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金庸的小說寫得並不好。不過他總是覺得,不應當欺壓弱小,使得人家沒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他寫武俠小說。他正在寫的時候,以後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

——金庸《月雲》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金庸書房,右側背影即為金庸,根據來訪者的描述,整個書房猶如一個汪洋大海,鋪滿了千多尺的空間,四壁到頂書架,裝著各式各樣的書籍。/


“陳家洛從杭州東城潮門出,‘八十多里快馬兩個多時辰’……”在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裡,陳家洛八十多里快馬抵達的,即是海寧鹽官。

金庸的查家和陳家洛的陳家,是清代海寧的兩大世家,1924年春天,金庸即出生於此。

經歷了富足安穩的少年時代,他遠離故土,漂泊多年,做過記者、編導、辦過報紙,最後成就武俠小說巨擘。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這個書房不僅面積驚人,風景也極好,落地窗外就是香江。這裡既是他的書房,也是接待來訪者的工作室。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晚年位於香江邊上的書房,多多少少映照了作家半生。不過也被人吐槽更像商務辦公室——“想象中他的書房風格應該是風清揚,最差也得是黃藥師,結果好不容易爬上桃花島推開門發現裡面住的是李嘉誠。”

這也能看出金庸的多重身份,如老友倪匡所描述:“金庸就是金庸,是天皇巨星,是真正的作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公開資料顯示,金庸小說發行1億冊。1992年,他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很多媒體採訪都是在這裡完成,比如說下面這位。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倪匡曾這樣描述,金庸愛書,私人藏書之豐,令人吃驚。他曾有一個超過兩百平方米的大書房,全是書櫥。近兩三年來,精研佛學,佛學書籍之多,怕是私人之最。為了要能直接讀佛經,他更開始學全世界最複雜的文字:印度梵文,毅力之高,簡直是超人。

根據媒體報道中透露的信息,這個書房大約有16個書架,同時旁邊的小書房還有6個以上的書架。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書房內的巴金先生畫像。


“慢慢大了,讀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說……懂得了巴金先生書中的教導,要平等待人,對人要溫柔親善。”在金庸的文章中,常能看到巴金先生的影響。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木盒內為三聯版金庸作品集,書、劍、竹,金庸的很多照片都以此為背景。

金庸的書房|俠之大者的世界由何而生?


/書房門口,金庸武俠人物的漫畫形象。“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故事永遠是成人世界裡不破的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