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怪员工背信弃义,只因为你还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


不要怪员工背信弃义,只因为你还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


前言

时代变迁,这个世界一些陈旧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

过去一个员工可以在一家企业里干上十年二十年甚至终身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不断更新洗牌的行业,斜杠青年时代的到来,人才流动性的现状,让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棘手的难题。

那么,作为企业,如何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未来拥有更多主动权?

1

要让员工自愿上班,而不是被逼上班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自燃型、点燃型和阻燃型。

自燃型的人就像一个一直开动的小马达,不用别人督促总能把工作干得很带劲;

点燃型的人需要人给他点驱动力,他就能一点就着;

阻燃型的人就是无论你怎么激励甚至鞭挞,他依旧只是我行我素,丝毫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员,那么,当你招到一个觉得有可塑之才的人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去点燃他,激发他的能动性,才会让他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要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不要为了吸引人才,把招聘的条件说的极其丰厚,等员工自己发现曾经被承诺的东西并未真正实现时,美好的期望化为泡影,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丧失,内心的落差感越来越大,当落差达到最大值时,小小的一个导火索都会成为他离公司而去的理由。

马云说,要对应聘者做的“坏一点”。

在这里,引入一个LINKEDIN的案例,他们的做法是:

首先,告诉应聘者,公司的工作并非很容易,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的付出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薪酬,即使加班,可能也不会得到什么额外的酬劳。

那么,当员工进入公司后,就会在工作期间,因为偶尔获得奖金或者某些福利而觉得,人生中到处都是彩蛋,这样的公司会让他有底气继续拼搏,为公司也为自己不断创造利益。

其次,他们会和员工签订一个协议,把双方的义务都写下来。这样,在员工的燃点熄灭后,能时时提醒员工自己来公司时的目标和愿景,并再一次去点燃他,很多公司不断给员工“打鸡血”,就是想让员工持续处于燃的状态。

然后,当员工实现了最初的目标,领导会与员工进行一次细致的沟通,看看他有没有新的目标,以便了解员工的想法,如果他愿意继续为公司效力,那么问一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并打算用多久来完成它?

最后,当员工有了离去的想法,但还未找到下家时,他们会主动给员工写上一封推荐信,并让员工去办理加入前员工计划的手续。


不要怪员工背信弃义,只因为你还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



3

如何处理与前员工的关系?

一个公司好或不好,在很多时候,取决于前员工的口碑。

外人评价一个公司,或褒或贬,同行多是出于竞争,诋毁贬损,客户出于合作,看到的是公司好的一面,多是褒奖,而这都不足以让人信服,一个在企业里打拼过几年的员工的话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大多数企业,一旦有员工离职,公司与之的关系就会顷刻化为冰点,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古语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延伸到企业,可以理解为“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有能力的员工,往往很难替别人打一辈子工,那么,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和人脉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就一定是对公司的不忠吗?

说到底,还是企业的文化和格局问题,投资界的彼得·蒂尔,对待员工创业的方式从来不是阻挠,不是排挤,而是去投资他,而一旦他投资了这家公司,也会倾尽全力帮助这家公司获得成功,从而实现与前员工的共赢。

试问,当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抱着一致的信念去做一件事时,想不成,似乎都很难吧?

试想,这样的前员工除了对前老板充满感激和敬意,还会有不满和怨恨吗?

4

如何打造与员工的一致性?

荀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见,人心齐的重要性。

公司无论大小,上下同心,目标一致,才能让公司在良性的轨道上良好的运行。

公司不是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会不断发生矛盾,而它是一个球队,队员们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老板如果能够珍惜员工跟自己干的这几年,而不是总想着培养一个人就是想要让他跟自己干一辈子,培养员工的目的不是公司在压榨和索取,而是让自己的员工更加值钱,那么双方之间大多时候都能够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共赢。


不要怪员工背信弃义,只因为你还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



5

要分清公司里的关键要务


什么是关键要务?就是公司急于要达成的一项目标,比如,樊登读书会在二维码系统没有做出来之前,他就把目标定在设定二维码系统上,其他的外界反馈都只能暂时忽略,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免顾此失彼,如果事事都要做的完美,势必会让关键要务也无法推进,最后只能让公司在原地打转。

6

要相信员工的潜能

大多时候,员工中真正笨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之所以被认为笨,多半是因为他的意愿没有被调动起来。

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性和存在价值,对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决定作用。

工作中一个人被提干或者被赋予某种奖励后的积极表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书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

坐在教室里学习的人一般会有三种人:即犯人、过客和发现者。

犯人,它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犯人,它的寓意是指,被某些固有观念束缚,又不愿意接受新思维的人,实际是“作茧自缚”的人。

过客,即是我们常说的,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做事情的人。

发现者,即是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值钱的人。

那么,你是哪种人呢?当一个人能够时时反观自省,就离发现者越来越近了。


不要怪员工背信弃义,只因为你还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



《终身成长》里有句经典的话,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被换成一个全新的,随着新信念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有人说,你的思维才真正决定了你的阶级。

未来职场,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动态的平衡。只会有稳定的能力,不会有稳定的工作。终身成长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的标配。

如果你不想被这个世界所淘汰,那么就放弃那些“我执”的偏见,做一个擅于发现和创新的人吧!

以上是《可复制的领导力》第二课笔记以及感想,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