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陸月球背面 韓媒:太空“後進生”的崛起之路

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啟了人類探月的新篇章。韓國媒體紛紛報道,稱其展示了中國太空崛起的力量,韓國航天事業還需奮發圖強。


中國登陸月球背面 韓媒:太空“後進生”的崛起之路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圖片提供 新華社】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太空“後進生”的崛起之路

《國民日報》發表《月之女神探索月球秘密,中國展示太空崛起力量》,稱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是中國“太空崛起”的首個重要成果。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曾是落後國家,2003年發射了首個載人航天飛船,此後中國航天技術快速發展,去年中國成功發射37枚火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發射火箭最多的國家。文章援引《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成為“太空強國”與其國家自信及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密切關係。

《首爾經濟》稱中國探索月球12年,首次超越美國。今年是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50週年,隨著中國登陸月球背面成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通過推特發來了賀信。中國此番克服了連美國都難以攻克的難關,引起美國、俄羅斯、日本等航天強國的驚歎。2007年中國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僅僅12年就取得了如此成就,這提升了2030年宇航員登月、2050年宇航員登陸火星等“太空崛起”核心項目的成功可能性。

▲大國紛紛搶灘太空 韓國還在蹣跚學步

韓媒在誇讚中國航空航天技術迅速發展之餘,對本國不足之處進行了反思,認為韓國需要制定長遠計劃,推動航空航天事業發展。

《韓國日報》發表《中國的太空崛起不可一筆帶過》一文,介紹了航天事業的長遠經濟效益,表示中美日俄等大國重視航天事業並不只是為了彰顯國力,航天事業是朝陽產業。亞馬遜計劃推出太空旅行,臉書計劃通過人工衛星構建太空互聯網,谷歌計劃通過太空資源開發獲利。月球上不僅有鉑、鈾等稀有礦物質,還有地球上沒有的核聚變原料氦-3。《韓國經濟》發表題為《陸海空搶灘競爭白熱化,韓國位於何方》的文章,指出太空正在成為繼陸地、海洋後的“第三領土”,搶佔太空不僅關係到民族自尊心,在軍事和經濟領域也意義巨大。中國不僅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還計劃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2020年將要單獨設立宇宙軍隊,俄羅斯2001年重設宇宙軍隊,2015年將其改編為航空宇宙軍隊。中美俄等大國間的太空搶灘站進入白熱化階段。

反觀韓國,韓媒指出韓國的太空探索事業已經落後於世界。《首爾經濟》發表題為《太空“淘金熱”韓國還在蹣跚學步》的文章,指出韓國隨著政權更迭,探索太空計劃時有變化。盧武鉉時期曾定於2025年發射月球探測器,朴槿惠上臺後承諾“2020年探月”,將計劃提前了5年,此後全部預算被砍,“2020年探月”成為一句空話。文在寅正在計劃將韓國探月計劃推遲至2030年,且國家投資規模小,僅為美國的2%,日本的20%。

探索太空需要國家長期投入巨大財力和精力。如若政策變化不停,韓國的太空探索事業將一直停滯不前,和世界太空強國拉開距,韓國政府不能輕視中國的“太空崛起”,需要制定韓國探索太空百年大計。


中國登陸月球背面 韓媒:太空“後進生”的崛起之路

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圖片提供 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