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軍構想的理想國

太平天國起義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已走上了窮途。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有所發展,資本主義已經萌芽,但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要地位。在農村,急劇的土地兼併和沉重的地租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社會上出現了飢寒交迫的失業者和半失業者,如流民、遊民、水手、挑夫等,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1853年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中,太平天國領袖們描繪的理想社會是:“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是千百年來農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土地問題是中國社會的中心問題,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無論什麼革命,都必須給出如何解決土地問題的答案。《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而土地問題是核心問題。它的基本原則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將土地按畝產高低劃分為9等,好壞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歲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土地,16歲以下的減半。《天朝田畝制度》還規定農副產品的生產與分配。各戶除耕種外,還要從事家庭副業。

農民軍構想的理想國

《天朝田畝制度》依照太平軍制組織全體居民,太平軍制則完全是仿照周禮的軍制制定的。《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五家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依次設立伍長、兩司馬、卒長、旅帥、師帥和軍帥。“兩”是社會組織的基層。

《天朝田畝制度》對於國家的組織所談甚少,沒有詳細談到從中央至縣的各級政治組織,只是規定天王為最高首腦,凡事擁有最後的決定權。天王以下是軍師,軍師以下設置丞相、檢點、指揮、侍衛、將軍等各級官員和六部掌等專職官員。太平天國實行世襲制,“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子孫承襲,世代不替”等內容也寫進了《天朝田畝制度》。

農民軍構想的理想國

《天朝田畝制度》所描繪的社會是農民心中最美好的理想社會,無疑是符合廣大農民利益的,特別是土地均耕、財物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費品,反映了農民們渴望擺脫貧困,實現人人溫飽、幸福的要求。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這種理想曾經多次表現出來,只不過這一次描述得最為清晰、具體。《天朝田畝制度》中所描繪的平均主義理想,達到了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農民小生產者在封建社會里遭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經濟地位和生活水平極端低下。他們憎恨貧富懸殊的現象,具有改變這種不合理現象的強烈願望。但是,由於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決定他們只能按照小生產者的標準來認識世界並設計改造世界的藍圖。他們的眼光所及,就是平均社會上的一切財富。在他們看來,社會財富平均了,大家也就平等了,生活就美好了。這當然只是一種幻想。在他們設想的社會里,“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

《天朝田畝制度》所描繪的理想社會,具有不切實際的空想性質,因此沒有能夠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