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書櫃,發現都是十幾年前的書,新書少之又少,大家啥情況呢?

野駱駝來了


我的書櫃也很久沒有整理了。實際上,我的書櫃早已經裝滿了,近幾年來我也新買了一些書,被我塞在家中的各個角落,比如衣櫃裡、床頭櫃裡、電腦桌的抽屜裡……到處都是書,可是當我想找一本書看的時候,翻箱倒櫃的卻找不到。

也許不愛扔書,無法對書“斷舍離”也是愛書之人的又一通病吧。買書容易,棄書難。

當年在學生時代,我就省下零花錢買漫畫看,後來又愛上了推理小說,雖然其間也處理過一些書,但是近年來,藏書的數量還是一直在增長中。

有些書,我買的時候是很想看的,可是一下子買了很多書,一時半會看不過來,就暫時放在一邊了。等過了一段時間,我又買了別的書,之前買的那批書就被壓在某個角落裡,漸漸地我就忘記了。直到有一天,整理房間的時候才發現,哇,我還有這幾本書沒看呢。

就是這樣,有很多書買了有十多年了,一直都沒看,甚至連塑封也沒拆下來。

最近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對書籍的消費太盲目了。

我決定從這三個方面改進:

一是儘量少買書,有的書能看到電子版或聽到有聲版的,哪怕是試讀和試聽也行,先了解一下是否需要,再決定要不要買紙質書。

二是把手頭的書分一下類,哪些是必須要保留的,哪些是必須要清理的,還有些模稜兩可的,我的原則是暫時先保留,就怕哪天用到了,再想買就費勁了

三是儘量去圖書館借書看,如果圖書館能借到的書,儘量就不要買了。


黃銅騎士


恰巧我也是最近幾天整理了書櫃,淘汰掉了一部分書,剩下的還是舊書多。

我的舊書被老婆全盤否定,老婆稱我讀的全是“雜書"。這些"雜書"主要購買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有四大名著,《沫若戲劇選》、《魯迅雜文選》、巴金的《家》、《春》、《秋》、《古代白話文小說》、《前漢演義》、《聊齋志異》等古代文學名著。還有一些外國文學名著,如《契訶夫小說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私舒拉的故事》、《歐也妮•葛朗臺》、《巴黎聖母院》、《月亮與六便士》等等。

當時這些書價格便宜,有幾角錢或一兩元錢一本。存放到現在也近四十年了,棄之可惜,留下也沒時間再讀。每次整理書櫃時,都會遇到楊修對雞肋的說法:"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問題。有時寧願淘汰掉裝幀精美的雞湯類軟文書,也要保留下那些帶有歲月留痕而紙頁發黃的老書。

最近十年新書買的少了,原因是一部手機在手,可以閱讀各類想讀的書籍。電子業的迅速發展,使讀書變的方便快捷,紙質書也離我們漸行漸遠。不過,我感覺紙質書讀起來還會有昔日讀書的味道,而且,年代久遠的老書更是百讀不厭、歷久彌新。


米奇as859


再舊的書,人生我都捨不得扔掉。書是用來讀的。讀一遍一個意思,有的書讀一遍兩遍不知所以,也許讀三遍四遍就明白了。讀書千遍,其意自見,其言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