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四,醫療改革與“我不是藥神”!

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四,醫療改革與“我不是藥神”!

今天,小編繼續開講,為大家講述“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四”。今天的熱點是“醫療改革與政府誠信”。廢話就不來了,讓我們直入主題。

熱點:醫療制度改革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

醫療衛生服務,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深化醫療衛生

體制改革,是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尤其是在

計劃生育、疾病預防等方面成就顯著,但是現行醫療制度的一些缺陷也日益突出,集中表

現為看病難,看病貴,具體表現為:

第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目前,全國的醫療資源 80%在城市,20%在農村;醫療衛

生領域的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優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第二,財政投入嚴重不

足,並且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三,醫療保險發展緩慢。第四,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混

亂。第五,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合理,以藥養醫造成藥價虎高等問題。第六,政府對醫療市場

的監管不力。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不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

展。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比較完善的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

確立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提供均等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的費用將由

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此外,還將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衛生投入責任。中央和

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衛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比重,提高政府衛生投

入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衛生投入重點用於公

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在農村,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縣

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政府重

點辦好縣級醫院和每個鄉鎮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

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在城市,建立和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

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提

供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各類醫院

的功能和職責。整合現有城市衛生資源,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提高突

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二是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要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職工基本醫

療保險制度建設,並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減輕個人負擔。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

助制度,對困難人群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基礎。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滿足群眾不同

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

三是改革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積極推行醫療機構屬地化全行業

管理,所有醫療機構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要加強對醫

療機構准入、運行、服務行為和質量的監管,依法整治醫療廣告過多過濫、誤導欺騙患者的

問題,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

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政府和醫院管理者

的責權。規範公立醫院收支管理,逐步建立以崗位工資為核心、差別合理的薪酬體系和物質

激勵、精神激勵、事業激勵等相結合的激勵機制,糾正內部收入分配與經濟效益掛鉤的做法。

四是加快推進藥品價格體制改革,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

務。加強探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央政府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建立基本藥物生產

供應體系,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採購直接配送等方式,確保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規範

基本藥物使用。完善藥品儲備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用藥。要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

消藥品價格加成制度,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聯繫,降低藥品

價格。加強藥品市場價格管理,實行政府指導價和政府直接定價。嚴格規範藥品生產、流通

秩序。改革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

總之,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覆蓋城鄉

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比較規範的藥

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適應

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進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給“藥價虛高”開處方--“我不是藥神”的啟示

近年來,民意調查表明教育亂收費,醫藥高收費,看病難、看病貴等是百姓急切期待解決的

問題。目前,百姓更多的把收入花在孩子教育和身體安康上面。中國的福利保障還不完

善,大部分的國民生活還處在中下的水平,醫療費用給大部分國民造成經濟壓力。

看病難主要表現在偏遠農村。隨著經濟、交通的發展,現在小病痛已經可以在鄉鎮解決了。

由於政府投入少,醫療資源的分配有限,農村醫療條件還是比較落後,大病、疑難雜症還是

得到城市大醫院來。醫療資源稀缺,配置不平衡是看病難的原因。最近熱點電影“我不是藥

神”正式揭示重要治大病藥物價格虛高的問題。

看病貴主要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缺失造成的,而老百姓收入低,根本無法應付醫藥費,

所以感覺貴。另外,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壽命延長,老年性疾病增多,人們

對疾病的治療期望也增強,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百姓可能會盲目追求好藥,這樣就促進

了藥價的增高。

藥價“虛高”在哪裡?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我國醫藥行業低水平重複生產嚴重,據報道,諾氟沙星全國就有上千家藥廠在生產,

由於生產能力過剩,為了生存,就將藥品出廠價大幅提高,作為推銷產品過程中的各種費用。

藥品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是單純的質量與品種的競爭,而更多地是折扣高低的競爭。如果你的

藥想要進醫院、藥店,就非得把本來只有1元錢的出廠價報到 10 元、20 元,於是就出現了

價格越高越好賣的這種有悖於市場競爭規律的怪現象。同時醫藥批發企業過多、過濫(全國

有 17000 多家藥品批發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藥品流通秩序混亂(非法藥品交易

市場轉入地下或承包給個人),於是不用折扣、回扣,僅憑藥品本身的質量就很難進入醫院。

二是“包裝翻新”帶來的藥品漲價。一種是換包裝,如某藥品原本每瓶 100 粒裝,價格

僅 5.8 元,現在改為鋁鉑板盒裝,三板總共僅 36 粒,售價卻高達 12 元,兩者價格相差 6

倍。還有就是在常用藥中多加一點無關緊要的東西,就申報為“新藥”,價格馬上翻上去幾

倍,而實際上這些藥品的核心成分並沒有改變。

三是有關部門未能把好藥品定價審核關,缺少一套有效的藥品成本審核辦法,是造成藥

價“虛高”的源頭。按理說藥品的合理價格並不難確定,藥品價格本應由產品的實際生產成

本加上藥廠、批發公司和醫院、藥店的合理利潤構成,但是現在有些部門的利益與藥價的高

低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容易形成“虛高”藥價。

四是藥品收入是我國醫院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國家給醫院的撥款嚴重不足,一

般都只夠維持醫院正常開支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醫院除了靠一些收費較高的檢查項目如

核磁共振、CT掃描、B超等外,就只有靠賣藥創收了。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醫院銷售藥

品可以得到比批發價高出 15%的批零差價,並可以免交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於是,

藥價越高,其批零差價就越大,利潤也就越高。因此,醫院對藥品降價並不情願,而更樂於

進價格高的藥品。

藥物是特殊的商品,消費者對於它的選擇相當大程度上受到制約,因此,它的價格至少

在目前來說很難受市場調節,必須依靠國家從制度上對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加以調整。我們

認為,解決藥品價格“虛高”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藥品合理定價,是降低藥品價格“虛高”的治本所在。決定藥品價格高低的源頭在

於物價部門核定的價格。由此我建議:

(1)新藥定價,必須請各有關部門的專家對廠家申報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核,必要時舉

行價格聽證會,最後形成的合理價格由物價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佈,而且物價部門要對該藥

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價格變化進行全程跟蹤監督;(2)對市場上藥品的價格進行重新審核,並

及時在各媒體上公佈,讓藥品價格得到全社會人員的共同監督,切實加強對藥品市場的監管;

(3)對藥品明碼標價,像超市裡的商品一樣,規定在所有藥品的包裝盒上都標明它的出廠

價和零售價,讓患者明明白白的消費。

二、嚴格規範藥品生產、流通秩序。根據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低水平重複建設過多,生產

能力過剩的現狀,我提出以下建議:

(1)實行統一的生產質量標準和成品質量標準。實行國際通行的藥品生產質量規範標

準(GMP),並要求所有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都必須符合這一標準,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予以取

締。對於不符合《藥典》和該藥品註冊標準的藥品可視為偽劣產品,予以銷燬;

(2)規範藥品名稱和價格。同一種藥品,不管是哪一家藥廠生產的,規定只能採用同

一個名稱和在規定範圍內浮動價格。

三、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整頓藥品流通市場,減少流通環節。針對醫藥批發企業過多和藥

品流通秩序混亂的現象,我們認為:首先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對醫藥批發企業進行撤併,取消

大部分中小批發企業。可以考慮把全國劃分成幾個大區,每個大區成立一個醫藥批發集團公

司,採取連鎖經營的方式做大做強,然後實行藥品中央配送,規定醫院的藥品必須由這些大

供應商來提供。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這些藥品流通企業進行資質論證(GPS 論證)並進行日

常監督。

四、徹底實行醫療改革,實行醫藥分開,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充分體現“醫”的

價值。進一步扭轉醫療機構“以藥補醫”的運行機制,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嚴格

按照已確定的補助原則和方式,落實政府財政對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助,大幅降低藥品收入在

醫院總收入中的比重。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降低總的醫療費用的前提下,把體現醫務人員

知識和技術的服務價格提高到比較合理的水平,提高醫務人員的福利待遇,使醫生的收入與

藥品銷售不存在任何經濟利益關係,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健康的運行機制。

另外,政府要重視醫藥採購環節,杜絕行賄受賄行為,支持有實力(財力、人力)的民

辦企業成立專業的藥價評定中心,並逐步規範法規,整肅和杜絕掌權者的一言堂作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