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小微貸款信貸實務案例培訓

「小微貸款信貸實務案例培訓」由立金銀行培訓中心出版,書如其名,內容涵蓋小微信貸產品、技術與實務。

北京立金銀行培訓中心( lijin banking Training)是一家在商業銀行領域提供專業培訓的金融服務機構,註冊地北京,由多名在國內外銀行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組建。主要從事商業銀行實務專業技能培訓,涉及領域包括:商業銀行客戶經理營銷技能培訓、公司銀行信貸產品培訓、授信業務風險管理培訓、供應鏈融資業務培訓、票據業務業務培訓、私人銀行授信業務培訓、工程機械車按揭業務培訓、個人房地產貸款業務培訓、現金管理業務培訓、理財業務培訓、商業銀行高管管理培訓等。

一、全書內容概要

全書分為五篇,分別是小微貸款的市場機會分析、小微貸款品種及案例、擔保+票據業務、擔保業務、小微貸款金融機構客戶經理信貸技能培訓。該書從理論到實務,重在實操經驗分享,書本與其說是案例分享,不如說是產品指引,書中包羅的小微信貸產品的確十分豐富、詳實。本書對標的是開展小微信貸的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保理公司,面向的受眾是小微信貸客戶經理,針對性強。

書中第二篇至第四篇可讀性較強,理論、案例、法律文本交叉,可以完整還原某一小微信貸產品核心點,這也是專業培訓機構所擅長的。產品既有傳統的房產抵押循環貸款、股權質押貸款、汽車抵質押貸款、過橋貸款,也有根據現在新的商業背景,較為新穎的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文化創意產業貸款、租金貸款、專業市場商戶聯保貸款、商業承兌匯票職業貸款等等。

以商業承兌匯票質押貸款為例,書中舉了北京元芯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元芯”)及其上下游的例子。北京元芯是北京當地的大型鋼鐵製造商,年銷售額超20億元,年採購焦煤超3億元,銀行綜合授信2億元,下游主要有5家焦煤供應商。北京元芯與下游的焦煤供應商是商業承兌匯票結算,北京元芯作為出票人與付款人,付款期多為6個月,焦煤供應商持有較大金額商業承兌匯票,手頭現金較少,資金較為緊張,若貸款,因供應商在具有還款來源與良好商業信譽之外,卻缺乏硬擔保物,難以得到金融機構融資,持有的北京元芯出具的商業承兌匯票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突破口。考慮到北京元芯在北京當地的市場地位、商業信譽,當地金融機構以北京元芯出具的商業承兌匯票質押為擔保方式,發放小微貸款。例如,北京元芯出具的10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期限6個月;在供應商只需要200萬元、3個月融資的時候,直接貼現,供應商將損失1000萬元的相應貼現費用,轉而商業承兌匯票質押貸款,既保證了供應商的期限利益(或者說節省了貼現費用),也增加了金融機構投貸規模。當然,前提是1000萬元商業承兌匯票的貼現費用大於200萬元3個月的融資成本,不然無利可圖,供應商會選擇前者。

二、讀書筆記

就書言書完,分享一下三點感想:

1.在資金需求方的還款來源充足,商業信譽有保障之外,怎樣通過增信措施緩釋風險,怎樣保證資金供給方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是信貸市場不變的主題。貸款投放後,資金供給方獲得債權,債權向死而生,債權加持物權後,債權才能安心地走向墳墓。房產、車產、土地使用權、上市公司股份、存單等安全性高、流動性強、處置效率高,是資金供應方青睞的硬擔保品。那麼在缺乏這些硬擔保品的,怎樣設立擔保類物權,進而緩釋風險,成了資金供應方思考的命題。集團公司為子公司出具的保函、反擔保、應收賬款質押、商業承兌匯票質押、銀行承兌匯票質押等是可替代的方案,不可否認,替代方案在安全性方面較低,也確實能起到一定的緩釋作用。

2.金融機構協同是大勢所趨。從書中不難看出,股份制銀行、城市銀行、村鎮銀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的協同做大做強了信貸市場,假定在資金需求一定的情況下,融資需求在金融系統內得不到解決的,融資需求會轉向企業間拆借、民間借貸,乃至於高利貸。怎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系統截留融資需求,安全投貸,意義重大。各金融機構協同起來,政策性銀行、五大行主攻大型企業融資需求,股份制銀行、信託公司、城市銀行、農商銀行、金融租賃公司主攻中型企業融資需求,村鎮銀行、小貸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主攻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業務間相互配合、交叉,多層次解決融資問題。當然,各公司間建立信任,業務相互配合談何容易,舉個例子,某銀行在承接樓盤開發貸款、按揭貸款後,為什麼要配合消費金融公司去交叉營銷開拓個人金融業務了?銀行利潤點在哪裡?是否能增強客戶粘度?這也發展出金融控股集團模式,佈局金融全產業鏈,子公司間基於集團背書,相互信任程度高,集團內協同業務激勵機制完善,為業務協同打下基礎。以中國光大集團為例,旗下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租等金融牌照,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光大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等等,集團內資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業務協同、利潤結存集團內、集團內客戶粘度增強得益於金融全牌照,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較之於母公司直接經營突破監管政策,更能夠隔離某一行業的經營風險。

3.“互聯網+”為個人金融帶來全新機遇。儘管書中介紹的是傳統的線下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但不由得使人聯想到金融科技近來的蓬勃發展,為個人金融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小微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應方範圍擴大,使得資金供應方從銀行、資管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拓寬到非金融機構,比如,螞蟻金服、京東金服、海爾金控等。二是資金供應方本身的融資方式更為靈活,前段時間,小編就介紹過新設的民營銀行,比如富民銀行、億聯銀行等通過互聯網便利,網上融資,裁減物理網點,融資邏輯沒變,融資方式卻更為靈活;三是投貸更加精準,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齊頭並進,依靠數據庫建模、網上投貸的方式越來越普遍。四是互聯網技術為貨幣市場市場化帶來新的契機,傳統模式下,發達地區資金供應充足,存貸款利率較低,欠發達地區資金供應較少,存貸款利率較高,全國來看,全國信貸市場發展存在不均衡;金融科技便利下,網民通過互聯網能夠以較為平均的價格獲得貸款和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