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房價上漲,工資大多還在3000-5000元區間?

現在很多媒體都喜歡講年輕人工資1至2萬,但這是中國的高收入群體,中國多數人的工資收入也就在3000-5000這個區間,原因很簡單,現在生意難做,多數企業收入都不好,老闆總要為自己和股東賺一點的吧。所以每個月普通職工能純到手三五千元就不錯了,這就是真實情況。


為啥房價上漲,工資大多還在3000-5000元區間?


再看看房租價格,這些年漲幅也挺驚人的,本來租個二室一廳只要三千元,現在起碼五六千,好一些的要七八千元。但是房租必竟是與當地居民收入聯繫在一起的,房租是沒有槓桿,沒有泡沫的,所以房租即使是反映供需平衡,但是它上漲也是有一個度的,一旦超過了當地居民的支付能力,房租就漲不上去了。


為啥房價上漲,工資大多還在3000-5000元區間?


但是房價就不一樣了,房價之所以上漲,這與貨幣極度寬鬆,還有加了金融槓桿,也就是說我們拿的是死工資,卻要面對高槓杆之後的高房價,那你怎麼可能買得起呢?打個比方,購房者是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收入來向銀行借款,而我們拿死工資的,是用當下的工資與高房價相比,這當然是不能比的啦!

中國的M2已經超過了170萬億,如果不是房地產過度的炒作需求推動高房價上漲,M2增速不可能每年都在13%以上,現在才勉強降至8%多一點,但是即使房價不漲,就算目前的房價,普通工薪階層一輩子也買不起啊!


為啥房價上漲,工資大多還在3000-5000元區間?


現在的問題是,本來決策層也想得挺好,中低收入群體可以住上保障房,而高收入群體可以住上商品房,但是如果房地產濫加槓桿,再高收入的群體也是買不起房的,除非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收入,所以房價迴歸居住屬性很有必要。

所以,去年開始房地產要降金融槓桿,把水份擠掉一部分,讓更多的人通過自己努力買上房子自居,否則大家都買不起房,都在等共有產權房、租賃公寓的供應,地方也不可能都把這個責任承擔下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