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絲綢,主要由桑蠶絲紡織而成,其手感順滑,樣式華美,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特產之一。其實,早在我國古代,就曾因能生產出美輪美奐的絲綢技術而名揚天下。而之後的西漢絲綢之路(以絲綢為媒介),更是打開了對外貿易的大門,為中國國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進賬。

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在當時,絲綢極為名貴,是達官貴人的心愛之物。特別是羅馬人,更是將絲綢視為不可多得的尚品。史書記載,羅馬的一次公共集會上,凱撒大帝身披金邊紫色絲綢長袍,風度翩翩,器宇不凡,他的高貴形象,猶如神靈一般,驚豔了在場所有羅馬民眾。就這樣,凱撒不出意外地引領了時尚的潮流。自從他那次讓人難以忘懷的閃亮出場之後,羅馬人對絲綢的崇尚之情可謂是愈發高漲。據說,當時羅馬國家內部流通的貨幣很少,因為絕大多數羅馬幣都被運往東方,換成了一船船精美的絲綢。

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這種購物狂般的消費模式,讓羅馬的有志之士感到不安。著名詩人維吉爾曾振臂高呼:“不能再讓這種華美的絲織物掏空我們的國庫了!”迫於壓力,提比略皇帝只好下旨,禁止達官顯貴們著裝絲綢製品。然而,這並沒有起到任何改善作用,因為提比略皇帝本人也是絲綢的狂熱追求者。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黃金大量外流的問題,羅馬人決定,與其進口,倒不如自己生產!可是生產技術從何而來?難道真如羅馬人之前所想,絲綢是樹上長出來的嗎?為了追根溯源,羅馬人從埃及出發,途經印度,費盡周折,終於弄清楚了絲綢的原產國——漢朝。

公元四世紀,為了充分掌握絲綢生產技術,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將數名精心培養的心腹秘密派遣到中國,他們假扮成景教傳教士及外國商人,走水路到達南齊。在不斷的探究下,羅馬間諜們驚訝的發現,製作絲綢的原材料竟然是一種蟲子吐的絲,只要將這種叫做桑蠶的蟲子偷渡回國,那麼絲綢生產的秘密也就不攻自破了。

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其實,當時南齊對於禁止攜帶桑蠶出境的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不過,羅馬的間諜豈非池中之物?他們利用中空的竹杖,將桑蠶包裹在桑蠶葉中,再安放於竹杖裡。如此小小手段,竟瞞過了南齊海關,最終將桑蠶順利帶回羅馬。

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就這樣,羅馬帝國以絢麗多姿的顏色做基調,並大量應用金線、花樣等華麗的手法加以點綴,使得羅馬絲綢樣式新穎,華美異常,甚至可與中國絲綢相媲美。於是,中國的絲綢買家就這樣被稀釋、被分流,導致中國經濟無端蒙受損失。而羅馬卻將通過絲綢獲取的鉅額利益,一方面充盈了國庫,另一方面建立了軍隊,將周邊國家打的潰不成軍。

關卡一次小疏忽,令外國人帶走一竹竿,使中國在絲綢之路吃了大虧

因為對技術知識產權重視度不足,使得中國在絲綢外貿之路吃了大虧,損失價值高達數以千億。往事不可追,但這件事卻時時警醒後人,知識就是財富,該保護的絕對不能含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