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致胜法则 成功来自于思维智慧

《罗织经》的作者来俊臣说过一句话,以好诱之,无所不取。以惧迫之,无所不纳。这句话的话意思是,人有所好,你投其所好来诱惑他,没有达不到目的的情况出现。人有恐惧的,你用恐惧来逼迫他,就没有达不到目的的事。

这句话提供给我们的智慧是两手准备,一手准备利诱,一手准备害处逼迫,为了达到目的,只有这两手准备全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

孙子也说过,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得敌人不得不至者,害之也。这句话的核心就是用利害来操控别人,使别人不得不被我操控,顺从我的目的。

为了我们能够成为人生赢家,就必须抛弃情感思维转向利害思维,能操控别人是我们能够顺利达到目的的也只有利害。

孙子兵法致胜法则 成功来自于思维智慧

楚汉战争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个伙夫,用这个利害思维救了赵王陈余,在大家毫无办法的情况下,顺利解决营救赵王这个难题,你可以想象到这个伙夫的未来,从赵王得救的那一刻起,伙夫必然开始崛起,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胜造反自立楚王后,就派遣赵人武臣去攻占赵地,还有后来的燕王韩广,这时候韩广还是武臣的手下。

后来武臣在手下张耳和陈余的劝说下,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遣韩光去占领燕地。谁都没有想到韩广在燕地非常受欢迎,被燕地人立为了燕王。

武臣一心想吞并燕国,就率领张耳和陈余一起屯兵于燕赵边界,这是燕国早已得知有所准备。屯兵期间,一日赵王武臣想亲自去燕国打探虚实,可是刚进入燕国,就被抓起来了。

燕国要求割让一半国土,可是割让以后赵国还是么?想兴兵攻打燕国,又害怕枉送了赵王武臣的性命,张耳陈余一筹莫展,只能不断派遣使者打探消息,以便稳住对方拖延时间,思考应对之法。

孙子兵法致胜法则 成功来自于思维智慧

在左右为难之际,一个伙夫小兵来营房说自己可以说服燕国释放赵王武臣回国,可是在场的军官们,都嘲讽他不自量力吹牛逼,这也就是人微言轻。

这个伙夫跑到燕国理直气壮的见到了对方将军,并且明确承认自己是赵国人,对方将军佩服伙夫的胆识,就给了伙夫说话的机会。

伙夫问燕国将军:“将军你可知道张耳和陈余为人?”

燕国将军说:“这两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是贤人。”

伙夫问燕国将军:“你可知道他们二人的想法么?”

燕国将军说:“他们不就是希望赵王回国而已么?”

伙夫听了燕国将军的话,就假装大笑,说:“燕国将军没有读懂陈余和张耳的意图。”然后伙夫说:“张耳和陈余都是非常有势利的武将,只要想造反,瞬间就有人跟随。张耳和陈余早有当赵王的心思,无论谁当宰相都不会满足。”

伙夫继续说道:“是个人都知道,当老大比当老二舒服多了,这两是天壤之别的。以前张耳和陈余是没有非分之想的,因为天下大乱,现在赵国稳定了,这两人有平分赵国的意思,只是机会还不到而已。”

孙子兵法致胜法则 成功来自于思维智慧

伙夫说:“现在燕国人抓住了赵王,他们表面上想让赵王回去,实则是想借刀杀人,借燕国杀了赵王,两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平分赵国,自立为王。赵王武臣一个人就可以打败燕国,如果两个贤明的君王相互合作呢?如果他们一起以责怪燕国杀害了赵王出兵攻打燕国,燕国怎么能够存活呢?所以不如放了赵王,让张耳和陈余的野心不能得逞,让他们互相牵制。”

燕国将军认为伙夫说的有道理,就反馈给燕王韩广,韩广也认为伙夫说的是正确的,就释放的赵王武臣,于是伙夫驾车把赵王带回了赵国

伙夫能够达到营救赵王的目的,完全得益于他队燕国将军的利害分析,如国只说释放赵王的有利之处,那么肯定达不到目的,如果单纯说害处,那么肯定也达不到目的,伙夫的利害相济,不仅说服燕国将军,同时也说服了燕王韩光,从而顺利营救了赵王,自己也开始走向了崛起之路。

如果你懂得利害相济的思维,抛弃情感思维,你一定会富有做事做人的智慧,从而走向人生的崛起之路。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