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談丨馮鑫:什麼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重訪談丨馮鑫:什麼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暴風集團董事長&CEO 馮鑫

外因佔比太多的事儘量別做

採訪丨何伊凡 嘉賓丨馮鑫(暴風集團董事長&CEO)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馮鑫是個有趣的人。

他簡單,不裝,精神世界又很豐富。就像他的辦公室,一眼看過去空空蕩蕩,沒什麼擺設,再仔細看,挺有層次感。

很少有企業家願意談起同代企業家對自己的影響,一多半是為了面子,馮鑫沒這個心理障礙。他經常會提到雷軍哪句話、周鴻禕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他說,馬雲每次發言自己都會認真琢磨。

我們幾次交流,都從《道德經》開始,這是共同愛好。最近他在去美國的飛機上,還寫下了對《道德經》的一些新感想,準備在公司內部分享。

《道德經》所謂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馮鑫算是實踐了這一點,努力做到虛懷若谷,不斷更新自己的系統。

他看起來不怎麼為剛剛發佈的半年報操心:2017上半年,暴風集團(股票代碼:300431)實現營業收入8.26億元,同比增長66.89%,但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72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64%。

2015年3月24日,暴風登陸A股創業板之後,曾創造過漲停神話,在2015年124個交易日中,暴風55天漲停,馮鑫紙面財富最高翻到70個億。

起起落落,對他的心率沒有太大影響,股價漲得最兇的時候,他閉關去了,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現在,他說不介意“撕開給別人看”,認為“暴風的各項業務到了入軌期,完成了重要業務模塊的建設”。“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這是一種聰明的“撕開”:外界正以樂視為暴風的座標系,如你所知,這是個危險的類比。

馮鑫與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都是山西人、兩家公司都是視頻行業起家、A股上市後都創造過漲停板神話、都曾有意要打造大娛樂生態。更容易產生聯想的是,馮鑫也頻頻質押股權,截至8月4日,他已累計將手中的4921.37萬股進行了質押,佔其所持股份的69%。

如果真正對這兩家公司有研究,會發現 “形似而神不似”,他雖不乏勇氣,卻並非豪賭之人,對於擴張的邊界與業務止損點,有清晰的邏輯。

重訪談丨馮鑫:什麼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以下為訪談營養點:

  • 思慮與思維不同,前者是帶有情緒的思考,它不分層次,它不會有新的結果,就是在原地徘徊,情緒和雜念不斷層積,而思維是沒有情緒在裡面的,只是客觀的不斷地迭代因果關係,不斷地糾正自己,新的外因和內因也能持續加入,思維是冷靜的。創業者要警惕陷入思慮,多進行思維鍛鍊。

  • 雷軍很早就教了我順勢而為,但其實直到2013年年底我才真正學到了順勢而為,學到了“未來發展不是越來越好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做”。

  • 外因太多的事儘量別做,當外因佔比超過6成,就沒把握。

  • 一家正常的公司,只有資格做3~5年的戰略,而且你也必須做3~5年的戰略,三年以下的叫戰術,而有資格做十年以上戰略的,中國不超過5家。

  • 工具性強的東西,易於壟斷,審美觀比較強的東西,不易壟斷。


以下為訪談內容:

學會順勢而為

何伊凡:你現在會在產品線上做一些減法嗎?

馮鑫:其實對我們來講,一直就是這個狀態。暴風如果能從一個比較大的企業成為一個比較漂亮的企業的話,那就是TV和魔鏡。如果這兩家公司,有一家公司贏,公司就很健壯了。兩家公司都贏,暴風將成為一個非常棒的大企業。

何伊凡:那麼投的其他的像體育、線上的內容呢?

馮鑫:其他部分,都不會動搖這個根本。其他部分的成敗不會對這家企業有根本性的影響,不是成敗的核心,並且我們投的也很少。暴風這家公司其實只需要看明白一個鐵三角,暴風影音、暴風TV、暴風魔鏡。這三件事出問題,我們就做的不好。這三件事做好了,我們就成功了。

何伊凡:之所以稱為鐵三角,是因為業務之間是有協同關係嗎?

馮鑫:不是這個原因。最大原因是因為它們是互聯網最有價值的業務,是基礎用戶平臺。它們存在了,你就什麼都自己來了。它們不存在了,你就是無米之炊。

何伊凡:實際這也符合互聯網到了下半場的一個趨勢。過去大家都很注重線上的流量,現在線上的流量入口,也變得特別重要。

馮鑫線下的流量越來越重要了。線下銷售也越來越重要了。

何伊凡:看起來你對這個事兒的理解,還是比較早。

馮鑫:因為我跟過雷軍,當時他開始做的時候我看不懂,到後來紅米出現,才徹底看明白了。2013年做紅米的時候,讓我發現,做硬件原來獲取用戶的速度也不慢,而且獲取用戶以後,對用戶黏著性太好了,遠遠超過軟件。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是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了。

何伊凡:如果比你做的那個時間點再往後的話,可能機會就不會這樣大了。

馮鑫:對。所以大家要找新的硬件,所以智能音箱被大家看到了,電視機被大家看到了,VR大夥兒也在看,也許還在看別的東西。

何伊凡

:你放棄一個業務的邏輯是什麼?

馮鑫:太遠的事我們不幹。

何伊凡:如果你需要做一個“斬倉”的動作,哪些因素會影響你?

馮鑫:過去認識不好。在選擇做魔鏡前,我看過投影,在看投影前,我主力在做的項目是“暴風看電影”。當時,我看到電腦桌面會變成觸摸屏,例如Surface。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趨勢。由於當時無線的競爭太激烈,我就找了一個別人不關注的市場—PC。我們在桌面上做了一個叫“暴風看電影”的產品,試圖把桌面變成可觸摸的。我當時做這個產品,做到了日活幾百萬。我親自帶了一個隊伍,也是給暴風尋找出口,它是電腦桌面上的一個應用。

何伊凡:構想比較宏大。

馮鑫:我還做出來了。當時我帶著我最得力的人,三十人的團隊吧,用最得力的技術,最得力的產品,做這個項目。做了大概6~9個月,也做到了300萬日活,我當時的確很累。所以我經常講,這個事兒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雷軍。之前跟他那麼久受的影響都不如這次影響大。記得當時我去找他溝通,他就說了一件事兒:一定要做足夠有未來的市場。他當時說“在2013年的時候你還做PC,瘋了?”

當時我回來以後大概一個禮拜,痛定思痛,把項目停了。之前我帶著最強的隊伍,一直在全力在幹,但現在這件事情硬斬了,很痛苦。

何伊凡:大家受打擊還挺重。

馮鑫:我也受打擊很重,因為那幾個人是跟我時間最久、最核心的幾個人。從創業開始跟著我的人。每回有什麼突破點的時候,我都帶著他們,魔鏡早期也是他們做的。未來將會變成大勢的事情,靠自己的能量永遠不夠,你需要借整個勢能,做未來可能要變成大事的事兒。

何伊凡:你和雷軍聊完之後,就決定把這個事兒停了。

馮鑫雷軍很早就教了我順勢而為,但其實直到2013年年底才真正學到了順勢而為,學到了“未來發展不是越來越好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做”。

何伊凡:你仔細地研究過樂視做這些事兒嗎?或者是樂視的這些模式嗎?

馮鑫:那家公司我並沒有那麼瞭解。所以我覺得,他們說我學樂視,我不知道怎麼回應。如果我真的在和誰學,我在學阿里,學習阿里的思維方式,學馬雲的思維方式。馬雲每次講話我都會很認真的去揣摩。“全球第一大娛樂”這句話,也是因為4月份我閉關的那幾天。他在香港那發了一個視頻,說現在不是IT時代了,是DT時代了。當時“DT時代”這個詞,在我心裡一下通了,我知道電視是對的,魔鏡是對的,只是當時我不知道中間的聯繫在哪裡。後來我明白,把用戶打通,服務打通,效率整體或運算越來越高,這些合起來就是一個血脈相通的了。所以馬雲當時的講話對我影響很大。

何伊凡:他其實幫你看清了這個產業邏輯。

馮鑫:所以說到參照,我當然會參照。比如樂視說什麼了我要去看看,小米說什麼,我也會去看一看。這只是參照。對於學習對象,我還是學習馬雲的思維方式。我覺得馬雲的思維核心有兩點,第一是他對未來的想象,這些想象都是有場景的。比如說他想十年之後,十五之後人類再怎麼購物,他就像電影導演一樣是有場景的。

第二,就是他的想象是有內因的。比如說大家覺得交易不舒服,那他就改造交易,大家物流不舒服,他就改造物流。


不要做外因佔比太高的事

何伊凡:從2015年上市之後,一直到現在,你做的幾個最重要的事兒是什麼?

馮鑫:就是電視和魔鏡,同時內容上我們也在試圖努力。其實想做的就是三個層面。在屏幕這一層面,用戶平臺是我們的基礎生命層,所以TV魔鏡永遠是最重要的。屏幕這一層面還需要另外兩層做維護的,一層是內容,另一層是商業模塊。內容一直是我們很頭疼的,內容是一個純資本遊戲,是我們無法和別人競爭的,市場遊戲的基本體量都是百億級。

商業模塊是我們擅長的,把它做成基因多樣化,越多越好。在內容上我們確實做過努力,當時覺得那個時候的勢能和商機在於通過內容流量去發行遊戲。而不像過去,通過粗暴的方式瘋拉市場流量,喜歡這個內容的人,也喜歡這個遊戲。當時基本邏輯是IP多元化。一個IP做電視劇同時也發行手遊、發行頁遊,然後再發行周邊產品。這樣整個用戶流量就打通了,效率變得最高。找吳奇隆做IP的源頭,這個佈局對不對呢?是對的,

方向和找到人也是對的。但是為什麼沒有成功?就是這件事外因佔比太高了。當時在併購這件事,第一個小環節就把我們卡掉了。後來再回顧這件事兒,我們發現在嚴謹性上還是有一些鬆懈。而且這個局變數太多了,很多變數不取決於你,外因佔比超過6成,所以沒把握。

何伊凡:這點很關鍵,就是不要做一個外因佔比太高的事兒,對所有創業者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題目。

馮鑫:外因佔比太高了,你就做不了。我當時主要就做這兩個事兒,就是魔鏡和電視,然後在內容上,嘗試了影視和體育。

何伊凡:這個過程當中,你對A股是否有全新的理解?

馮鑫:A股,其實有兩點明確的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你真的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外部的觸點會多。第二件事情,是競爭環境的不同。美股是全世界優秀的公司擠到了一個地方了。A股在互聯網領域,優秀的公司還是偏少的,所以相對優勢,是很明顯的。

何伊凡:根據半年報,你資金的流動性會受到影響嗎?看起來負債也比較高。

馮鑫:理論上正常的負債資產,不同行業是不同的。暴風TV和魔鏡,是在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進入的。從2016年年底,我們開始往這邊轉。所以一季報的時候我們叫入軌期。因為它是0到1,從沒有這個產品到有這個產品,再到市場上認可你,然後把一部分打通。入軌期完成就是基礎建設完成了,品牌知名度,平時營銷的基本打法,基本銷帳到一定的規模,這些東西全部完成。

何伊凡:我記得暴風對電視業務的描述,不應該是入軌期結束,應該是在建設期結束,在入軌期當中。

馮鑫:現在叫入軌期,就是有自己的軌道了,自己可以按一個節奏來運轉了。其實效率非常高。我們是2015年12月份出的第一臺產品,我們到去年年底的時候,累積賣了100萬臺,以前沒有人用一年的時間賣100萬臺。

何伊凡:在建設期當中,你需要克服最大的難點是什麼?在供應鏈還是在營銷這裡?

馮鑫:其實全部都有,也在考量團隊是否有能力把這個事情做下來。如果經驗不夠,資金力不夠,或者企業家沒有一個基本的統籌能力,那這個事兒就不知道做到猴年馬月去了。


企業家需要更新迭代

何伊凡:其實你是屬於自我迭代比較快的一類人,還是願意做一些從內到外的變化。

馮鑫:反覆琢磨,不僅在自己的領域,他山之石也拿來琢磨。

何伊凡:你需要和別人有一些碰撞嗎?

馮鑫:其實是需要的。就像雷軍說了一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但是他就觸動了我。我大部分時間,在沒有人可以討論的時候,我就自己跟自己討論。其實思維也有效率,思維效率裡面,就是你是在思維還是在思慮。

何伊凡:怎麼做這個區別呢?

馮鑫:思慮就是帶有情緒的思考。它不分層次,它不會有新的結果,就是在原地徘徊,然後情緒不斷層積,雜念不斷層積,是情緒和雜念的問題,它不屬於思維。而思維是沒有情緒在裡面的,只是客觀的不斷地迭代它的因果關係,充要條件不斷地糾正。然後新的外因和內因的不斷地加入,這就是思維。思維是冷靜的。

何伊凡:對於所有的創業者來說,從思慮到思維,是很難的。很多情況下,你以為你是在思維,但實際上你是在思慮。

馮鑫:所以要日常警惕。

何伊凡:但每個人都會受到外緣的干擾,比如就拿現在中經財報數據來看,數字不好看。這個時候,最理想的狀態是應該進入一個思維的狀態,但是這些外緣可能會把你拉到一個思慮的狀態。

馮鑫:是,所以要警惕自己,你要知道自己是思慮的狀態,你要明白,你知道得越多,越能夠認清它,你思慮就會越少。

何伊凡:那怎麼樣能把自己拉回來,比如說像業績不好的時候,換了我肯定會有困擾。

馮鑫:你千萬別按這個命題來走,我為什麼會覺得業績不好呢?你要去看我們二季度比去年的二季度,指數二季度提升了106%的利潤。

何伊凡:那你怎麼評價過去半年業績表現?

馮鑫:今天的主題是透明的。如果別人猜,他會往壞處猜,所以索性撕開給大家看。其實一個公司的本質問題就那麼兩三個關鍵點。第一就是整個佈局是不是過當了。我們給大家看一個數據,無論暴風、暴風TV、暴風魔鏡所有的融資規模,累計加在一起只有15個億。相對於暴風整個集團資產來講,它的比例完全在安全線比例當中。所謂風險是因為佈局過當,例如有100億的資產,你花了150億來做佈局。對於暴風來說,可能只花了資產10%~15%左右。而且這15億裡面細分的話,只有3個多億是債權,其他的都是股權。只有債權是必須承擔未來風險和壓力的,這就是我們佈局的狀態。

第二件事是涉及到我個人的事兒,大家可能會去猜測。第一,為什麼會發生質押。因為暴風從上市到今天基本上沒有在市場上募到過錢。在上市一瞬間有一個規則,只能募資一個多億,那實際上是非常少的。我們要對股民、股東負責任,所以要去發展。如果要發展,就需要資金,所以我個人的質押,是幫公司發展的。但質押也不能過大,一開始定原則是50%,不能超過這個數字。本來質押是有個折扣,再加上百分之五六十墊底的話,是百分之百,正常情況下不會有風險。在實際上運作的過程當中,由於資金量體積太小了,只預算到70%,留了安全點。

還有一點就是在給其他子公司做融資的時候,個人是否會承擔一部分擔保?或者在那些基金裡面是否有回購?其實這是可以去觀察的,比如說TV、魔鏡什麼時候融了多少錢,融資對象是誰?即使去融資的時候有一些和我有關聯,但一般它的激發的條件是至少四、五年後,所以第一時間點和金錢是沒有關係的。


進入一個產業的邏輯

何伊凡

:智能音箱現在也很熱,你為什麼沒有進入?你判斷一個產業是否應該進入的邏輯是什麼。

馮鑫:其實我們前年就已經在想了, TV團隊裡面有很多人躍躍欲試了。我是力勸大家不去做的,為什麼不做?音箱是成熟市場,成熟市場沒有一個慢進的過程,上來就是每年幾千萬數量級。

何伊凡:一起手砸不透你就死了。

馮鑫:每年都幾千萬臺,而且在裡面,老大老二老三,只能做出三家來,其他都是非常小的。其中每家,至少有一千萬臺以上的風格。而且整個價格區間沒那麼大,現在小米都達到299了,將來說不定會達到199,這意味著每一臺硬件,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可能甘於虧損50~100塊錢,一千萬臺,一年差不多就是10億,三年就是30億。我們有什麼資格進這個市場呢?而且這還只是錢的問題。如果像BAT這樣的公司也全力做這個事,他所動用的資源你怎麼去比呢?這個市場非常好,我也覺得特別美。但上來以後,不像魔鏡還需要教育市場,上來就是大市場,而且它也是未來互聯網的一個入口。和不做手機是一個原理,就是你沒有獨到競爭力,沒有把握的紅海市場,我們是不進的。

何伊凡:電視不也是紅海嘛?同樣有大玩家,你為什麼堅定進入了呢?

馮鑫:電視我看得很清楚,未來會只剩互聯網電視了,而這個市場,會容納至少6~7家,10家都有可能。有人活得很好,吃大魚大肉,有的人喝粥吃饅頭,也活得很好。你再看我進入市場的時候,這個市場有誰呢?

傳統的電視廠家都是下沉的,新興的幾家,樂視、小米剛起來,而且電視機的換機運動和手機不一樣,生命週期長。這一輪中國的家庭要把傳統的電視機,換成互聯網電視機。真正開始換的這個時間點,就是2015年。在2017年這個時間點,是換互聯網電視機的一個高潮期,差不多4年就換完了,到2020年收收尾。在這個換機運動當中,如果我們是前三位的換機者之一,就可以了。

何伊凡:這與音箱市場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馮鑫:音箱是上來五六千萬級,每年都是五六千萬臺,這個數量級。他們是血拼兩三年,把它拼完了,紅海的程度更紅。

何伊凡:但是你當時進入電視機的時候,這個是不是也受到了別人的影響?

馮鑫:完全不是!所以我會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大家,2013年就知道電視機是對的,上市前不是一直憋了好幾年嗎?我給暴風尋找未來,如果暴風想要未來,一定要自己去創造一個未來。只是2013年年底的時候,我選的方向是投影,後來發現,電視機擺在你面前有審美,投影沒有審美,它就更像工具。所以工具性強的東西,易於壟斷,審美觀比較強的東西,不易壟斷。

何伊凡:回到一個更基礎的問題上,你產業佈局的邏輯是什麼。

馮鑫:我們應該是在2016年還是2015年的時候,在魔鏡一個發佈會上,我舉了一個例子,就是特斯拉,我從來不買任何股票。但是唯一買的一次股票,就是特斯拉。為什麼?因為這個市場太對了,方向太好了。但是暴風能不能幹?我們不能幹,我只買他的股票,為什麼呢?這個市場是10年—15年之後的市場。實際上3年之內的事兒,不是戰略,只是戰術了,不是未來。但3年之後的事兒,我們要認真地研究到底會發生什麼。如果超過5年才會出成果的市場,我們也是放棄的。

何伊凡:就超過5年,你就不幹?

馮鑫超過5年不會出成果的事情,我們是放棄的。

何伊凡:成果的概念怎麼理解?是正向現金流還是什麼?

馮鑫:這是第一點,第5年就要開始賺錢了。最差的情況下,就是第5年,你保證你要足以吸引無數人給你錢,不能說百分之百吧,70%、80%的把握要有。你不能說,我們自己慢慢來,因為沒有這麼多錢給你供血,現實是殘酷的。所以我覺得一家正常的公司,只有資格做3~5年的戰略,但你也必須做3~5年的戰略。

何伊凡:哪些公司有資格做5年以上的戰略?

馮鑫:像今天阿里或者騰訊,他們是有資格做15年20年的戰略的。但是其實說實話,中國真正有這個戰略的企業,也最多在5家企業左右。大部分企業都不要去談10年之後的戰略。我們不做的事情是,像那種10年之後,15年之後才會出結果的事情,我們肯定不會做的。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