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未來的方向 勢必走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目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日益成熟,傳統互聯網企業都已經開始自覺的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概念拓展新業務和方向。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的推動,目前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互聯網新技術是什麼?萬物互聯作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衍生出很多新的應用類型和商業模式實現更為廣泛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為各垂直行業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創新奠定基礎。

互聯網未來的方向 勢必走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將超過500億個,會產生600澤字節的信息。這麼龐大的數據量,將如何影響並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互聯網未來的方向 勢必走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看似簡單的解釋,卻有其深刻的內涵。下面就來看看物聯網的基礎技術有哪些。

1. 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因此互聯網技術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技術,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技術: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Internet技術、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TCP/IP)及後期發展起來的雲計算技術。

2. 信息採集技術,物聯網的發展需要信息採集、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這三個方面的完全融合,而信息採集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基礎,物聯網要獲得發展,必須突破信息採集技術的瓶頸。

3. 網絡通信技術,剝去物聯網的神秘外衣,其實物聯網實質上就是在諸多行業和領域已有應用的無線傳感網,無線傳感網通過節點中內置的不同傳感器檢出被測環境中的溫度、溼度、噪聲、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並通過內置的數據處理及通信單元完成相關處理與通信任務。

4. 物品編碼技術,物品編碼是物聯網的基石,是物聯網信息交換內容的核心和關鍵字,是物品、設備、地點、屬性等的數字化名稱。

5. 數據庫技術,在物聯網時代,作為代表物品的標籤數量是萬億數量級。如此大量的數據需要通過數據庫管理。數據存儲在當地數據庫中,標籤閱讀器與當地數據庫相連接。經過授權,數據庫可以經由網絡存取。針對物聯網的特徵,用於存儲物品信息的數據庫應具備如下功能:

數據校對,處在網絡邊緣的數據庫系統,直接與標籤閱讀器進行信息交流,它們會進行數據校對。並非每個標籤每次都會被讀到,而且有時一個標籤的信息可能被誤讀,為此,系統能夠利用算法校正這些錯誤。

解讀器協調 如果有兩個重疊區域的閱讀器讀取信號,它們可能讀取了同一個標籤的信息,產生了相同且多餘的產品電子碼。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一個任務就是分析已讀取的信息並且刪掉這些冗餘的產品編碼。

數據傳送,在每一層上,數據庫管理系統必須要決定什麼樣的信息需要在供應鏈上向上傳遞或向下傳遞。

數據存儲,現有的數據庫不具備在一秒鐘內處理超過幾百條事務的能力,因此,新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另一個任務就是維護實時存儲事件數據庫(RFID)。本質上來講,系統取得實時產生的產品電子碼並且智能地將數據存儲,以便其他企業管理的應用程序有權訪問這些信息,並保證數據庫不會超負荷運轉。

任務管理,無論新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在層次結構中所處的等級是什麼,所有的新型數據庫管理系統都有一套獨具特色的任務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使得他們可以通過實現用戶自定義的任務來進行數據管理和數據監控。

6. 網絡安全技術,物聯網和互聯網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但是物聯網和互聯網在網絡的組織形態、網絡功能以及性能上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互聯網基於優先管理的典型特徵使得其對於安全、可信、可控、可管都沒有要求,但是,物聯網對於實時性、安全可信性、資源保證性等方面卻有很高的要求。

7. 物聯網管理系統開發技術,物聯網軟件和中間件處於物聯網三層架構的中上層和頂層,如果把物聯網系統和一個人體做比較,感知層好比人體的四肢,傳輸層好比人的身體,那麼應用層就好比人的大腦。軟件和中間件是物聯網系統的靈魂和中樞神經。

互聯網未來的方向 勢必走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在工業4.0、互聯網+之後,物聯網再掀風潮,物聯網的內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聯網已不單是指物與物的相聯,也包括人與物,物與網絡,人與網絡的相聯。技術方面也從最初的“物體自動識別”發展到生產、控制、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網絡,其核心是數字化,是集網絡、電子、射頻、感應、無線、人工智能、條碼、雲計算、自動化、嵌入式等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及應用,讓孤立的物品如冰箱、汽車、生產設備等接入網絡世界,相互之間互聯互通,並實現可視化、可操作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