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聊聊血製品行業那些事兒!

關鍵詞:血製品

寫了血製品行業的華蘭和天壇這兩個雪球論壇最關注的票,剩下其他血製品就不多說了,接著這個單章閒聊(瞎扯)一下這個行業,涉及到的公司和事件都是瞎扯,沒啥證據,如有不對請指出!

說到血製品,早期對醫藥行業啥也不懂的時候,就聽說藥品黑市中最火的就是白蛋白,甚至有人特意加重語氣的說“人血”白蛋白,聽起來就和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包治百病一樣。

再後來,自己開始研究醫藥行業,發現血製品算是醫藥領域,牌照壁壘比較高的細分子行業,如果帶實習生入行,我一般都會讓他先把血製品行業研究一遍,比較整塊,邏輯也想對清晰,也容易出牛股!

說說我瞭解的一些血製品企業吧!泰邦在美股上市,不太熟就不多說,衛光這樣剛上市,規模不大也不多說,天壇前一章說過了。今天說說華蘭、萊士、博雅、生化等企業的故事吧!

這是一個背後都有爹的行業

17/18年的數據不全,給大家一個16年行業所有企業採漿情況。我們重點看這些企業。

股市分析:聊聊血製品行業那些事兒!

1、華蘭生物:華蘭新鄉和華蘭重慶都是華蘭系,重慶子公司算單獨企業,所有產品都要重新申請新批文。

2、天壇生物:成都蓉生、上生所、武漢所、蘭州所、中泰算中生集團下天壇系。

3、上海萊士:上海萊士、同路生物、鄭州邦、浙江海康、新疆底源算是萊士系。

4、泰邦生物:泰邦生物、貴州黔峰、西安迴天算是泰邦系。

5、遠大蜀陽:在遠大系的大股東手裡,當年股改是想注入到華東醫藥裡面的,華東覺得貴沒要。

6、山西康寶:這個前幾年傳在賣,後續沒消息了;

7、雙林藥業:就是上市公司振興生化旗下的雙林生物;

8、衛武廣明:就是上市公司衛光生物;

9、博雅生物:江西博雅以及大股東手裡的廣東丹霞都算博雅系;

10、南嶽製藥:當年在紫光古漢手裡,後來賣給了漢森製藥大股東。

11、派斯菲克:之前在賣,據說浙民投(生化-雙林)也有參股,不知道是否可以合併到生化去計算;

12、博暉創新:河北大安和廣東衛倫都是博暉創新的子公司,算博暉系;

13、武漢瑞德:原來是人福醫藥子公司,被賣個了外資血製品巨頭貝林

14、上海新興:原來在通用集團,然後大股東注入到了中國醫藥。

15、綠十字:印象中是韓國企業的子公司,瞭解的不多

所以,綜合來看,現在好像就康寶、派斯菲克沒有上市公司做靠山.其他企業,要麼就是上市公司本身,要麼就被上市公司收購了!所以,之前採漿量規模較大的丹霞生物放出來,大家都很興奮,併購的報價都不低。而上海萊士為了併購漿站都跑到國外去收購!

上海萊士

12年有人曾經指著80多億的上海萊士說,我相信這是一支大牛股。我當時還嗤之以鼻,一方面覺得當時也就350噸的採漿量,對應不到200萬的噸漿收入和不到70萬的噸漿利潤,動態PE也有40X啊,我是覺得貴有點下不去手;另一方面,我覺得如果是炒作的話,市場願意找一個無法證偽的業務來炒,譬如以前炒個石墨烯、幹細胞啥的,反正想象空間大,但十年八年之內也出不來,我說我很值錢,你有無法否定。但是拿一個同行可對比,業績相對剛性的血製品企業去炒作,我覺得沒道理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上海萊士開始了自己的開掛人生,參股泰邦(最後好像沒成)、並邦和,收同路,一口氣把自己的採漿量提高到了800噸,但同時也把行業的併購溢價率提高到20多倍估值水平。

回頭說,上海萊士的市值,如果算下這兩年的採漿增長,從實業看上海萊士也算是血製品千噸俱樂部成員(中生天壇、華蘭、泰邦),基本這樣的企業盈利能力好的可以對應20億收入,8億利潤,給個30倍,享受200多億市值就挺好。但是上海萊士偏偏不,“上帝說要有光,萊士說要千億市值”然後就實現了,不要問我怎麼實現的,我真的不知道。反正醫藥行業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行業市值第一名(曾經)有100多倍PE;行業市值第一名,沒有賣方覆蓋;那時候,我天天祈禱,恆瑞趕緊成為市值第一吧,要不堂堂中國這樣大市場、醫藥這個大行業,第一名卻很虛,我心裡也很虛啊!

博雅生物

博雅上市的時候只是一個採漿量150噸的小企業,對應2個多億收入,不到1億利潤。只有近期上市的衛光生物的一半大。但是大家看大股東是醫藥PE行業赫赫有名的高特佳,指望著投資出身的大股東能夠往上市公司注入點資產,但是博雅卻說“我們不靠大股東”,結果真的不靠,併購新百藥業和天安藥業都是非關聯方,但說實話血製品企業收購個糖尿病口服藥或者骨肽、肝素這些非相關業務,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曾經博雅也是做過行業內整合的,2012年的時候,行業估值還很便宜,博雅花了3000多萬,收購了海康生物32%股權,海康有新疆和浙江的幾個漿站批文,基本沒啥採漿量,幾千萬收入,但現在大家都知道批文就是錢啊,但是不知道博雅怎麼想的,2014年又把這塊資產賣掉了!最後好像落到了萊士手裡。

真正讓博雅崛起的是血製品漲價事件。在醫改深化過程中,發改委發現自己制定價格天天得罪人還沒好名聲,就撂挑不管藥品價格了,其他藥品還好,之前都是有招標價跟著的,而且競爭激烈沒啥漲價空間,但是血製品,特別是小製品中纖維蛋白原這樣特殊品種就趁著這個東風漲價了,博雅在纖原這個品種上市佔率最高(原因有的說是博雅工藝好,收率1200瓶/噸,有的說其他家為了保八因子,先提八因子後提纖原,收率就不高),出廠價從14年200多元/瓶,漲價到15年500元/瓶,而看招標價從300多漲到900多元。所以,現在看博雅的報表,纖原收入和白蛋白、靜丙一樣多了,是行業內小製品收入佔比最高的企業。

而近期行業最大的併購就是博雅大股東花了進50億拿下來了崛起很快的丹霞生物,丹霞生物在廣東,2013年之前只有2個漿站,然後突然廣東就有了放開漿站的趨勢,不僅允許區域內獻漿人員從戶籍人口擴大到居住證人口(要知道來廣東的外地打工人員還是很多的),而且加快了審批速度,到現在丹霞有17個漿站+8個採漿點,共計25個採漿點,2017年能夠採漿300噸,2018年採漿量超過400噸。所以,這就是壟斷行業的牌照能量,給你新批漿站就跟白送錢似的,而行業內各大血液製品企業都有靠山的情況下,丹霞生物一下子三四百噸的採漿量就成為了併購市場的熱門貨,華蘭好像也談過,但是覺得太貴,最後還是博雅系花大代價拿下了!不過在現在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在博雅剛併購丹霞不久,丹霞就因為纂改白蛋白的送檢記錄,被收回了收回其《藥品GMP證書》。事情算大算小不好說,往大了說 可能這四五十億白瞎了,往小了說 整改一下日子還照常。但是從當時股價來看,市場並沒有按照踩雷算。後續,博雅公告從丹霞調漿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受沒受到影響。

博雅16年頂峰在纖維蛋白原提價和收購丹霞生物的高預期之下,曾經有200億市值,現在回調之後市值大約115億;希望未來把丹霞注入體內時候,丹霞採漿量可以達到號稱的800噸,加上博雅原有的採漿量,也可以進千噸俱樂部!

華蘭生物

華蘭的代碼是002007,算是是中小板最早上市的一批股票,而成長期主要體現在2005到2010年,從5000萬利潤的小企業成長為6億利潤的行業領軍企業,10倍利潤背後是30倍的股價漲幅。

2010年成長期過後,華蘭也經歷了幾個事情!

先說一下華蘭頂峰時期的甲流疫苗吧!09年甲流疫情爆發,國家咋經過03年非典之後,對於流感類疫情還是非常重視的,幾大疫苗企業突擊研發甲流疫苗,華蘭第一個獲批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09年當年給華蘭帶來7個億收入,雖然第二年甲流行業已過,國家收儲甲流疫苗也給華蘭帶來3億收入,但是疫情類疫苗對業績的貢獻總是階段性的,在經歷了09-10年7億利潤的高峰之後,再經過下文說的關停漿站事件,華蘭基本從12年3億利潤重新起步,到18年估計超過10億利潤。所以,華蘭這些年的業績也經歷了起起落落,但是回頭看,如果把握好大節奏,抓出早期利潤快速增長+甲流疫苗+四價流感疫苗,躲開貴州關停漿站+兩票制血製品高庫存,我們可以在華蘭身上賺幾倍的收益率,但這些都是後視鏡,拍大腿想想而已。寫這樣的回顧更多的是介紹些經驗,抓住其他股票的成長週期。

2011年,貴州在新的採漿站規劃時,突然要關停省內大部分漿站(20家關停16家),泰邦和華蘭損失最大,其中華蘭6個漿站一口氣關了5個,而這5個漿站佔當時華蘭採漿量的60%,算是傷了元氣,導致11-12年血製品收入基本沒增長,股價11年下跌,12-13年橫盤。本來如果不關停,那幾年正好是華蘭採漿量大幅提升的階段,可能會再走出一波牛股行情的,結果一個政策就把華蘭股價拍在地上,幾年沒緩過來。後續伴隨重慶不斷新批新漿站以及分站,才慢慢把採漿量重新恢復過來,截至17年重慶子公司可以貢獻6.5億收入和2.5億利潤,在華蘭整體血製品業務佔1/3。之前也說過重慶子公司,政府審批也很神奇8個漿站+6個分站,基本可以當作14個採漿站算產能了!

所以,包括血製品在內的很多醫藥細分行業,其實政策相關性非常大,貴州關停漿站的事情非常突然,好比租著房子做生意,房東突然間不續約了。據說,是省裡的領導覺得自己管轄之下有采漿&賣血的行為,是老百姓吃不起飯靠賣血過日子的貧困表現,如果把採漿站關停了,大家就不知道我這個區域窮了!

接著我們回顧一下16年華蘭的採漿增長大年,年報是這樣說的“2016年實現採漿1028噸,增幅超過40%”——聽起來很給力,而故事背後卻是華蘭生物焦慮、不解、發力的一年,在16年前後,萊士靠不到千噸採漿量已經成為整個醫藥股的市值第一名,市值是華蘭的3倍;博雅靠纖維蛋白原狂賺錢,市值已經是華蘭的2/3;而華蘭安總覺得自己踏踏實實採漿供血製品,解決了那麼多血友病人的用藥問題,但是市場卻不買賬。要知道再早期,華蘭當老大哥的時候,其他血製品企業只有一兩百噸採漿量,求著華蘭收購華蘭都不願意。終於在重慶子公司產能爬坡的關鍵年份,華蘭採漿量過了千噸。我印象非常深,好像是12月25/28日,安老爺子在小群裡說,“今天華蘭採漿突破1000噸”,這是一個歷史時刻吧,我一直記得!!

再近期就是18年的四價流感了,在18年初,全國出現流感疫情,偏偏流行的是現有三價流感沒有的亞型,一方面奧司他韋、連花清瘟等產品賣到脫銷;另一方面,大家也希望四價流感能夠快點批出來。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需求,2月華蘭、長生和金迪克(後續好像有問題,沒批)快速納入優先審評,6月就批了華蘭和長生2家批文,再往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長生事件,把四價流感的蛋糕全部留給了華蘭生物一家企業。

振興生化

叫著振興生化很不習慣(更習慣的是叫了好多年的ST生化),話說生化為了摘帽子也奮鬥了好多年!印象中ST企業裡面只有ST生化不是因為沒利潤,而是因為股改承諾沒完成導致的ST。

生化旗下最值錢的資產是廣東雙林生物,漿站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我在16年案頭工作記錄的是“廣東雙林目前擁有9家單採血漿站(4家正在申申請採漿許可證),由於廣東雙林有4家漿站當前並不能採漿,其5家漿站貢獻200噸左右的投漿量,單個血漿站的平均採漿能力在血製品企業中排名靠前”。而最關鍵的不僅是現有漿站採漿能力強,更多的是廣東區域漿站放開預期,“以廣東區域企業丹霞生物為例,13-15年採漿量25/53/115噸,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2013年以前丹霞生物僅有2個漿站,採漿量在20-30噸左右。14年開始,受益於廣東省漿站開放以及試點居住證獻漿政策,丹霞生物作為試點企業,2014年獲批8家漿站,2015年獲批2家漿站,計2016年採漿量將達到200噸以上。而雙林重點省份就是廣東省,未來有望複製丹霞生物的爆發過程”從下表可以看出當時雙林是未來/現在彈性最大的血製品企業。

股市分析:聊聊血製品行業那些事兒!

正在老控股股東努力解決股改問題,爭取早日摘帽的時候,浙民投看上了這塊肥肉,原來浙民投只拿了2%的股權,在17年突然要約收購27%的股權,而在期限最後一天也完成了要約成為了第一大股東。而原有管理層肯定不服,把自己的股權賣給了兆佳業以示反抗,結果就變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劇本,今年你修改章程,明天我罷免管理層的戲碼!最後結局咋樣,我們可以繼續搬小板凳,開始吃瓜!

沃森&博暉創新

把這兩個企業一起提,是因為河北大案這家血製品企業。沃森在12/13年合計8.7億收購了90%股權,大家記住這個時間節點,是在萊士開始高溢價收購之前,這早期大家收購血製品都不算貴,人福11-13年陸續買下的中原瑞德才花了2.5億,最後賣給貝林賣了4.5億;回頭說沃森收購時大安的情況,大約100噸的採漿能力,存貨有180噸,但是在河北這個沒啥其他血製品企業的地方,而且這算是賣血製品牌照。

賣方按照年投漿量150噸×噸漿收入150萬×30%淨利率算下來是14X,當然報表應該是虧損的報表;就在沃森準備加大投入重新認證了GMP之後,一方面沃森高薪聘用的血製品負責人卻突然去世,另一方面大安除了白蛋白以為靜丙、小製品批文遲遲批不下來(只生產白蛋白有點浪費,並且不賺錢),導致大安持續虧損,而沃森在佈局血製品、單抗、疫苗、渠道等多項業務導致負債累累之後,被迫把大安股權賣個了一個人叫杜江濤。同時也把另一個血製品企業衛倫生物21%股權也轉給了杜的公司。而大安賣了80%的股權賣出價格大約是12.5億,看著8億買,12億賣是賺了錢,但是一方面沃森也在GMP改造投入了資金、另一方面這兩年大安完不成業績也在賠償,最重要的是經過萊士到處收購漿站後,行業估值水平已經起來了,但是沃森並沒有賣出特別高的溢價來!

回頭說,而杜老闆是兩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醫藥方面相關的企業叫博暉創新,而杜總旗下兩個血製品企業,大安和衛倫注入了博暉創新,承接了業績連帶責任(18年大安採漿100噸,又沒完成承諾,杜老闆還要補錢,當然這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博暉創新旗下血製品業務包括大安接近80%股權+衛倫51%股權(剩下的在管理層手裡),17年報顯示,有11個單採血漿站,其中河北大安擁有4個廣東衛倫擁有7個。採漿量約180噸。大安和衛倫的採漿量均超過了90噸。批文方面兩家都卻小製品的凝八大品種,好在衛倫有靜丙批文,大安可以調漿過去提高利用率(當時調漿也協調了好久才給批);未來幾年大家可以把博暉創新血製品業務,當作是一個150噸採漿量,缺乏批文,管理一般的血製品企業來看,值多少錢自己判斷!現在微量元素+血製品合計30億市值。

總結:

好了,血製品行業的那些事扯完了,肚子裡的乾貨掏的也差不多了,回頭去寫其他醫藥領域的公司了!(作者:userfie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