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茶文化中的香道藝術

“香”和人類文明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陪伴著中華文明走過了數千年的風雨興衰,飄散在上下五千年的每處角落,不絕如縷,絲絲入內。“香道”就是這樣在這種文明與文化的薰染下漸漸形成的,並且“香道”從繁盛到沒落,從沒落到復興,現在的人們漸漸開始接觸香道,瞭解香道與“茶道”相比,“香道”更有書香之氣,雅人之思和養生之意。近年來,更多的人們用“香道”來招待貴重的客人,既養性修身,還顯得有身份。癮香帶你瞭解“香道”的起源。

黃庭堅(題落尾寺四首》:“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妙絕無人知。蜂房各自開戶痛,處處煮茶藤一枝。”斗室之間,捧泛黃書卷,與老友歡聚,點炷沉香,品道香茗。嫋嫋香菸,從博山爐間起,聞縷縷幽香,話世事蒼黃,或指點江山,何其快哉?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茶文化中的香道藝術

香,不僅是人類嗅覺的一-種感官感受,更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文化感受。

談到香事,人們往往徵引明朝屠隆的《香箋》:“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昧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揭帖,揮塵閒吟,篝燈夜讀,焚以遠避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燻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寥寥數語,把香的功效展露無遺。

值得注意的是,屠隆在《香箋》中把茶與香相提並論:“煮茗之餘,即乘茶爐之便,取入香鼎,徐而蕉之。當斯會心境界,儼居太清宮與上真遊,不復知有人世。”在這位文學家、戲曲家的心中,品茗之際,同時焚香,才能達到超越人世的悠然境界。正因如此,屠隆還有《茶箋》(後喻政收人《茶書全集》時,易名為《茶說》),對於茶品、茶效、品茶、茶、茶寮、人品等都有載錄。

其實,認同茶與香相得益彰的文人墨客中大有人在。被譽為“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便作有《南海陶令曾送水沉報以雙並茶二首(之-)》,用形象生動的詩句,寫出了茶和香友誼的交集,茶與香纏綿的深情:

“嶺外書來謝故人,梅花不寄寄爐燻。

辨香急試博山火,兩袖忽生南海雲。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茶文化中的香道藝術

苒惹鬚眉清人骨,縈盈窗幾巧成文。

瓊琚作報那能辨,雙井春風輟一斤。”

詩人筆下,茶和香是君子之交的聖物,是故人舊友的紐帶,是深情厚誼的流露,是千金難買的報償。

這些文化名人,之所以毫不吝嗇地同時讚美茶與香,是因為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真情實意。在中國茶文化體系裡, “掛畫、插花、焚香、點茶”是融為一體的生活“四藝”,也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四雅”

從物質層面看,茶和香都以具有魅力的氣息、氣味為特徵。茶的自然之氣,純真之味,一直吸引著人們品賞。香的幽蘭之氣,典雅之味,長期營造著迷人氛圍。而且,茶和香都有不同的香氣、香品、香味,都有千姿百態的風格和妙趣橫生的表現。

從功能角度看,茶和香都具備養心、養性、養神、養身的保健養生功能。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保健、養生須從“性”“命”兩方面人手才能合和,達到養生養性的目的。茶的醫療保健作用,是茶被發現與利用的重要原因。先秦時期形成的“香氣養性”,正是中國香文化的核心理念與重要特色。兩者的這種關聯,早就被醫藥名家認識和踐行。如葛洪、范曄、陶弘景、孫思邈、李時珍等的著述,都有記載。

從使用角度看,茶和香都講究適度的享受空間,宜人的品賞氛圍,參與的同道中人。同時,兩者要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都應該具有精湛、精細、精美的高超技藝。茶藝和香道作為獨立文化形態舉行活動時, 都有一定的程序,包括準備階段、操作階段、完成階段,強調禮儀、禮貌、札節。並且,茶藝和香道都重在發揮本身的特色,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重色,或兼而有之,成為怡神悅人的旨歸。

從精神層面來看,茶道和香道的核心都是“和”。這裡的“和”,包括中和、和諧、和合、和光、和衷、和易、和平、和樂、和瑾、和煦、和勝、和成等多方面的意義。而且,以茶(香)雅志,陶冶個人情操;以茶(香)敬客,協調人際關係;以茶(香)行道,淨化社會風氣,兩者也是一- 脈相承的。美化境界,詩化境界,禪化境界,是茶道與香道的追求。

正因如此,茶道和香道雖有時以單一-形式出現,但更多時候,兩者是以相互融合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的。茶事生活中的香道文化,更接地氣,更有廣泛性,也更有活力和魅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茶文化得到繼承與弘揚。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和深人民間的茶藝表演,也使融人其中的香道文化被更多的人認識與理解。而且,香道文化作為一-種獨立文化形態正在展現出“東風第一枝”的新姿。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

整理不易,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給小編支持和建議,寫出讓您更有收穫的文章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茶文化中的香道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