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典故(英文)

學習典故(英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40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

【出處】北宋哲學家張載的《正蒙·乾稱篇》:“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解析】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

【英文】Success only comes through hard work.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出處】宋代理學家張栻的《論語解·序》

【解析】闡釋了“知”與“行”的相互作用,“知”與“行”相互生髮、相互促進,越是深入實踐,認識越能精進;而反過來,有了越發深刻的認識,實踐越能通達透徹。

【英文】Practice enriches knowledge. More knowledge leads to better practice.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

【出處】《詩經·大雅·文王》

【解析】周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革新。同樣的道理,中國雖是文明古國,但想保持長盛不衰,就需要不斷地自我更新。

【英文】Even an established nation like Zhou still regards self-renewal as its mission.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豪邁宣言。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解析】治理國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在舊方法已經失效的情況下,就必須創新了。

【英文】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of governance and the ancient way is not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a nation.

天下大同、協和萬邦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

【出處】 “天下大同”出自《禮記·禮運》;“協和萬邦”出自《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解析】天下大同是儒家思想,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體現著人們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更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協和萬邦主張人民和睦相處,國家友好往來,引申到今天則是協調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讓各個國家都能夠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發展。

【英文】All people under the heaven are of one family and all nations should live in harmony.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出處】《周易》

【解析】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英文】Our ancestors told us that as heaven maintains vigor through movement, a gentleman should constantly strive for self perfection.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古人說:“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

【出處】《管子·乘馬》

【解析】各項事業都產生於周詳的謀略,成功於辛勤的努力,失敗於驕奢的放縱。對於今天來說,“生於慮”就是要未雨綢繆,周密考慮和精心安排各項工作;“成於務”就是要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失於傲”就是說越是形勢好越要保持清醒頭腦,越要增強憂患意識。

【英文】Careful planning and concrete actions lead to success, while complacency results in failure.

整理:開圓教育中心 微信:kaiyuans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