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方到多少米的時候就沒有引力了?

非常完美的名字


因為引力是長程力,從理論上來講地球的引力範圍可以到無限遠處。大家也許對這個問題有些誤解。有些人認為航天探測器飛到到太空上航天員就失重了,可能這裡就沒有引力了。其實並不是,失重是因為離心力抵消了引力。如果衛星減小飛行速度,它就會落回地球大氣層。

大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認為蘋果瓜熟蒂落和月球的升落背後有相同的道理,以下是萬有引力公式:
引力的大小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來,與兩個天體間質量乘積成正比,距離平方成反比的。題中所問的地球的引力範圍大體上可以看成R,引力一般都是指兩個物體之間。

無論到多高處理論上都有引力的存在,因為無論多小你都可以從公式算出來,但是距離很遠的時候引力就會越來越弱,不再是主要作用力,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了。例如我們的鄰居行星金星和火星一定也受地球的引力作用,但是在這個距離上引力作用不再明顯了。

月球繞著地球在轉,主要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它不會直接繞太陽去轉;地球繞太陽在轉,主要受太陽的引力作用,它也不會直接去繞銀心運動。這就是引力的作用效果強弱區域,但是無論引力強弱引力都是存在的。


這裡是科學黑洞,感興趣的點波關注吧!


科學黑洞


引力是長程力,理論上任何一個物體的引力都作用於整個宇宙,所以說不存在地球上方多少米就沒有引力的問題,只能說離地球多遠的範圍,地球引力的影響就不明顯了。

這個引力影響不明顯的距離肯定大於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距離,因為月球就是被地球引力牢牢束縛而成為地球的衛星的,甚至被地球潮汐鎖定,永遠以相同的一面對著地球。

但這個距離也不會大於地球到另外一顆星球,比如金星的距離,否則金星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兩者軌道都會變得混亂。

事實上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兩者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地球半徑是6371公里,假如把一個物體在地球表面的引力算作1,而把它移到地球之外的某個地方,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萬分之一,就算做幾乎不再受地球引力影響的話,我們可以算出這個距離大約是63萬公里。

但這個距離上的物體並不是不受地球引力作用,一個物體在這個距離上仍然可能被地球引力捕獲,圍繞地球運動。即使在奧爾特雲這個離太陽最遠約10萬天文單位,兩光年的地方,依然有冰微行星圍繞太陽運行,你就可想象引力的作用距離有多大了。只是在這樣的距離上,任何輕微的擾動都可能讓物體脫離軌道,被彈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或衝進內太陽系變成彗星。

所以地球引力的影響理論上可以到無窮遠處,至於說多遠才會變得不明顯,那就要看物體的質量和兩者之間的距離了。


徐德文O戴維科學


一句話答案:到多少米都有引力。

要從根本上理解這個問題,其實反而不需要繁雜的討論。

我們只需要理解引力的公式:

其中M和m分別是兩個物體的質量。比方說在地球-人這個關係中,M就是地球的質量,m就是人的質量。

r就是距離,r^2就是r*r。而G就是一個係數。

學過基礎的數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1/r^2會隨著r的增加而減小,但永遠不會等於零。

我們說「沒有引力」,其實就是要求前面的式子等於零。

但數學告訴我們,這個值不論r多大(距離多遠),都不會等於零。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如果我的距離達到了c*T呢?(c是光速,T是地球的年齡)

那確實,在這個地方,地球不會對你產生引力。

但問題是,你根本無法從地球上到達這個距離(根據現有的理論),因為只要你的速度低於光速,cT就永遠大於你與地球的距離。


章彥博


引力是無限的,太空中沒有上下方,在地球的周圍地球引力可以影響到無限遠,只不過是隨著距離的增大地球引力的影響也逐漸減弱,直到忽略不計。

引力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種力,叫萬有引力。任何兩個物體不管大小,都會產生相互拉扯的作用,現代物理學認為,這種拉扯作用是由於物體對時空造成擾動而產生彎曲所導致的。

但引力是宇宙中存在的四種作用力中最弱的,又是最長的力。這種弱一般很難感受到,只有大質量物體才比較明顯,比如太陽吸引著行星圍繞著它轉。但引力影響距離之長可以延伸到無限遠。

太陽的引力看得見摸得著的影響在半徑1光年以上。

科學家假設了一個奧爾特雲,這是一個球體雲團,在距離太陽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那裡聚集了太陽系形成初期殘留的星雲物質,呈球狀分佈,不斷的生成彗星核。這個理論創立者之一,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里克·奧爾特估計,在那裡有1000億顆以上的彗星。

出了這個引力範圍並不能說太陽的引力就沒有了,而是越來越弱,隨著靠近別的恆星或者天體,那裡的引力漸漸加強了,太陽的引力就被忽略了。

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佈他們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來自一個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次事件的引力源距離我們13億光年,這些引力漣漪經過13億年漫長時光,來到了我們地球,使LIGO設施4公里的長臂改變了一個質子直徑的萬分之一,相當於我們到比鄰星4.22光年這麼遠距離變動了一根頭髮絲的尺度。

這個事件說明引力的影響之遠,引力的影響之弱。這麼弱的一絲影響竟被我們的科學家所捕捉到,難怪發現了引力波的幾位科學家得到了諾貝爾獎。


我們地球引力的影響有多遠呢?至少在38萬公里的月球被地球拉扯著跑不脫。

地球上有三個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為每秒7.9公里,這是環繞速度,就是保持這個速度可以圍繞著地球在軌道上運行,既掙不脫地球引力,也不會被地球引力拉下來;第二宇宙速度為每秒11.2公里,就可以掙脫地球引力飛向更遠的深空。

第三宇宙速度為每秒16.7公里,是地球這個位置與太陽引力的關係,是脫離太陽引力的速度。

所以地球引力有多遠這個題目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如果這個宇宙只有地球一個星球,走多遠地球的引力都還存在,只是越遠就會影響力越小。

百萬公里後,地球加在一個100公斤物體身上的引力只有0.036牛,也就是3.6克的力,稍微一點力就能掙脫地球引力約束了。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可以這樣說,所有抱數據說明的引力範圍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引力的範圍,可以達到無限遠。但這裡有一點,引力效果的強弱是和距離成反比的。距離越近,引力越強,距離越遠,引力越弱。就像磁鐵,不懂自己把玩一下就知道了。但引力和質量成正比。天體質量越大,引力越強。


說到這,也許反駁話題就來了,那為啥像宇航員這些能夠漂浮在太空不落到地球上,如果引力無限遠,受到地球引力怎麼還能漂浮。

事實上,宇航員在太空他不是靜止的,是一個高速環繞地球運動的過程,只不過沒有參照物,看起來好像完全沒動靜。在這個高速運動過程中,會與地球產生一個向心作用力(離心力)。這個力可以抵消地球引力,使其處於平衡狀態。也就是失重。但不能說不受地球引力影響。不懂離心力你可以想想遊樂園的旋轉椅。當你坐在上面旋轉起來,你會感覺自己有個向外拋飛的感覺,只不過被鐵鏈束縛住了。月球離地球比宇航員遠多了,照樣被地球捕獲作為衛星。它之所以也不撞進地球,同樣也是公轉時的向心力抵抗著引力。



速度到了一定程度,引力也是沒辦法的。所以由此誕生了第一,第二,第三等宇宙逃逸速度。達到這種速度就可以抵消引力作用,離開引力點。

利用引力與距離成反,與質量為正比這個知識點,也就很好解釋為何太陽能夠捕獲八大行星,但為啥月球卻是圍繞地球公轉。捕獲八大行星是人家質量擺在那裡。至於月球為啥是圍繞地球公轉而不是太陽,這個更好解釋,因為相對太陽,月球距離太陽太遠了,引力效果變弱。受到太陽引力沒有受到離得近的地球引力強。



所以引力,就算是你離得在遠,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了,也只能說引力由於距離變遠,對你的吸引力微乎其微,但不能說沒有。


豆丁科學


地球上方到多少米的時候就沒有引力了?

這個問題也許有些不好回答,因為平均距離38.4萬千米外的月球就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繞著地球轉動,而且由於距離過近,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一面永遠朝向地球。

地月系潮汐鎖定示意圖

那表示38.4萬千米之外仍然在地球的引力範圍之內,而且引力還不小,但哪裡才是地球引力鞭長莫及的地方呢?如果是地月系的話,應該是在地月系的L1點

為什麼是L1點呢,因為地月系過了L1這個引力平衡點後就是月球的引力範圍了,可以說在這個地月系裡已經超出了地球的引力範圍了,這個點是在距離地球和月球多遠的地方呢?L1點在距離月球6.5萬千米的地方,即在距離地球:平均距離38.4萬千米-6.5萬千米=31.9萬千米

但地日系的情況又有些不一樣,地日系也會有一個拉格朗日點

地日系的L1點靠近太陽側,即可以認為已經離開了地球的引力範圍,L1在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地方。

以上的說法有一些不太嚴謹是因為在太陽系內各個天體的引力作用是非常複雜的,因此只能認為在各個天體的拉格朗日點距離處作為分離點,為什麼以L1作為分離點呢,因為這一點看起來非常容易理解,就如拔河,過了這點就輸了。否則如果就如太陽的引力,如果沒有半人馬座南門二A星和B星的羈絆,南門二C星也一樣可以被太陽的引力捕獲。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引力是沒有方向性的,可以理解為引力的範圍是無限的,地球的引力只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弱但永遠不會消失,所以不管離開地球多遠,地球的引力都作用在你身上。

牛頓最早把物體之間的引力歸納總結為吸引力,而且這個吸引力只和質量有關係,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引力,但牛頓並不清楚引力的具體產生機制,後來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推斷一切引力都是由時空彎曲引起的幾何現象,愛因斯坦把宇宙空間想象成一張薄膜,質量大的天體會在膜上留下深深的凹陷,而質量小的物體在膜上留下淺淺的凹陷。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在空間中留下凹陷,雖然這種凹陷程度和物體的質量有關,但是小質量物體引發的凹陷也會在宇宙中一直存在,並不會隨著距離而消失。

引力再小也不會消失,就好像不考慮任何因素單純的往太平洋扔一個石頭一樣,雖然石頭的質量非常小但也會引起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樣道理下引力的作用範圍也是無限大。

雖然廣義相對論解釋了引力的產生機制,但是量子力學認為引力是粒子的交換形成的,也即是說存在“引力子”,但是人類至今沒有找到它,可以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在引力的問題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促使科學家們進一步理解引力的奧秘。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引力是一種長程力,到哪都有,只是大小的問題,這從萬有引力公式來看是顯然的。但因為引力傳播的引力波速度有上限,所以地球的引力實際上才傳播到46億光年之外。


r表示距離引力源(比如地球)的地方,

它是一個大於0的實數,理論上可以無限大,這樣F就趨於無限小

M就是地球的質量,整個公式就是距離r米地方,質量為m的物體受到的引力大小。

但地球引力延伸到的地方和真正起作用的地方完全是兩碼事——說白了地球的引力理論上是延伸到無窮遠出,但離地球一定距離之外,實際上地球的引力就不起作用了。

為什麼?因為宇宙中到處有引力以及其他的基本力,它們互相有作用,又時刻變化著——比如地球附近的引力場就時刻變化著,其中月球的存在以及地球的自轉或者繞日公轉都能或大或小改變地球周圍引力場的變化……總之很多,影響的區別在於或大或小而已。

其中,由地月構成的系統裡,有五個引力特殊的地方,其中又有兩個是最為特殊的——在這裡的東西,會保持在這裡的傾向,並不會因為地球或者月球的引力而朝他們飛去,這就是拉格朗日點。



所謂的拉格朗日點,指的是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

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


有問題請留言評論,謝謝。


擋不住的熵增


太陰水中土球體上的吸引小



總宇間總科家陽光喜


理論上來說,地球的引力可以作用於無限遠處,但真正抵達無限遠處時,地球引力可以忽略不計了,這裡的無限遠並不是真正的無限遠,而是足夠遠。

牛頓把引力理解為兩個物體間的拉扯吸引力,愛因斯坦把引力理解為物體質量扭曲了周圍的時空產生的幾何作用。就像一個平坦的彈力床上放上一塊大鐵球,好比是地球,如果彈力床足夠大,那麼鐵球下沉所導致的凹坑也足夠大,並“輻射”相當遠的地方,這就好比是引力。

從公式上來看:

引力與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從數學結構來看,無論R是多麼的大,這個F都不會等於0.

所以,並不存在抵達多遠處就沒了地球引力的問題,引力可以作用於無限遠處,但引力作用會越來越小,直至可被忽略。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