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國造了155艘航母,現在爲何造一艘航母都費力?

雅客A


(1)二戰時建造的航母與現在的航母的建造難度和成本不可同日而語。二戰時美國製造的航母,如“埃塞克斯”級航母,可以說大多數都是輕型航母,排水量低且建造技術水平低,為了戰鬥需要,美國還將大量的商船改造,建成護航航母,其成本與現在的航母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現在美國建造的航母全是排水量10萬噸以上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各種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集中於一艘艦艇之上,電磁彈射、光學助降器、核反應堆等都是二戰航母所沒有的技術,搭載的艦載機也是價格昂貴的美製艦載機,這些固定翼艦載機的成本也遠遠高於二戰時的螺旋槳戰鬥機。一艘福特級的造價高達120億美元,以美國現在的財力,建造二戰時那種航母也是可以建造很多數量的,然而,福特級航母的成本是除了美國以外幾乎沒有幾個國家可以承受得了的。

(2)美國現在軍費比例佔GDP的比例要遠遠低於二戰時期的水平。在二戰中,美國整個國家都投身於戰爭之中,甚至汽車工業都為軍工讓路,那時候的軍費比例高的出奇,全國都投身於軍事裝備的大規模建設中,所以出現了數個禮拜建成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的神話。而現在,美國軍費雖然佔GDP比例在全球還是算是高的,但是沒有達到二戰時的水平,國會會仔細審核砸在軍備上的每一分錢。(3)目前全球處於和平發展的大潮流之中,雖然仍有部分地區有局部戰爭,但是美國海軍建造航母就是維持戰略投送和地區威懾的目的,美國沒有數個禮拜建成一艘航母的壓力。美國目前還有十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全球的各個大洋巡航,作為美國戰後最強的航空母艦,福特級完全可以精工細作。


西涼宣撫使


歷史名艦,太平洋戰爭中赫赫有名的“大E”企業號航空母艦,幾乎參加太平洋戰爭中的所有海戰,戰功卓著!由於採用了深灰色塗裝,被日本聯合艦隊官兵稱作“灰色幽靈”,三次宣佈將它擊沉。

“大E”是1934年7月6日在弗吉尼亞的紐波特紐斯船廠開始建造的,1936年10月下水→1938年5月服役→1947年2月作報廢處理。一共經歷了11年時間,當時的造艦標準也就在15年左右的使用期,以目前的世界造艦產能和建造標準(15年),全球至少會有500個以上建造“大E”這樣25000噸標準船舶的乾塢、溼塢、船臺,並且我國佔據了這500個造船場地的1/3以上,依照我國現有的鋼鐵產量、從北到南30多家船廠、幾十萬的船產業工人、各種配套大型專業造船工具,只需仨月就能建造一艘“大E”標準的航母,換句話說:這140多個造船場地同時開工可以在三個月內製造140多艘“大E”標準的航空母艦!速度遠遠超過了二戰期間的美國!並且十年前就達到了這個能力…既然有這樣強大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我國直到去年第一艘國產航母才下水呢?也就回到了問題的原點,美國二戰期間製造航母那樣多,為何現在建造一艘這樣困難呢?

製造“大E”的紐波特紐斯船廠現在的模樣,該廠目前是美國唯一可以建造航母的船廠,並且僅有一個船塢能建造,就是照片裡最遠處有“龍門吊”的那個船塢。

現代航空母艦建造標準、排水量、複雜程度根本不是二戰期間的航母可以比擬的,僅動力系統的對比就能看出來技術複雜的的程度,美軍現在服役的航母都是以核反應堆為動力,而“大E”則使用8座重油鍋爐為動力,核反應堆與普通燃油鍋爐的技術複雜性稍有科學知識的人都會清楚!並且軍用壓水反應堆的技術等級和安全等級要大大高於民用壓水反應堆。所以,二戰期間的鍋爐技術水平根本與現代核反應堆相比。

正在建造中的“福特級”核航母,採用當今最先進的模塊建造方式,模塊間的焊接誤差要求在2㎜之內,否則“疊加誤差”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現代航母建造所需的工業鏈越來越長,前面所說的核反應堆只是一環,還包括各種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而“大E”時代的航母只有艦內有限電通訊、艦與飛機和其他艦船聯絡的無線電通訊,設備以現在標準來看非常簡單,就連雷達也很少,性能也非常低下!根本不像現在又是相控陣雷達,又是衛星通訊的……。甚至由於排水量超過了10萬噸,艦體結構強度、使用材料都大大的加強,二戰期間的飛機也就3~4噸,7~8噸重了不得了!而現在的艦載機最重的超過了35噸,這樣的重量“拍在甲板上”一般鋼板根本經受不了!也就是說現在的艦載機在二戰期間的航母甲板上降落會直接“拍出一個大坑”。

現代航母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單單是航母本身,還要有現代化的艦載機。

總之,現代航母優於生產鏈很長、涉及的工業門類很多,這樣勢必增加了建造難度和建造費用……整體建造一艘航母已經從“埃塞克斯級”的7800萬美元變成了現今“福特級”的100億美元以上,這還未包括“福特級”上面的艦載機。

昂貴的造價加上建造的先進性、複雜性使現代航母成了“吞金獸”和“技術塔”!包括美國在哪的工業強國,要想擁有一艘核航母已經變成一件花錢費力的棘手事情,而且一艘核航母編隊的巨大戰鬥力可以全殲大多數國家的海軍,從使用方面來說也不需要建造很多。

不論是造船工業發達的我國,還是建造航母最多的美國現在建造一艘航母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能簡單的與二戰期間的航母擁有量相對比!科技進步、費用增加,這些都使航母的戰鬥力極大的增加,控制海洋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二戰期間航母“下餃子”的場面再也看不見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二戰時期美國造的航母,100艘以上都是護航航母,還有一些是輕型航母,真正的艦隊航母並不是很多,少數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還是戰爭結束後才建造完成的。但即使如此,美國的造艦能力也是極為恐怖的。

但二戰時期的航母與現在的航母相差甚遠,完全就不可相提並論。像二戰時期那樣的航母,現在至少有20個國家可以造,但是像現在尼米茲級那樣的超級核動力航母,除了美國再沒有其他國家和地區會造。

現在航母搭載的是噴氣機,起飛重量、尺寸、速度等等都與二戰時期的活塞艦載機有天壤之別。二戰時期,艦載機依靠自身動力就能從航母的平直飛行甲板上飛出去,但是噴氣動力的艦載機必須依靠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才能起飛。所以現代航母的技術難度與二戰時期的航母是幾何難度關係,不是高了一點半點。

此外,現在又不存在二戰那種全球規模的世界大戰,連冷戰時期的對抗程度都遠遠不如,美國根本不可能實行全國總動員那樣的戰時體制,不顧一切造航母,所以現在美國造航母的速度就大大放慢了。(S)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現在的航母和過去的航母質量不同,技術含量也不同。因此無法通過數量去判斷生產力。


二戰期間美國航母大致分為護航航母,輕航母還有大型航母。所有的航母總量相加數字十分龐大——建成172艘,沉沒14艘,剩下158艘(包括給英國的)。

在這個數字中,絕大多數的組成都是護航航母和輕航母。

啥是護航航母?

與輕型航空母艦改建自戰鬥艦只不同,護航航空母艦則是由商船改裝而來,因此屬於更為小型的航母,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艦載機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護航航空母艦除護航外,還時常擔負運輸船的角色。護航航母最大的特點就是小,一般就是平的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比起常規航母而言要袖珍很多。

本身就小,而且有很多還是直接由商船郵輪活其他船隻改裝而來,整體制造比較粗糙。在當時,護航航母的製造有多快呢?

隨著戰局的發展,美國總統羅斯福強調要多造護航航空母艦。為此,海事委員會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方案,憑藉美國工業的強大實力,只一年時間,美國船廠便造出了50艘護航航空母艦,並命名為卡薩布蘭卡級。

本級艦全部由在華盛頓州Vancouver的Henry J. Kaiser公司和波特蘭的Oregon S.B. 公司建造。在設計上比博格級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彌補了在惡劣天氣狀況裡起降飛機困難

的缺點。其中“阿德默勒爾蒂群島”號和“布干維爾”號各自只用了76天就建造完成,顯示了美國工業的巨大潛力。

除了護航航母這一BUG,二戰時期的航母在其他方面也不能與今天的航母同日而語。

因為二戰時的航母採用螺旋槳戰鬥機,電子設備也沒有今天的航母複雜,與今天10萬噸級高科技含量極高的航母有著天壤之別。今天即使不考慮衛星等其他手段,依託航空母艦自身的艦載雷達,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俄羅斯的航空母艦都搭載了相控陣雷達,具備高效的探測能力,而艦載預警機也大幅提高了艦隊的預警和戰場感知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光明科普


二戰期間,美國造155艘航母,現在造一艘的難,原因很簡單:因為此航母非彼航母,不同時代的航母,造價和工藝要求差別都非常大。

作為一般趨勢,隨著軍事科技的不斷髮展,武器設備越來越先進,造價也越來越貴。21世紀的航母價格當然比70年前的航母貴多了,也難造多了。

先看看二戰期間美國造的150多艘航母,其中真正的大中型航母只有30多艘,其餘100多艘是所謂護航航母,只能執行反潛護航等任務,其實算不上真正的艦隊決戰航母。即使是艦隊航母,當時飛機速度慢,重量輕,對航母的要求要低得多。而現代的艦載機速度和重量都遠遠超過二戰時,對航母的要求也要高得多。此外,面對現代海戰的各種先進武器和電子戰設備,也使得當代航母比二戰航母要昂貴得多。

如果有國家嫌現代航母太貴,決定製造廉價的二戰航母,那當然沒問題,肯定能造出不少來。但這樣造出來的航母,只能飛二戰飛機,如果和當代航母打空戰,二戰艦載機的速度、防護力、攻擊力和索敵等方面完全被碾壓,10架也打不過1架。同時,二戰航母遭遇導彈、潛艇等攻擊時,生存能力也極低。基本上,就是花了廉價的錢(然而也不少)造了一個沒什麼用的靶艦。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拿二戰時期的美國航母數量來說現在造一條航母都困難?

一個是戰時狀態另一個是和平年代這有可比性麼?戰時狀態那是能造多少造多少,儘管造。

和平年代那就是,造一條航母都得扣扣索索半天,國會/議會/議院/杜馬大佬根本不給錢,所以說戰時狀態的軍隊和和平年代的軍隊比規模那就是一個大人和小孩比力氣。

根本沒有可比性!

非要找一個時間段差不多的也就是一戰二戰中間那二十年了

海軍假日時期美國也才造了六條航母,也是好幾年磨一劍,費力程度什麼的一球樣。

對,二戰時候美軍是建造了一百五十五條航母,包括17條埃塞克斯級航母,3條中途島級航母,十條左右的獨立級,以及一百多條卡薩布蘭卡級,博格級護航航母。


二戰時候那是戰爭狀態,軍費支出佔比極高!教育什麼的直接推後只要和戰爭無關的產業全部為戰爭讓路。一大筆錢砸下去,海軍規模很大不是很正常麼?

現在航母少?要是多撥點軍費,是不打算基建了還是不打算髮展教育了?亦或者是不打算扶持農業讓農民自生自滅了?

所以嘛,在看不到戰爭威脅的海軍假日時期美國的航母也沒有幾條。中心思想夠用就行。



海軍假日時期的全球海軍規模和現在的全球海軍規模,那就是半斤對八兩。

海軍假日時期全世界有多少航母呢,大致如下

美國六條,法國沒有,意大利沒有,西班牙沒有,日本7條,英國也是五六條,暴怒光輝光榮皇家方舟之流的,全球加起來也就不到二十。

現在美軍十一條,英國倆,中國倆,意大利倆,法國俄國一個好像也差不多。

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航母有多少?

就上圖這種三航母戰鬥群美國估計能拉出來一群!

別低估進入戰爭狀態大國的潛力。

只要有需求,造軍艦就是下餃子!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這些回答大致看了幾個,有的回答真是不靠譜:二戰時期,美建造航母採用模塊化建造方式。模塊化,這個詞才出來多久?這真是腦洞大開了。奉承美國,也得沾點邊吧!




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二戰時期的航母與現在的航母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在設計、建造難度上更是天壤之別。現在,一艘現代化的驅逐艦,就能打掉幾艘、十幾艘、甚至更多二戰時期的航母:雷達系統更復雜、先進,建造難度、週期更長,武器系統更先進、種類更多樣、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功能更多——反潛、反艦、反導、防空、對地攻擊等。如果單論建造難度、複雜程度,二戰時期輕型航母、護航航母、巡洋艦,在這方面還不如現在一艘先進的護衛艦建造難度大。



二戰時期,美國在短時間內就能把商船、輕巡洋艦等改裝為輕型航母。現在,給美國一艘商船讓它改個航母看看:也不用改成核動力,常規動力就行。別說像二戰時期那樣一年改十幾艘,就是給美國三年時間改一艘,那也是根本就無法完成的任務——航母上所有的設備、系統,其建造難度、複雜程度、生產週期等都是二戰時期的設備所無法相比的。


尼米茲號與企業號

還有人說日本在二戰時期就能造航母,現在只要條件允許,日本短時間內就能造出航母來。實際上這種說法從根本上就是錯的:現在航母和以前就沒法比,現在的艦載機更是二戰時的戰機比不了的:近距纏鬥是空戰的主要方式,目視瞄準是攻擊敵機的主要手段,那時航炮還是空戰的主要武器。日本造的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實際上也就是直升機航母),整體佈局都是根據美國航母來設計的,就是為了摸索航母建造程序,積累建造航母的經驗。


福特號CVN-78的航行想像圖

其次一點就是美國這150多艘航母中,真正的重型航母不過才10多艘,剩下的就是建造的輕型航母、改裝的輕型航母。名字都一樣,都叫航母,但是這兩者在戰鬥力上、在建造難度上卻差的太遠,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

企業號航空母艦

還有一點,那時屬於戰爭時期,一切都為了打贏。全國各行各業必須無條件支援軍工製造、生產,可以說是開足了馬力,生產速度較和平時期要高的多。現在如若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航母的建造速度要快的多。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區別:和平時期,根本沒有必要全力生產。



艾森豪威爾號飛行甲板

題中的這兩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尼米茲級航母的內部結構

還有的作者把國產002航母的建造時間,拿來與美國的福特號核母相比,竟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建造能力要強於美國。這很可笑,不在一個量級的兩款裝備有什麼可比的?至少,以我們目前的能力,要建一艘福特號那樣的航母,我們還做不到。這就是差距,認清現實,無須自卑,但也莫要盲目自大,以免留人笑柄。


林肯號航空母艦


儒道之主


說實話美國現在造一艘航母真的不費力,即使打造一個航母編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簡單說一下,美國第一艘航母1912年下水,由民用運煤艦改造.距現在106年.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1961年服役距現在57年.

而我們國家“遼寧艦”航母,於05年開始改造,12年開始服役.雖然我國自行研製的航母即將服役,但也可以看出我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所以我們不要為了一點點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認識差距才能更好的趕超.

那美國為什麼不繼續造航母呢?

很簡單,第一,美國現今的航母編隊足夠應付世界各種戰鬥,沒有必要浪費國防預算.

第二,未來戰爭是多元化的,航母只是戰爭工具的一種,強國之間的戰爭航母也起不到決定的重要,比如一旦核戰爆發,美國即使有上千條航母又有什麼用.


閉眼過生活


熟悉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在二戰時期,一口氣建造了155艘航母。這是個驚人的數字,但是到了現代社會,美國的綜合國力比幾十年前強了那麼多,為什麼連建造一艘航母都要那麼費力呢?

其實,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那就是以前的航母不能和現在的航母相比。無論是設計,還是建造難度,都比以前的要複雜和困難。武器系統和雷達系統更加先進、繁複,種類更多,威力也更強。而且功能也更多,反潛、反艦、反導、防空、對地攻擊等都是以前的航母沒有的。

二戰時期,美國的一百多艘航母裡,大部分都是用當時的商船、輕巡洋艦進行改造而來的。加上當時的技術遠沒有現在的先進、複雜,所以才能在一年內改建幾十艘。

不但現在的航母比以前的航母要先進,複雜,艦載機也比以前要高水平得多。另外,美國當年建造的這150多艘航母中,只有10多艘能稱作重型航母,其餘的都是輕型航母或者改裝的輕型航母。雖然都是航母,但無論在重量、體型、性能、功能方面都不是一個級別的,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再說了,在戰爭時期,各行各業都要優先支持軍工業,生產速度肯定要比和平時期要快速得多。在全國性全力生產下,才有可能在幾年內,建造155艘航母。今時雖然不同往日,不過建造航母速度很慢的和平年代,才是值得珍惜的!


利刃軍事


的確,二戰期間,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的三年多時間,美國就造出了一百多艘重型、輕型作戰航母和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其中輕、重型作戰航母七十多艘,其餘一豐左右全是簡易的護航航母。

美國人為什麼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造出如此龐大數量的航母,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一. 自美國對日宣戰之後,其國內經濟就轉入了戰時體制。一切投資預算全部服從於戰爭需要,這就給美國的裝備製造提供了充足的資全等全部資源保障。

二. 二戰時的航母和如今相比,天差地別,先從其所要搭載的艦載機說起:那時的艦載機只有兩類。一類是戰鬥機,其用途是為航母編隊和攻擊機群護航。另一類就是用於對海和對陸攻擊的轟炸機,而且其和戰鬥機的體形、起飛來重量相差無幾。而二戰時期的戰機全部都是羅旋槳飛機,航速才幾百公里每小時,機翼寬大無後掠,給戰機帶來極大升力,無需多大的滑跑速度和距離,即可輕鬆升空。而母艦在其載機起降時都是以三十節以上航速迎風向全速行駛,給載機起降增加了很大的起飛加速和降落時相對母艦的降落減速,進一步縮短了載機起降滑跑距離,這就使得航母的體量相比今天來說可以小了許多。

另外當年的航母舾裝在當今看來,還沒有一條輕型護衛艦複雜與資金投入可觀,僅有一部最原始的對空警誡雷達和手持望遠鏡!其它如今司空見慣的各種頻段遠距探測、精確定位跟蹤、火控鎖定等功能強大昂貴的現代設備當年沒人夢到過。依此類推,所以當年的一艘航母造價至多能和當今一條中型護衛艦當提並論。

如果用今天的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其當年的航母相比,其造價也相當於後者的三四倍!當然其戰力也超過後者不止十倍!只要補給及時充足。

再探討一下問題的最後一項。其實問題給定的時間(現在)十分關鍵!

現在這個時間段的概念就是:在當今,美國沒有遭遇當年的那種危及國運、危及存亡的戰爭威脅,美國沒有啟動戰時經濟體制。它只是在執行對世界其它國家的戰略威懾和遏制的國策。當今放眼天下,還沒有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能夠威脅到其國運和存亡(至少在國防裝備層面)。美國人每天叫嚷的危機,其實是被其極度放大了的全球霸權危機,但這也是為其軍工集團和國會建制派政客利益的一種鼓譟!

假設美國人真的感受到珍珠港事件的震撼,啟動了戰時經濟體制,那麼,別說造一艘價值一百三十多億美元的福特(一條半的造價就相當於其當年全部作戰航母的全部費用),就算需要二十條,相信其三年之內完成不是問題!

但是如今美國所面臨的問題遠比一條福特的問題大得太多太多!這是由其執行了七十多年的國家戰略所引發的,但這並不是今天平臺上這個題問涉及的。以後有機會大家再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