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依赖于智能,你将不再拥有专注的人生

越来越依赖于智能,你将不再拥有专注的人生


1

周末接女儿回家,女儿附在耳边对我说,妈妈,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你可不要生气呀!

我看着她神秘的样子,故意拉长声音道,那可得看是什么事,说不定我就会大发雷霆呢!然后冲她做了一个大大的鬼脸。

她面露难色,悠悠地说,我这次语文才考了80多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最近考试总是静不下心来,急躁得狠。

听完,我认真的回想了最近以来她的表现,确实出现越来越难把心思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情况。

比如,网校课就要开始了,可学校里布置的作业还没完成,她就会一边抄着课本上的生字,一边把电脑打开,听着直播课的内容;

比如,她和同学约好,回家要视频聊天,同学一直无响应,写作业她都不安生,时不时的会去看一下同学有没有回复;

再比如,她正在做上网作业,手机上方出现了一条信息,她就会立马叫,妈妈,妈妈,有信息,然后还会把微信的内容念出来。

……

诸如此类的情况似乎愈发的频繁。

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禁感慨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渐渐掌控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在不自觉中被一步步引入浮浅的深渊。

今天我并不想说手机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想要说的只是深度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是出于更好的谋生,还是为获得更多的人生价值,我们都需要刻意去训练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2


越来越依赖于智能,你将不再拥有专注的人生

什么是深度工作?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对此做了明确的定义,

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相对应的就是浮浅工作,即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上的浮浅,更多是源于环境的干扰,比如家庭里有人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看电视,看短视频,大声聊天,这些都会让孩子在无形中被动的接受一些信息,从而对认真思考造成干扰,很难进入到专注的状态中去。

处于职场中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好像每天大大小小的会议逐渐覆盖了工作的日常,频繁的会议除了传达一些及时的信息和安排一些事务,已经完全无法让人做到专注,因为当我们想要进入一个深入工作的状态时,接下来的会议会一下子打乱我们的节奏。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一个深度工作的环境?

在《深度工作》中有这样几个哲学的概念:

1、禁欲主义哲学,如果你能做到像禅师一样,完全摒弃一些生活中的干扰,并对浮浅的东西一概不看,那么,你就可以采取禁欲主义的方式让自己进入深入的状态;

2、双峰哲学,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塔楼,叫“荣格的塔楼”,当时他隐居山林,就为他的创作创造了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但他并不是完全与外界隔离,而是将一部分时间用在无干扰的写作上,另外的时间则用于在诊所看病或者在大学讲课;

3、节奏哲学,就是我们将时间进行分割,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做固定的事,就像那个在一个小镇里生活多年的康德,他的习惯已经固定到别人可以通过他的行动来断定当时是几点钟。

4、记者哲学,就是无论是在安静的环境里,还是在比较聒噪的环境里,哪怕是战乱或者在面对灾害时的第一现场,都能够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分析一下,自己符合哪种类型的哲学,对号入座,然后采用正确的方式,把对应的哲学习惯化。

在适应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业已形成的旧习惯会对我们形成阻力,企图维持现状,这个在上一篇文章《坚持习惯为什么那么难?这里有你想要的方法和答案》里,已经描述的很清楚,这里就不再加以赘述。

3


越来越依赖于智能,你将不再拥有专注的人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些无聊的时光?

有科学家证明: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你在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再摆脱这种积习。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潜在的每一个无聊时刻,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掉的话,我们的大脑就会被重新编排,这时我们的大脑就已经不能够再胜任深度的工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智残疾”。

听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是纵观我们身边的人,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中的人,真的很难再将精力专注到一件事情上,他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被手机和网络所控制。

所以,学会与自己独处,拥抱那些无聊时光。

适当的减少一些网络社交,过度的关注一些流量式的热点和信息,只会让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碎片化。也许它会很有趣,但对于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无足轻重,甚至还会成为我们完成深度工作的巨大障碍。

可以刻意的给自己留出一些安逸的时光,比如散步、慢跑,比如静静地在阳光下喝一杯茶,让疲劳的大脑得到暂时的休整。

休闲和安逸有助于提高你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比如想要进行一个创作,无论怎么样脑洞大开,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而我们出去散个步,遇到某个场景,看到某些风景,可能突然就会灵感乍现。

也可以用高质量的社交活动来代替无聊的刷屏,比如读书、运动或者与益友相见。

手机里一些不常用的APP,如果超过30天你都没有用过,并且也并没有太重要的信息反馈,那么尝试着去删除它。

我们通常会把生命中的16个小时看作是赠品,把白天的8个小时视为工作时间。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我们似乎得到了解放,追剧、打游戏、聊天、娱乐,这些不重要的人生项目会让我们挥霍掉除去睡眠以外剩下的时光。

而工作之外的8小时,才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拉开平庸与优秀的差距。

如果你是体力工作者,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用来进行脑力劳动,如果你是脑力工作者,就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一天里获得了新知,我们第二天就会生活的更加愉快和充实。

不要觉得深度工作是对于研究者或者高级工作者来说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么平凡,我们都需要有专注的态度和精神。

一个普通的配货员,没有专注认真的态度,就会给整条销售链条造成困扰;

一个思想总是分神的公交司机,没有专注认真的态度,就会把整车人的安危置于危险的边缘;

一个心不在焉的老师,没有专注认真的态度,就只能误人子弟,还误了自己的前程。

我们可以平凡,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有匠心,用专注的态度活出自己最好的人生。

以上为关于《深度工作》的思考与笔记,希望对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