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到現在是否連子彈、炮彈都不能做到自給自足?爲什麼?

軍史吐槽君


三個原因使然。



一是印度的國防工業水平確實低下。不僅是國防工業,印度的工業整體實力都不強,除了計算機行業和電影裡演的製藥業,這些印度人重要攻關攻破的領域,其他領域都不好使,汽車、火車、機床、飛機,基本上要進口。

二是在一個國際化高度發展的社會,印度人為什麼要把炮彈和子彈都自給自足了呢?自給自足是上世紀中國人的夢想,這並不是印度高層的夢想。能從法國、美國或俄羅斯買來的武器裝備,大可不必自己造,飛機航母都買了,還在乎買點子彈?

三是印度加強國防工業的聚焦點,是高新武器裝備,不是基礎國防工業。印度近年來推進武器進口補償政策,大意就是外國要向印度出口武器,就得轉讓一些高新軍事科技。

在這方面法國人是軟柿子,他們出口印度戰鬥機多次提供技術轉讓合同,迫不及待要買戰鬥機。俄羅斯人比較硬,不想給你印度人的技術,就是不會給,你想要技術,我還想多從你那裡賺錢呢。

至於美國,我是沒聽說與印度簽訂了什麼武器進口補償的,比如P-8A海神就沒聽說有什麼進口補償,你才買單數架的飛機,我給你補償個毛線呀,能賣給你就不錯了。


軍林天下


一個是長期依賴進口限制了本土國防工業的發展:印度穩坐“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寶座也不是一兩年了。常年採購外國武器裝備讓印度成了美俄英法以等國的“金主”,這就讓他在國際社會上處於一種相當安全的環境中。可軍工越依賴他國,政治上就越不利,比如美國因印度採購S-400對其施壓。國防預算是有限的,大量資金都拿去採購他國的先進武器裝備了,何來足夠資金研發國產貨呢?

口號喊的響,可歷屆印度政府都未能夠興利除弊:畢竟印度保持著世界第四大武裝力量,因此也明白“自給自足”的重要性。可國防工業的現代化需要投入時間和資金,需要培養人才、興利除弊對現有的體制進行改革。遺憾的是,歷屆政府都未能做到這一點。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DRDO)及下屬的50多個實驗室部門林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橫行,留不住真正的人才......造船廠、軍械廠也是如此。

印度也曾努力過,然而自身的技術實力有所欠缺:維克蘭特號航母、殲敵者號核潛艇、光輝輕型戰鬥機、阿瓊坦克,幾乎沒有成功過的案例。自產的INSAS步槍一用20年,結果配發部隊後的普遍反應是:什麼鬼?還沒有AK-47好用!印度陸軍輕武器能有多少自造的呢?很少。SIG P226、格洛克17、烏茲、MP5、AK-103、M4A1、PKM,德國、奧地利、以色列、俄羅斯、美國的全買了個遍。軍隊有需求,本土軍工卻不能滿足,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軍隊和國防工業之前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供給關係。

還有就是,印度現在發展國防工業有一個抵消政策,外國防務公司在出口武器裝備的時候會強制性的要求技術轉讓,和本土防務公司合作,組建合資企業、聯合生產等。可印度開出的條件太高了,給予的回報卻太低,比如說他會要求外國防務公司轉移各種關鍵技術,但是卻限制了投資的上限,設立了種種門檻,因此抵消政策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不過,印度在許可生產的基礎上還是獲得了一定的進步。


攔阻著艦


因為需要的都可以買呀,自主研發又費錢又費力,買別人的多好。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購買國,全球的軍火商都喜歡印度。

2010年印度與美國達成10架C—17環球霸王,價值40億美金、與英國達成57架獵鷹教練機,價值11億美金、與法國達成22架幻影戰機,價值22億歐元,此外官方還曾公佈在未來10年印度將與俄羅斯共同開發250~300架五代機,總價值約為350億美金。


而這些還只是印度軍購的一小部分。印度每年要向外採購武器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的,已經超過全世界軍火採購量的10%。



另外,印度目前的制式步槍並不是統一的,印度很多地方的部隊裝備的步槍是不同的,火炮當然也是,所以想統一製造幾乎不可能。分給下級製造又會造成大量貪汙等亂象。還不如向別國購買,畢竟沒人會拒絕一個人傻錢多的金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