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詩云: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娥。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清.查慎行《風城新年辭》 有關除夕,家鄉的人們有兩個傳說:

一說,懶驢懶馬在大年三十都歇一天。

二說:陰間管鬼魂的官員,也就是“十殿閻羅”也有“人情味”,不,是“鬼情味” ,逢年過節,讓鬼魂們出得鬼門關去,投親靠友 ,於家人團聚,享受美食,至於那些孤魂野鬼,無家可歸,就在陽世間遊蕩,所以大年三十除了寂靜、空落,也就有了些許淒涼和恐怖,所以就有了除夕夜請祖先回家過年的一項活動。

由於春節放假,工廠停產,汽車不跑,農民休息……大年三十這天 ,路上行人稀少,雞犬不相聞,田野空況寂寥,如果有雪,那可真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人們都在家裡,準備著最後過年用的食物,大年三十不蒸饃,特別是不蒸包子,蒸包子會是氣包子,預示著來年會生氣,淘氣,晦氣……大家就煮肉,下午時分,空氣中瀰漫著肉香,男人們在擔水、劈柴,因為第二天(初一)是水火不出門,所以我們是不能去別人家擔水或抱柴火的。

孩子們在打掃衛生,從院裡掃到大門外,掃完後還要用香火把角角落落照一照,這叫“驅邪”,下午五點以後,父親和我們抬出紅漆八仙桌,放在廳堂,取來“老影”和全套祭器,“老影”是卷軸式的圖文,清楚的記載著祖宗十八代的人物姓名簡介,我不認識字,只記下了有幾個戴頭盔,穿盔甲的武官圖像,可惜的是在文革初期,父親怕事,夜裡在拐窯燒了, 致使我們不能溯根清源,真乃大遺憾也!

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父親搬出來的全套祭器是青銅製作的,非常精緻,大概有二十幾臺,有一臺香爐,刻有花紋,造型也很精緻,美觀,有兩座臘臺,兩座香筒,兩座表筒,八臺禮盤,用來放供品的平臺,父親把這些祭器按主次順序擺好,又取來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依照輩分順序,從裡到外排列供好,然後上供品,水晶餅、天鵝蛋、酥餃子……這些點心各一盤,柿餅、核桃、瓜子……。這些乾果各一盤,然後點著香表、蠟燭,再燒幾張紙,磕一個頭,這才把祖先服侍好了。

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這時候,天麻麻黑,父親要去上墳(請先人)而且還要我和他一同去,我想和小夥伴們去放炮,很不情願的跟著,大年三十的晚上黑的早,沒有星星的夜裡,伸手不見五指,父親提著“氣死風”燈,腰裡彆著笨鐮,那年月人煙稀少,經常有狼出沒,附近常有狼吃娃,狼傷人的事發生,我引著家裡的大黑狗,我們上了大坡 ,沿著田間小道走,父親停下來,指著一塊田地說:這是門前地,12畝,是你爺10石麥子置的,又走一段 ,指著一片地說這是塌塚地,你爺買的,二十畝,走著又指……走著又指……到一片墳地,他說:這是老墳地,咱先人都在這埋著,這是你爺爺的墳,磕頭,去墳上壓張紙,後來挨個介紹,我磕頭,壓紙,折騰了半宿,才請完了先人,雖然黑夜裡在亂墳地轉,我不恐懼,還很興奮,精神,因為我向往的“年”再有幾個小時就要到了。

現在回憶“上墳”過程中,父親的所說所作,我才感悟到父親的良苦用心,他要我記下祖先留下的基業,保護祖宗墳瑩,唉!可憐天下父母心,蒼海變桑田,歷史翻過六十年,天下多少事,盡在不言中。

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幾聲爆竹響起,除夕夜,從來都是不眠之夜……


關中60年前這樣過年,洪建武筆下的年令人嚮往


洪建武,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昭陵鎮菜園村人。原中學語文教師,現已退休,喜愛文學。《我的列祖列宗》《拉煤》《過去的那些事》《童年如歌》等文發表在報刊雜誌和網絡平臺。

簽約作家洪建武文學作品選

移動可分享轉發往期精彩文章

【壯美昭陵】洪建武/年之味一

【壯美昭陵】唐陵下菜園村廟會//洪建武

【壯美昭陵】十三爺//洪建武

【壯美昭陵】十三爺//洪建武

艱難的日子//洪建武

洪建武||五八年,禮泉菜園溝那場水災

【壯美昭陵】穆瓜驢//洪建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