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鴿中偏鷹”,投資人又該注意點啥?

美联储加息“鸽中偏鹰”,投资人又该注意点啥?

北京時間12月20日,美聯儲如期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2.25%~2.5%。然而,這場預料之中的加息,卻“嚇趴了”整個市場。

1

鮑威爾一出,市場抖三抖

美联储加息“鸽中偏鹰”,投资人又该注意点啥?

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前,美股波動但集體走高,鮑威爾開始講話後,美股美債手拉手一起向下滑。

● 美股:短短45分鐘記者會上,道指一度暴跌500點,三大指數跌超2%。

● 美債下滑:鮑威爾前腳表示縮表將一如既往,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後腳就跌破2.8%,創下7個月新低。

為何市場被嚇趴?全世界不都知道美聯儲要加息了?原因還是出在鮑威爾的發言內容,也就是美聯儲的態度上。

在解讀鮑威爾金句之前,讓我們快速回顧下加息、縮表這兩件事的背後含義。

① 加息: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美聯儲加息就是提高利息,簡單理解就是銀行要漲利息,借錢利息高了,存錢利息也高了。這會導致:

▶ 消費慾望降低,更多錢存銀行;

▶ 市面上流通的美元越來越少,美元升值;

▶ 存款利率提高,投資者對於回報率要求增高,投資機會不再那麼具有吸引力。

② 縮表:美聯儲通過用國債、MBS(關於房子的債券)換美元,從而收回市場上的美元,市場上美元少了,同理美元也會變貴。

稍懂金融的人都看出來了,這“錢袋子”收緊了,經濟增速要降溫啊!

事實上,美聯儲的加息、降息,中國央行的加息、SLF(酸辣粉)、MLF(麻辣粉)和央媽搶在加息前撒出的“特麻辣粉”TMLF(為小微企業、民企提供的定向降準工具)等,都是調整經濟“冷熱”的工具。而美聯儲對未來的加息態度,就能直接影響市場情緒。

2

問題就出在“不夠鴿”

市場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美聯儲沒給到市場“想要的結果”,市場失望了,即不如市場預期的那麼鴿。

在加息前,特朗普為了維持低利率對美國經濟的刺激作用,最近多次公開炮轟美聯儲,暗示聯儲加息的節奏過於激進。

美联储加息“鸽中偏鹰”,投资人又该注意点啥?

然而結果如何?

首先,美聯儲沒有刪除政策聲明中“進一步逐步加息”的措辭,這與市場預期不符,寬鬆腳步不夠。

其次,美聯儲抵制住了白宮和市場的壓力堅持加息,這令投資者感到緊張與擔憂。

更令人緊張的是,鮑威爾表示對於每月500億美元的縮表政策感到滿意“沒有計劃作出更改”。

然而鮑威爾在發言中也有“軟化”的跡象,點陣圖(對未來加息的預測)也暗示2019年的加息可能會從3次降到2次。

美联储加息“鸽中偏鹰”,投资人又该注意点啥?

點陣圖預測為2019年2次加息,此前為3次

Anyway,無論是不是“夠鴿”,加息、縮表對於美元上漲的邏輯是存在的,加息後美元指數快速上漲,一度逼近97大關。

3

投資者又要注意點啥?

白宮與美聯儲為加息“互掐”,市場情緒不穩,手握美元的投資者要開始發問了——現在市場波動那麼大,我該怎麼辦?是衝進去賺一筆,還是把錢好好存在銀行?

事實上,無論是美聯儲加息,還是其他地緣性政治事件,給市場帶來波動都是難免的。

對於不確定性增加的市場,科學的投資方式,並不是把資產放在銀行,放棄整一個市場,也不是企圖通過“擇時擇機”來賺快錢,而是要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用“跨地域國別、跨資產類別、以FOF(母基金)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來分散單一市場、單一資產的風險,這才是投資者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市場條件下投資的不二法門。

配置美元的核心意義不是外匯投機,而是優化自己的資產配置。攜手具有國際化投資能力的專業機構,找到以美元計價的優質資產,才是美元配置的正確打開方式。無論是另類投資中的私募股權、資本市場、房地產類的母基金,還是類固收中優質的美元債等,都可以是未來投資者們進行美元類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

輕鬆一掃,投資有道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嚴格遵守國家各類相關法律法規。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宜信財富的全球投資服務,只適用於已經有海外金融資產的合格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