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明沈周十四夜月圖

飛天登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作為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人,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這確實是人類的一大步。飛天的願望遠古就存在,印度有一種飛神,就是飛天的形象。後來隨著宗教的傳播,像在敦煌莫高窟,悠揚的飛天,成為文化交匯融合的標誌,同時也是世所聞名的藝術形象。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敦煌飛天(當代摹繪

飛天的願望,沉靜在敦煌的石窟中,也沉寂在人們的思想中。普通人把願望懷在內心的世界裡,有些人則把這個願望付諸行動。

元末明初之時,一個叫陶成道的人,立志於此。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軍事專家,善於製造火器。他研製出許多火器,稱為飛火,對戰事幫助極大,受到朱元璋封賞為萬戶官。所以,後世以萬戶之名代替本人。

後來萬戶決心完成自己飛天的心願,就自制許多火器火箭,綁在一個工具上,自己坐在上面,然後還雙手舉著兩隻大風箏。這個幾百年前的飛車,堪稱是明代人的航天器。最後,讓人點火發射,設想用火箭的推力,能夠進行飛天。

結局是一個悲劇。火箭爆炸,萬戶喪生。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宋 馬遠 月下把杯圖絹本


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最終結果卻也仍是美好,萬戶終究還是到了月亮上。

為了紀念萬戶,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學界,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從此,萬戶永遠與月亮在一起。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

其實,早在宋代,就有人試圖飛天登月

與萬戶比較,這更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行為。一位叫蘇軾的詩人,用詩人的浪漫想象,乘著風,飛天登月。

看起來,這就是個登月計劃。時間也很明確, 是1076年中秋節,地點在密州。不過,這是發生在詩意的空間裡,登月的嘗試,來自詩人的偉大想象力。

這個計劃,記錄在一首膾炙人口的宋詞裡,正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絹本

中秋,蘇軾飲酒到天明,喝到大醉。暢想著飛天之舉,又思念著弟弟。中秋,思念團圓,成為節日,興始於唐宋。

早期記載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說;還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的說法。到唐宋,則是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宋代的中秋節是一個大節日,有賞月、拜月、賞燈、歡飲等習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錄著,宮中的中秋節狂歡,夜深天樂直徹人間。還有民間放水燈,多達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爛如繁星。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當然還有許多吃的,各種食物,各式的時令果蔬也適時湧現。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述: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慄、葡萄、弄色棖橘, 皆新上市。

與此相應,就是賞月玩月。到了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

當時人記載:京師賞月之會,異放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今天流行的月餅,在當時一般是用作供品、祭品。真正流行吃月餅,應似到明代時。

不過,宋代的宮廷裡,有一種宮餅,民間則有稱為小餅或者月團的餅。蘇軾的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這感覺跟後代的月餅並無兩樣。

有吃的,當然就有喝的。酒中賞月,更得士人文人之愛。《東京夢華錄》裡說: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比如宋仁宗時代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與友人過中秋節。卻巧這年中秋,下了一場大雨,不見月亮。而他們飲酒狂歡,酒席歡飲,度過中秋。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宋人拜月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明人拜月(明代版畫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中秋拜月景(後代摹繪)

時移世易,歷史舊事都如流水,一去不返。

許多事物日新月異。然而,許多傳統仍然承傳如斯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宋人·瑤臺步月圖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明人·步月圖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清人·中秋夜景圖


1076年中秋,人類的登月計劃

清人·瓊臺玩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