態,是IP的根源。

而文娛的終極形態,是文化輸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文化輸出的重要性。

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或許我們當中沒有人有能力成為這個時代的引領者——就好像金庸先生引領了整個武俠時代一樣——但是,我們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當中的一塊磚,發揮出我們的力量。

但前提是,我們首先要在這個市場當中活下去,並且能夠分到其中的一塊蛋糕。

金庸雖逝,江湖長存。

希望我等可以繼承先生的武俠精神,在文創行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也希望我等有朝一日不為生計發愁時,能夠不忘初心,打磨出優秀的,雅俗共賞的作品。

最後,願金庸先生一路走好,感謝您的作品這麼多年的陪伴與教導。

2018年,10月31日

金庸仙去,江湖長存——痛悼一代武俠宗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