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读殷健灵《访问童年》:如果与童年的自己相遇,你想对ta说些什么

很少刻意去回忆童年的经历,但偶尔会在梦中和幼时的自己相遇。还有偶尔走在故乡路上的时候,翻看童年相册的时候,遇到某个幼时伙伴的时候,都会不由得捡拾起一些零星的记忆。之所以不让刻意去想,大约还是因为幼时有过一些不如意,有过一些不得已,很多时候,不太敢直面有过忧伤有过灰色有过遗憾有过无力的童年经历。

读殷健灵的这本《访问童年》,在很多人的身上,又依稀望见那些已经按压在记忆深处的经历,和那些已经渐渐模糊的幼时情绪。

一直非常喜欢殷健灵,家里有很多她的书。她的《轮子上的麦小麦》读过不止一次,《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被我推荐给很多孩子阅读,《爱——外婆和我》更是让我感同身受。作家李敬泽说,殷健灵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这样一个人必是敏感于人的疼痛与沉默、麻木与遗忘,她对人的无言以对和千回百转感同身受。

的确如此,我在殷健灵的作品当中,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她是一个敏感的人。这样的人更能体察自己,也更能体察别人,她同时又是那么勇敢,愿意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经历,也帮助别人召唤记忆,从而更加赤诚的面对真实的过往,从过往中辨认自己,获得足够的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

因为殷健灵的这份感同身受,因着她温柔的体察和细腻的笔触,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从别人的困扰中寻找到自己的难题答案,读着读着,也极想穿越时光,去拥抱一下那个幼年的小小的自己。

26个故事,26段童年经历,《访问童年》的受访者从1922年的老人,到2005年的孩童,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时代变迁,斗转星移,或许经历不尽相同,或许路途不很一致,但相同的是,每个人回首童年,都认真的把记忆再次激活,让曾经的混沌变得清晰,他们都勇敢和真诚的面对了当年的自己,在寻求答案的过程当中,也寻求着人生的圆满。

说一说几个记忆犹新的故事。

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秦涵坤老人,曾经有过糊涂混沌的幼年时光,父亲爱他疼他,却因忙碌给他陪伴不多,又在他11岁那年匆匆离去。之后秦涵坤面临过生活的窘境,有过艰难的求学经历,也经历过战乱带来的动荡。有过无奈,有过遗憾,有过颠沛流离,但是80年后,当这位长者回溯昨日,眼眸那样清澈,神态那么沉静,他对过去的经历充满着感激,在后来的人生中淡泊而旷达。

也许我们在人生的源头无法获得那么多的圆满,但我们可以将孩童时的澄澈天真还有一些细碎的温暖,装进人生的行囊,照亮之后的道路。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周扣章老人说他是一个叛逆者。童年时没有按照父亲指定的路去走,叛逆家庭走上了革命之路,后来没有顺从于生活既定的安排和正常的规律,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到了年老的时候,也不肯活出一个约定俗成的老年人的样子,他还大踏步的行走,蹦跳着下楼梯,骑车满大街转,微笑中带着童稚,周身散发着活力。周扣章童年也遭遇过一些苦痛和波澜,但他在叛逆中在碰壁时不断的修正自己,没有在凡尘中迷失自己,他随时展开的人生画卷都是生动而活泼、鲜明而有力的。

出身无法选择,坎坷无法越过,但可以去叛逆宿命,去找寻闪耀的自己。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生于1983年的教师白茉莉曾经有过寄人篱下的童年经历,父母在她生下后,把她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她的童年有过遗憾,有过抱怨,有过内心的不平衡。但是回忆那段经历,她说:童年的苦,回忆起来总是带着甜。她从初中就开始打工,也从事过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在打麦场上,她躺在麦垛上数着漫天的星星;在给兔子割草的时候,她看到头顶葱茏的绿叶和闪烁的阳光。白茉莉的童年或许带着苦味,但后来回忆起来,涌上心头的却是诗意与浪漫。

面对曾有过的童年遗憾,我们常常心怀抱怨,但其实最重要的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过往。正如白茉莉所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否美好,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在《访问童年》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幼年时的颠沛流离,很多人在人生最初的无奈遗憾,但也看到了很多人的温暖与幸福。很多人尝试着与命运和解,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和修行,我们似乎也尝到了他们和命运和解后的甜蜜。

爱比怨悔更自由,回首往昔,不如撷取美好,放下纠缠,带着那些细碎的童真和珍贵的温暖,去走接下来的路吧。

写作,编织,刷剧。微信公众号:xiangnuansg

殷健灵致童年重磅力作

席卷心灵的人之书、爱的教育、情感教育

曹文轩、朱永新、李敬泽联袂推荐,李敬泽作序推荐!

适合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和生命读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