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姚宇:新時代險資辦醫機遇與挑戰並存

12月25日,由國藥集團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簡稱“國藥租賃”)牽頭,攜手中國康富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康富”)、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太平石化金租”)、信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簡稱“信達租賃”)共同組建的中國醫療健康金融戰略合作組織(下稱“醫療金融合作組織”)於北京正式成立,發佈會以“深植產業、綠色向實”為主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宇先生,帶來國家深化醫改政策解讀演講。

姚宇認為,醫改之前,國內醫院購置醫療設備大量帶來的監管漏洞以及百姓負擔間的矛盾導致當時爭議頗深。在國外的市場中普遍認為,購置醫療設備與加重百姓負擔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在姚宇看來,目前的醫療衛生服務領導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首先,不管是什麼人到了醫療機構體驗較差,各類就診人員均表達不滿情緒:收入高者認為就醫環境體驗差,收入低者認為醫療服務及藥品價格高;

其次,分級診療正是為了解決這種矛盾推出的,結果分級診療並沒起到分流的效果,生了病還是會傾向於大醫院跑。

第三,醫患矛盾依然大量存在,去年略降。

歸結到一點,老百姓的醫療體驗感仍然很差,醫改並未起到預期的效果。

整個“十三五”期間出臺的《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規劃》裡面,重點認定了這幾件事:分級診療、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綜合監管。

從西方醫療服務經驗來看,險資辦醫效果顯著。西方商業醫療保險制度非常發達,自動實現了配置,你可以去什麼樣的醫院早早進行了圈定。根據每一個人的收入水平,國家的法律讓大家強制地參加了各類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決定了每一個人去就醫時候的層級。你的企業收入比較高的話,給你參加的商業醫療保險的水平也比較高,你可以去好醫院。如果是給你參加了商業醫療保險的水平差那麼一點點的話,你就去中等一點兒的,實在再不行的話,你參加的是政府的那種,就到公立醫院看看。

美國的醫改過程中,很多著名的保險公司紛紛進入醫療服務行業,收購醫院甚至辦新型醫院,即參與創新醫療服務形式。結果證明,這種險資辦醫的經驗值得借鑑。

姚宇提出,險資辦醫有四大優勢。

第一,探索支付方式對於醫患博弈行為的影響。中國目前這種老齡化階段,政府面臨著很多新的需求,比如醫養結合以及慢性病防控需求很大。而傳統的三甲醫院更傾向於做看病治療而不是康復類的需求,另外利潤率比較高的醫療服務產品。

醫院融資來源不是政府,檢查設備是自己的渠道進來的,老百姓知情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探索支付方與服務方的利益平衡點。如果可以有新的融資方進入,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醫院如果和醫保機構打通,老百姓的醫療負擔有望降低;

第三,探索有效的市場機制控費手段;

第四,探索健康產出的最低成本。服務、金融相關介入醫療健康領域,讓健康領域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全套服務結合。試想老百姓可以將自己的鍛鍊數據和繳費金額掛鉤,或許這種醫療方式可以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