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中的贪心与杂心

上次我们讲到了知过与改过。在认识、理解、修正自身错误的时候,我们应保持平和而非急躁的心态,所谓“欲速则不达”。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我们却往往心浮气躁,哪怕是在知过改过上,也希望自己改过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

造成我们不能平和处世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之间也都会有所差别,但其中共通的一点,便是我们的欲望。因为欲望,我们渴求很多,得不到,便心生恨意。作用于改错上,我们极端化了改错之后产生良性效果的时间,渴求这种效果能够尽快出现,在预想的时间内没能出现,便会有失落、抱怨的心理……

改变习惯是困难的,何况是改错呢?这就需要我们正视改错所需消耗的“工作量”和它对我们在改变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适感,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态。那今天,我们就从“贪心”和“杂心”两个方面来聊聊“欲望”

对于欲望,我们过去误解得太多。

有一种说法,“人不能没有欲望,社会不能没有欲望,社会都没有了欲望,又怎么能进步呢?所以,人类社会就是在靠欲望推动进步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必须辩证地理解——欲望,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社会的常态,否则,它就很可能将我们带入病态。

每个人的身边几乎都会有几个“大欲望”的人,我们从他们身上的气场就能感受出来。有些大欲望的人,不仅将自己的欲望落实在行动上,甚至还融化在血液中。心中事儿多,口中话多,“宵衣旰食”,生物钟紊乱,时刻准备着为达到自己的欲望型目标而冲锋陷阵……这是一种典型的“高能耗生命”,这种外感上时刻“充满能量”的样子,实则外强中干,其实已经有些病态了。

与其相反,欲望低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欲则刚。刚,就是有正气、有能量、有信心,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高能量生命”。这种人,欲望很淡。

看到这里,恐怕有些朋友会问,如果不去奋斗,我们怎么生活呢?如果没有欲望,我们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奋斗,与欲望无关。“高能耗生命”所谓的“奋斗”,往往是在满足自己在物质层面的享受和在精神层面的虚荣心;而“高能量生命”则懂得自己的奋斗一定是要去利他的。所以,为了自己的物质满足和虚荣心,“高能耗生命”去求人,求人气短,越求越短;而为了利他,“高能量生命”去帮人,助人为乐,越帮越乐,越乐越帮,能量的积累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欲望淡的人,可以成为“高能量生命”,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有意思的一群人。天下最苦的人就是欲望大的人,欲望大又实现不了,所以苦;而欲望低的人呢?因为欲望淡泊,他们就去帮人了,助人为乐,天天都是乐事。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说完了贪心,我们再来看看欲望高的第二个表现——杂心。欲望往往还与心杂有关。换而言之,低欲望的人能够专心做事。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奋斗”难以成就某事,就是因为我们的这颗心还不够专注——这个也想干,那个也想干;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错;这里也想去,那里也想去;这个项目也想做,那个项目也想做。贪大求全的心理,这就是“放肆的心”。


欲望中的贪心与杂心


我们要把放肆的心收拢回来,聚精会神,专注一处。佛家经典《佛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要专,这样能量就大;心太散乱,成就不了事情。要把刚才提到的“放肆的心”收以自敛,把心从散乱自敛到专心。散乱则杂,心杂则消耗能量,心专则汇聚、积累能量。心是散是专,这是个能量高低的问题。

心专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专家”的气质。专家,不是一种所谓的能力,而是一种素质、一种气质。

为什么要成为专家?因为专家需要专业的支撑,专业需要专长的积累,而培养专长是一个人收敛杂心、养成专心的有效方式。在培养专长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戒除傲气与杂乱,逐渐学会如何将散乱的心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向深处继续探索。

人生不仅仅要关注广度,还要在某些领域关注深度,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有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去利他。浅尝辄止,会使一个人单薄,在众多领域都浅尝辄止,甚至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虚妄感。而一个人真正深邃的气质,则一定来源于他对自己所处领域的专注。

我们中国人,讲求“温良恭俭让”,其中,“温良”居首。什么是温良呢?就是心平气和的意思。人本来都是心平气和的,是什么使得我们日后变得心浮气躁了呢?没有别的,就是欲望增加了,贪心增加了,心分散了、杂了。贪心降低后,人就变得心安;心收敛专注了,人就变得心安。人变得心平气和,就会感到幸福,心也就更有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