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應時刻注意嬰兒的排便情況,也會導致嬰兒不適

寶媽應時刻注意嬰兒的排便情況,也會導致嬰兒不適嬰兒出生後會在幾日內排空腸道內積攢的第一批類便,通常稱為“胎糞”。這種黏稠的黑色或深綠色物質在嬰兒出生前就積聚在他的腸道中,胎糞完全排空後,嬰兒的糞便會轉為黃綠色。

母乳餵養的嬰兒的糞便會很快變成淡黃色的黏稠狀,中間夾雜著一些細小的顆粒。開始吃輔食前,母乳餵養的嬰兒的大便一般非常鬆軟。甚至稀得像米糊一樣。配方奶餵養的嬰兒的大便通常呈褐色或黃色,質地比母乳餵養的嬰兒的大便黏稠,但黏稠度不應超過花生醬。

不管是吃母乳還是吃配方奶的嬰兒.如果大便很堅硬或非常乾燥,可能代表嬰兒攝取水分不足或身體因病、高熱或高溫失去太多水分。嬰兒開始吃輔食後,排出堅硬的類便可能是因為吃了太多容易導致便秘的食物,如穀物或純牛奶。因為他的消化系統還無法承受,所以不建議給1歲以下的嬰兒直接喝純牛奶。這裡還有一些關於嬰兒排便問題的重要注意事項:

1糞便的顏色和質地偶爾有變化是正常的。舉例來說,如果要兒某天吃下特別多的穀物類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消化過程會減慢,糞便可能偏綠色;如果嬰兒服用了補鐵的藥物,糞便可能變成深褐色; 如果肛門附近有輕微破損,糞便表層可能沾染血跡。但是,如果糞便中有大量血跡、黏液或水,應立刻就醫。此症狀可能表明腸道內出現異常,應該引起醫生的重視。

2因為嬰兒的糞便通常很軟很稀,有時很難判斷嬰兒是否有輕微腹瀉。腹瀉的警示信號是排便次數突然增加(每日大便的次數超過吃奶的次數)而且糞便中的水分異常高。腹瀉可能因腸道受到感染而發生,也可能與嬰兒的食譜突然改變有關。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因母親的食譜變化而腹瀉。

3腹瀉的主要威脅是引起脫水。如果嬰兒不滿2 個月,腹瀉的同時還有發熱,應立刻就醫。如果嬰兒已經2 個月以上,持續發熱超過1天,應檢查他的排尿情況和肛門體溫,然後將觀察結果告訴醫生,醫生會判斷需要採取什麼治療措施。記住,仍然要定時餵哺嬰兒。此外,即使他看起來只是有些不舒服,也應該諮詢醫生。

嬰兒的排便規律差異極大。有些嬰兒每次進食後不久就會排便,這是胃結腸反射造成的,每當胃部有食物進入時就會刺激消化系統活動。

3-6周以後,有些母乳嬰兒甚至1周才大便1次,但仍屬於正常,因為母乳在嬰兒消化系統裡留下的固體殘渣很少。因此,排便次數少並不一定代表嬰兒便秘,只要最後排出的糞便仍然是軟的(黏稠度小於花生醬),而且嬰兒各方面都很正常,體重平穩增長,定時吃奶,那就沒什麼問題。

吃配方奶的嬰兒每天應至少排便1次,若達不到1日1次,而且排便時因大便堅硬而很吃力,他就可能發生了便秘。請向醫生諮詢如何處理這一問題。

寶媽應時刻注意嬰兒的排便情況,也會導致嬰兒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