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童年》|書友精彩特輯(三)

讀殷健靈《訪問童年》:如果與童年的自己相遇,你想對ta說些什麼

很少刻意去回憶童年的經歷,但偶爾會在夢中和幼時的自己相遇。還有偶爾走在故鄉路上的時候,翻看童年相冊的時候,遇到某個幼時夥伴的時候,都會不由得撿拾起一些零星的記憶。之所以不讓刻意去想,大約還是因為幼時有過一些不如意,有過一些不得已,很多時候,不太敢直面有過憂傷有過灰色有過遺憾有過無力的童年經歷。

讀殷健靈的這本《訪問童年》,在很多人的身上,又依稀望見那些已經按壓在記憶深處的經歷,和那些已經漸漸模糊的幼時情緒。

一直非常喜歡殷健靈,家裡有很多她的書。她的《輪子上的麥小麥》讀過不止一次,《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被我推薦給很多孩子閱讀,《愛——外婆和我》更是讓我感同身受。作家李敬澤說,殷健靈是一個敏感脆弱的人,這樣一個人必是敏感於人的疼痛與沉默、麻木與遺忘,她對人的無言以對和千迴百轉感同身受。

的確如此,我在殷健靈的作品當中,能夠強烈的感受到她是一個敏感的人。這樣的人更能體察自己,也更能體察別人,她同時又是那麼勇敢,願意真誠的面對自己的經歷,也幫助別人召喚記憶,從而更加赤誠的面對真實的過往,從過往中辨認自己,獲得足夠的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因為殷健靈的這份感同身受,因著她溫柔的體察和細膩的筆觸,我們從別人的故事裡讀到了自己,從別人的困擾中尋找到自己的難題答案,讀著讀著,也極想穿越時光,去擁抱一下那個幼年的小小的自己。

26個故事,26段童年經歷,《訪問童年》的受訪者從1922年的老人,到2005年的孩童,年齡跨度將近一個世紀。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或許經歷不盡相同,或許路途不很一致,但相同的是,每個人回首童年,都認真的把記憶再次激活,讓曾經的混沌變得清晰,他們都勇敢和真誠的面對了當年的自己,在尋求答案的過程當中,也尋求著人生的圓滿。

說一說幾個記憶猶新的故事。

生於上世紀20年代的秦涵坤老人,曾經有過糊塗混沌的幼年時光,父親愛他疼他,卻因忙碌給他陪伴不多,又在他11歲那年匆匆離去。之後秦涵坤面臨過生活的窘境,有過艱難的求學經歷,也經歷過戰亂帶來的動盪。有過無奈,有過遺憾,有過顛沛流離,但是80年後,當這位長者回溯昨日,眼眸那樣清澈,神態那麼沉靜,他對過去的經歷充滿著感激,在後來的人生中淡泊而曠達。

也許我們在人生的源頭無法獲得那麼多的圓滿,但我們可以將孩童時的澄澈天真還有一些細碎的溫暖,裝進人生的行囊,照亮之後的道路。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周扣章老人說他是一個叛逆者。童年時沒有按照父親指定的路去走,叛逆家庭走上了革命之路,後來沒有順從於生活既定的安排和正常的規律,尋找著適合自己的道路;到了年老的時候,也不肯活出一個約定俗成的老年人的樣子,他還大踏步的行走,蹦跳著下樓梯,騎車滿大街轉,微笑中帶著童稚,周身散發著活力。周扣章童年也遭遇過一些苦痛和波瀾,但他在叛逆中在碰壁時不斷的修正自己,沒有在凡塵中迷失自己,他隨時展開的人生畫卷都是生動而活潑、鮮明而有力的。

出身無法選擇,坎坷無法越過,但可以去叛逆宿命,去找尋閃耀的自己。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生於1983年的教師白茉莉曾經有過寄人籬下的童年經歷,父母在她生下後,把她寄養在爺爺奶奶家,她的童年有過遺憾,有過抱怨,有過內心的不平衡。但是回憶那段經歷,她說:童年的苦,回憶起來總是帶著甜。她從初中就開始打工,也從事過繁重的體力勞動,但在打麥場上,她躺在麥垛上數著漫天的星星;在給兔子割草的時候,她看到頭頂蔥蘢的綠葉和閃爍的陽光。白茉莉的童年或許帶著苦味,但後來回憶起來,湧上心頭的卻是詩意與浪漫。

面對曾有過的童年遺憾,我們常常心懷抱怨,但其實最重要的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過往。正如白茉莉所說,一個人的成長是否美好,在於你怎樣看待它。

《访问童年》|书友精彩特辑(三)

在《訪問童年》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了很多人幼年時的顛沛流離,很多人在人生最初的無奈遺憾,但也看到了很多人的溫暖與幸福。很多人嘗試著與命運和解,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和修行,我們似乎也嚐到了他們和命運和解後的甜蜜。

愛比怨悔更自由,回首往昔,不如擷取美好,放下糾纏,帶著那些細碎的童真和珍貴的溫暖,去走接下來的路吧。

寫作,編織,刷劇。微信公眾號:xiangnuansg

殷健靈致童年重磅力作

席捲心靈的人之書、愛的教育、情感教育

曹文軒、朱永新、李敬澤聯袂推薦,李敬澤作序推薦!

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和生命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