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農民起義並且成功的案例。那麼朱元璋在靠自己能力的同時,更多的還是靠他的那一幫兄弟手下。而與朱元璋相對立的陳友諒就恰恰相反。不可否認陳友諒確實很有能力,但是他對手下的態度就不像朱元璋那樣了,說白了就是有點偏執,一意孤行。而在陳友諒的手下就有那麼一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的是陳友諒並不識貨。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此人就是張定邊,他和陳友諒從小在一塊,算是發小,也是陳友諒一生最信任的人。當然了信任並不代表要同意張定遠的意見,所以張定遠也是很無奈。其實陳友諒的性格很像曹操,十分的多疑,雖然陳友諒的實力並不弱於朱元璋,甚至還要超過,但就是因為他這多疑的性格導致了他的最終失敗。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張定遠這個人是個天生的將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計謀行兵,並且算卦的能力也很厲害,如果陳友諒能極力支持他的話,朱元璋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

陳友諒可謂是把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爛,當年朱元璋的一個大將康茂才假意投降,張定邊極力勸阻陳友諒不要相信,結果陳友諒一意孤行,最終導致了關鍵戰役江東橋大敗,這陳友諒真的是在該相信的時候不相信,在該多疑的時候有相信起來。失敗也是活該啊。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而最讓人不解的是,陳友諒竟然在接連失敗的情況下稱帝了,雖然張定邊是哭著諫言,但陳友諒哪管你這個,就是要做皇帝,但是又被朱元璋抓住了時機,大舉進攻陳友諒的防守薄弱的地方,把陳友諒打的是無處可逃,最後還是靠著張定邊來救援,陳友諒才保住一命。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不得不說,陳友諒是真的頭鐵,好了傷疤忘了疼,這邊才失敗,那邊就要舉全國之力,又是造軍艦,又是募兵的,要和朱元璋決一死戰。張定邊又是一番苦勸,但是誰能叫的回一個作死之人呢。

然後就是陳友諒集結了60萬大軍,兵力遠超朱元璋,但是智商是硬傷。兩方陣營僵持在鄱陽湖,而這時候張定邊看準了一個時機,並且也學聰明瞭,不再報告陳友諒了,而是直接行動。要不然陳友諒還是不會同意的。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張定邊就帶了三隻戰艦,慢悠悠的使出陣營,當時陳友諒和朱元璋都以為張定邊是沒事出來轉轉呢,誰知道這張定邊是快速衝進朱元璋的陣營,因為他的目標是朱元璋啊,真是有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味道了。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這下可把朱元璋給嚇壞了,而張定遠也是孤注一擲了,越來越近,然後就是靠著這股銳勁,連殺朱元璋的三個大將,這下朱元璋幾乎是死定了,因為身邊已經是沒有保護力量了。但是天意不可違啊,不知道從哪蹦出來個常遇春,一箭射中了張定邊。張定邊沒辦法只能撤走了。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就算是撤走也是在萬軍中從容不迫,就算受傷也沒人攔得住,就像三國的趙雲一樣。這下是徹底的無力迴天了。陳友諒也在戰役中中箭身亡,張定邊只好帶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逃走了。

沒想到這陳理還不如三國的劉禪呢,讓敵軍隨便一說,就出城投降了,把張定邊氣的也是沒辦法。於是張定邊只好帶著手下突圍而逃。本來想著以後再捲土重來呢,誰知道朱元璋很快就掌控了全國,已經不可逆轉了。

朱元璋最怕此人,曾經差點砍下朱元璋的頭顱,可惜陳友諒不識貨

但張定邊的結局還是好的,出家當和尚去了,也是活到了老死,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