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開始前先來給大家講個故事——諾貝爾獎金為啥永遠發不完?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基金會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確規定這筆資金被限制只能投資在銀行存款與公債上,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而且因為通貨膨脹,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原定的獎金數額顯得越來越可憐,眼看著諾貝爾基金走向破產。

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於是求教麥肯錫,將僅有的300萬美元銀行存款轉成資本,聘請專業人員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基金不但沒有再減少過,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總資產還增長到了5.41億美元。從1901年至今的111年裡,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

諾貝爾基金會長線投資的歷史,追求複利收益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各種天災人禍和戰爭。可是一路走來,長線仍有可觀複利收益。估算可知,從1953年到現在,諾貝爾基金的年平均複利速度超過20%。

沒錯,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複利。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比原子彈更大!——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表示,嗯,這話我說過!

股神巴菲特除了“價值投資”理論,還有何投資奧秘?揭曉謎底的時刻到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感受下“複利”的神奇力量!

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所謂的複利,說白了就是利滾利啦,滾雪球效應。週期越長,財富增長越快,複利效應也越明顯。

公式說話,來,上覆利的計算公式:F = P (1+i ) n

其中:P代表本金、n代表週期、i代表利率、F代表本利和

舉例說明,為方便計算,假定投資本金為100萬,某款產年化收益為10%:

1、以單利計算:每年可以賺十萬元,十年可以賺100萬元,多出1倍;二十年收益200萬,是初始本金的2倍。

2、以複利計算:第一年賺10萬元,本金變為110萬元;第二年賺的就是110萬元的10%,即11萬元;依此類推,等到第十年總獲利將近160萬元,是本金的近1.6倍;第二十年,總收益是570萬,比本金多出了5.7倍。

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可見,對於如掌櫃的來說,只有利用複利,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這裡不做任何的產品推薦,但掌櫃建議,最好選取那些實力雄厚、或有國有背景的安全型平臺的產品品類,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複利效力:

▪ 固收類私募基金;

▪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

▪ 互聯網理財產品;

▪ 養老型保險產品。

當然了,具體的產品說明還是要和專業機構的工作人員諮詢之後,再進行投資。

安全的理財產品、投資週期內正收益、首選保本產品的複利投資,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財富增值的路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現在問題來了,進行復利投資,多長時間能夠實現投資翻倍。

金融學上有所謂的“72法則”,用“72除以增長率”估出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複利的結果。


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舉例來說,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年利率9%,要想計算本金翻倍的時間,使金額滾存至200元,就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增長率),得8,即需約8年時間。雖然利用“72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72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瞭解了複利,再利用72法則,我們就可以輕鬆算出自身價值何時翻倍。

再舉個栗子:利用5%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14.4年(72÷5)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六年左右(72÷12),才能讓一塊錢變成二塊錢。因此,今天如果你手中有100萬元,運用了報酬率15%的投資工具,你可以很快便知道,經過約4.8年,你的100萬元就會變成200萬元。

所謂“聚沙成塔,聚水成涓”,無論起點高低,從現在起,動起來!

與其人賺錢,不如錢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