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堅決不說理財能“賺錢”

回家,堅決不說理財能“賺錢”

馬上就要回家了,每次回家最頭疼的兩個問題“女朋友”和“理財能賺錢嗎?”

“女朋友”算是解決了,後面那個我真的是無語,列一些能想起來的。

(1)有沒有穩當的路子,投一萬賺十萬的那種?(2)去年賺了多少呀,你們搞理財的肯定很賺錢,聽說做“老鼠倉”能發大財,求帶!(3)要求不高,你找找有沒有一年賺30%,又不會虧...

“賺錢”,是通過自身的資本或者勞動力產生收入的一個過程。說白了,是要有付出的,哪有什麼天上掉餡餅的事。

一、我理解的理財“賺錢”,是分享公司經營帶來的利潤增長

以前,你要是問我,理財能不能賺錢?我肯定回答能,以股市為例,圖裡面的紅線是指全A股指數所含公司淨資產(淨資產=資產-負債),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資產積累。

回家,堅決不說理財能“賺錢”

你可以理解為紅線是中國經濟增長,也是公司經營帶來的利潤增長,股市的上行是圍繞著這根紅線進行的。

再來看看,其他國家以及更多資產類別,在半個世紀中的表現。

回家,堅決不說理財能“賺錢”

一句話,你買的不是假貨,或者腦袋一熱跟在一群人裡面搶來的真貨,那賺錢只是結果。只要國家還在發展,你的錢就能躺贏,你能夠獲得10%-12%的年化收益。

對這些內容如果感興趣,你可以下載且慢App,在【發現】-【專欄導航】-【新手必讀】裡面有完整的,這是我最近一年完成的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在這強調一下,“賺錢”是通過自身的資本或者勞動力產生收入的一個過程。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理財只是“賺錢”中的輔助環節,大頭來自於勞動力產生收入,所以提升自己、努力工作才是王道,別迷信什麼理財能實現財富自由的。

做正確的事情,賺錢只是結果。

二、問理財能不能“賺錢”的人,大多數是在幻想“吃人”

每次回家,我真不敢說“賺錢”這兩字,大部分人會將“賺錢”曲解為“暴富”,中毒深一些會曲解為“不勞而獲”。

他們能意淫到的“賺錢”法子,應該都寫在刑法裡面了。

這些人裡面不乏聰明人、有錢人,企業家、機關幹部啥的也都有,各種走南闖北的人。

按照老闆說的,是缺少商業教育嗎?我不知道。

因為,一個特有錢的伯伯,辦了幾十年實業的那種,2018年投私募,說為了降低風險,投了八個私募證券產品(都是三年期限的產品)。投之前跟券商經理說的是,希望一年能賺30%,虧一點無所謂。

去年,最差的也就浮虧了20%,有幾個做對沖的還賺了點。按照去年的行情,我感覺這些產品做的沒什麼問題啊。但他開始說券商的私募產品是騙子,還考慮過要不要強制贖回...

我想缺的可能不僅僅是商業教育,也許還有大環境。

三、有話語權的媒體,在故意引誘他們幻想

“有些媒體大肆宣傳人生髮財靠康波,對社會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後來,我去翻了下相關的報道,以某證券報的微信公眾號的宣傳為例。該公眾號只摘取了周金濤先生演講中的一丟丟部分,以便於宣傳能快速的抓住投資者的眼球。

回家,堅決不說理財能“賺錢”

但是,媒體用的這題目,這短短的介紹。我不是很理解這些新聞報道的真實作用,正常的作用不應該是對社會產生價值嗎?

但是,這則報道,感覺作用反向了,好像是在催發社會人性的惡?不教人去產生價值,去做正確的事情,去努力學習與工作,去明白理財收穫的是企業經營帶來的利潤增長,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它好像在鼓動投資者,拿起小鐮刀,去收割別人,去搶別人兜裡的錢。當投資者拿起小鐮刀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後面停著聯合收割機,等著收割他們。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吃人”一樣,這是一種惡。

我倒不排斥靠這種賺錢的專業投資者,畢竟人家也是靠本事吃飯。但是,媒體能鼓動的是誰?啥都不懂的投資者。

回家,堅決不會說理財能“賺錢”,先分發一下新手必讀,傳遞“正向”的信息,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