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2019年1月1日,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過柯伊伯帶小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並將拍攝的照片傳回地球。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這是人類史上迄今為止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行動。

先說這個新視野號探測器,是美國NASA在2006年發射的冥王星探測器。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它是人類發射起始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測器。

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衛星冥衛一和柯伊伯帶的小行星群。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

在2015年7月14日前後飛掠冥王星並完成了相關任務,隨後飛離冥王星,2015年8月份,美國NASA公佈其下一個探測目標:編號為2014 MU69的柯伊伯帶天體。

這個2014 MU69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拉丁語:已知世界之外的遙遠地方)。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照片是由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於世界時間2019年1月1日4:23和5:01從61,000公里和28,000公里的相應範圍拍攝的

其實“天涯海角”是在2014年才被天文學家用哈勃望遠鏡發現的,它距離地球大約有65億公里的距離。

由於太過黯淡,地面望遠鏡根本觀測不到它的具體情況。在這次飛掠後美國才公佈了其形狀和顏色等信息。

新視野號幫助人類看到了“天涯海角”

1月1日的時候,新視野號以510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掠天涯海角。

最近距離3500公里,比飛掠冥王星的時候近了三分之二以上,這意味著可以拍到非常高分辨率的圖像。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65億公里,傳回地球需要多少時間呢?

(自己算,嘿嘿嘿)

新視野號蒐集到大約50個G的數據,因為信號弱,將在20個月內逐漸傳回地球。

“天涯海角”由一大一小兩個暗紅色部分堆疊而成,特別像雪人。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新視野號團隊把大的那個球叫Ultima(19公里),小的球叫Thule(14公里)。

它們兩端之間的距離約為33公里,以後每走過33公里,你就可以自豪地說:“我曾跨過天涯海角來找你。”

數據分析沒有發現任何大氣層存在的證據,其顏色跟柯伊伯帶中整體顏色相匹配。

“天涯海角”的形成,科學家初步認為是“無數小顆粒在一團旋轉的雲中旋轉,逐漸聚集成兩個大塊,緩慢接近並融合在一起。”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天涯海角”的神奇之處是什麼?

新視野號團隊首席研究員表示:它是什麼形狀?是否存在氣體?由什麼構成?我們對其一無所知,正如我們從徵名中選擇Ultima Thule為它的名字一樣,未知的世界總是有致命的誘惑力。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Ultima Thule的第一個彩色圖像,在2019年1月1日4:08的85,000英里(137,000公里)的距離拍攝,突出了它的微紅色表面。左邊是由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拍攝的增強彩色圖像,通過組合近紅外,紅色和藍色通道產生。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拍攝的中心圖像比MVIC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大約五倍。在右邊,顏色已經疊加在LORRI圖像上,以顯示Ultima和Thule葉片的顏色均勻性

實際情況是它在探測冥王星的時候就已經消耗了大量能量,自主調整軌道的能力已經非常弱了,只能在有限範圍內選擇一個小行星。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於是位於柯伊伯帶冰凍區的“天涯海角”便中標了。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那個地方充滿了冰封物體,有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期彗星的來源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尤其是“天涯海角”這樣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的,跟幾十億年前狀態差不多,這對了解40多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早期太陽系的物理化學環境……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新視野號飛掠65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陽系邊緣有什麼?

插入一則小故事,以前的太陽系九大行星在2006年變為八大行星,就是因為冥王星個頭跟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差不多,離太陽又遠。所以冥王星被排除在太陽系行星之外,被降為矮行星。

新視野號的未來在哪裡?

一去不復返,飛出太陽系,追隨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而去。

NASA預計,新視野號用大約超過10年的時間才能穿越柯伊伯帶,進入太陽系之外的浩瀚宇宙,“新視野”號甚至還攜帶了冥王星發現者的骨灰。

浩瀚無垠的宇宙啊,到底哪裡才是你的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