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毫無疑問影視眾籌模式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電影投資的新模式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電影都開始採取這樣的模式來運營電影項目。似乎對製片公司來說,眾籌使得他們既得到了宣傳又得到了資金;而對於眾籌支持者來說,有了一種便利的參與影視投資的渠道,看上去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實現雙贏的局面。

但是!!! 我想說的是:

影視眾籌,特別是股權的影視眾籌,對一些並不瞭解這行的投資人來說,其風險程度並不亞於TMT(數字新媒體產業)領域的項目投資。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在談風險之前,我們先聊聊影視眾籌為什麼這麼火?

彷彿從2013年開始,乘著眾籌的春風,各個行業都開始用這種模式來進行融資。這個時候,對於影視業這種需要依靠龐大粉絲基礎來發展的行業牽手互金領域具有類似屬性的眾籌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皆大歡喜的事情,從《十萬個冷笑話》開始,到百度給《黃金時代》做債券眾籌,國內各大股權眾籌平臺也先後推出了影視項目的股權眾籌, 到後面的《大聖歸來》股權眾籌的大獲成功,可以說影視眾籌的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很多人可能也會有疑惑:影視眾籌真的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好嗎?那些製作優良,陣容豪華的影視作品真的需要那點眾籌資金嗎?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其實和平常理解的只有差的標的需要影視眾籌相反,其實好的標的也需要眾籌資金。

現在一部電影的製作從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後期製作、再到送審拿“龍標”、再到最後的宣發,資金的投入貫穿全程每個環節,所以,項目是否能有條不紊的進行,資金的充沛成為了重中之重。

以前傳統的找資金的方式都是拼盤子,就是製片人先拿出一部分啟動資金(完成劇本的及導演主演的敲定),然後找各個出品方(影視公司、基金、獨立影視投資人)共同出資完成後續拍攝的資金。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因為影視投資行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這裡的資金是相當有限的,項目要想按照預算拿到相對應的足額資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影視行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打破這層壁壘,發展其他融資渠道。現在越來越多的製片方會選擇眾籌的資金作為出品方。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從遠的來說,引入眾籌資金,它不僅豐富了影視製作資金來源渠道,更能讓更多的其他行業人士參與到影視投資中,讓更多的人瞭解影視行業,包括行業類別、製作流程、運營方式等;從近的來說,眾籌一個項目不僅給項目提供了製作資金,還能在項目創作前期就能免費起到宣傳推廣作用,拓寬了招商渠道,整合更多資源,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所以從擴大影響力的角度來說,眾籌資金優於傳統融資渠道。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相關數據表明,金融資本與影視行業越來越緊密。從徐崢以上市公司股東的身份提前購買了《港囧》47.5%的收益權,賺的缽滿體滿,到周星馳的《美人魚》上映,上市公司給其開出的18億天價的保底發行,到處都可以看到製片方與資本方進行合作運作達到雙贏的例子。因此再賣座的電影也會有通過金融手段來提前鎖定部分利潤,達到前期分散風險的作用,保底發行、眾籌資金等都是合適的金融手段。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影視眾籌的風險問題。(這裡我們只涉及股權眾籌,債券眾籌因為有保底收益承諾或相關金融機構提供的擔保抵押,所以不在討論範圍)。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目前影視股權眾籌有兩種,一種是電視劇的股權眾籌(如 大家投平臺做的電視劇《花開如夢》);一種是電影的股權眾籌(如原始會平臺做的《女漢紙真愛公式》)。

電視劇的眾籌和電影的眾籌有些許的不同,因為一個是TO B的嘛(電視劇只考慮以協議上的價格賣給電視臺),一個是TO C的(電影的收益基本靠票房)。因此電影的風險肯定是要大於電視劇的風險的,因為TO C的模式很容易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只要檔期內遇到了一個非常優質的電影,那麼基本上該檔期內大部分的錢都會被該電影賺去,出現強者恆強的局面,而電視劇只要有電視臺買就會有收益,因此風險相對可控,當然想象空間也有限,想賺個翻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開電視劇與電影的這種區別以外,影視眾籌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溢價!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為什麼會產生溢價?

這要從眾籌資金來源說起。影視眾籌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製片方在拍攝前需要眾籌資金進行項目的拍攝或者後期的製作宣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已經投資該片的某個投資方想將自己手中的股權進行一個資產證券化的處理,也就是將投資鈣片的股份進行溢價轉讓。

舉個例子,一部電影的成本可能只有4000萬,由A、B、C、D四個投資方每人1000萬聯合投資,電影拍攝到一半的時候,其中某個投資方因為需要資金迴流等方面原因,想要將該片的股份進行溢價轉讓,則就可以上眾籌平臺,或者找其他投資基金的方式將手裡的股份溢價賣出去,而溢價多少則要根據雙方進行協商,做的不專業的會被動接受很高的溢價,導致最後項目利潤大幅減少,甚至出現虧損。


談談影視眾籌環節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什麼?


假設那部成本4000萬的電影,其他投資方只要電影1.2個億左右就可以回本(涉及到扣除各類稅收及給院線的錢),但是如果你以一億的成本估值進去,則需要3個億才能回本。

因此對於影視眾籌來說,溢價是其中最重要的風險源頭,面對這樣的投資問題,更多的影視投資者會選擇影視版權投資,因為項目的溢價相對更低,更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