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AI時代,百度拿了一副好牌

张亚勤:AI时代,百度拿了一副好牌

张亚勤:AI时代,百度拿了一副好牌

從互聯時代到智能互聯時代,科技創新和商業拓展的機遇何在?未來科技巨頭的競爭將集中在雲和人工智能上,這是微軟奪得全球雲業務霸主之後,主流的分析觀點。或許是微軟的成功案例,讓人工智能和雲計算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曾是促成微軟Azure雲落地中國的核心人物——百度總裁張亞勤博士對百度雲的未來充滿信心。他的理由是,由於市場已經從移動互聯時代進入到AI 時代,因此,技術優勢將使得百度雲異軍突起。

2018年11月,在百度世界大會間隙,《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何剛獨家專訪了張亞勤。在採訪中,張亞勤指出,隨著雲計算的行業應用市場的打開和雲計算生態的形成,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擴大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對多個行業,乃至物理世界和未來生產生活方式都會產生深遠影響,並將人類帶入AI時代。他認為,人工智能將是比移動互聯網大十倍的市場,而老牌互聯網企業得益於其基因、技術儲備和規模效應,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中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在移動互聯時期稍顯沉寂的百度也會憑藉AI能力,再次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以下為本次專訪的節選。

時代變了

HBR中文版:百度憑藉搜索引擎開拓疆土,在進入AI時代後對自身的定位和未來戰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張亞勤:我們的AI戰略是很早就確立的重大戰略,也決定了百度現在和未來業務的佈局規劃,用“百度體”來概括就是“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百度擁有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已經在軟硬件技術儲備、科研配套資金和人才儲備具備領先優勢。目前,我們主要在推進技術佈局和技術在產業中落地應用。我們針對家和車兩大場景,分別建立了AI技術平臺、DuerOS開放平臺和Apollo(阿波羅)開放平臺,並以強大的百度云為載體,與鋼鐵、種植等產業的公司展開合作,輸出ABC領域的先進技術,幫助合作伙伴降本增效——這代表我們已經從傳統的消費互聯網領域進軍產業互聯網,大舉開闢To B市場。

HBR中文版:現在“智能化”是熱點,市場前景吸引了大量企業的目光。百度如何爭取領先者地位?

張亞勤:我們在PC互聯網時期崛起的關鍵是搜索技術,到了移動互聯時期,可能在市場理解和運營方面略輸一籌,失去了一些機會。此外,互聯網變得封閉,每個大的APP實際上都是封閉的小系統,系統之間開放與否取決於商業之間的契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搜索造成了困難。但到了AI時代,整個互聯網系統在重構,APP將會慢慢被取代了,只存在我們所謂的內容或者說內容中的技能。隨著藩籬的打開和結構的變化,百度的劣勢會明顯縮小。

此外,百度的AI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我們的“百度大腦”已進化到3.0版本。生態上,百度作為全球最大、最開放、能力最強的AI生態和平臺公司,在全球AI開放生態影響力上處於第一位次。可以說,在技術為王的AI時代,百度拿了一副好牌。

Cloud 2.0

HBR中文版:除搜索外,你們開闢的車、家、企業雲業務有哪些重要意義?

張亞勤:垂直行業中,車和家是我們特別重要的領域。因為我們圍繞這兩個場景建立了自己的生態,而生態的成長依託於前端的海量數據——光車的場景每天就有1T的數據保存到後端雲中。生態擴大後,我們的雲也就會發展起來,反過來對前端的支持能力也會加強。

HBR中文版:這是你們內部雲的能力,還是面向企業的雲?

張亞勤:我們內部的雲本身處在行業領先水平。過去我們做的主要是把計算、存儲、通訊等IT技術,變成一種雲服務;或者說,用雲搭建起公司的整個IT架構。我將這一階段稱為Cloud1.0時期。但現在我們將雲開放出來,以云為載體開發多種垂直業務,並與多個垂直行業的企業展開合作。將私有云變成公有云,不僅標誌著我們向To B市場的傾斜,也促進了雲計算架構發生質變和ABC深度的融合與落地。現在雲計算已不是一種概念或基礎設施,而是在多個行業、場景中加速萬物相聯。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已經進入了Cloud 2.0時代。

HBR中文版:Cloud 2.0時代出現了哪些重要變化和進展?

張亞勤:Cloud 2.0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新的數字化。早期的數字化更多是內容數字化,新的數字化是對物理世界的數字化。第二點,雲會有新能力,不僅僅是提供基礎設施,更要提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第三點,整個系統架構或者說雲架構的大變革。PC時代的IT產業是完全分佈式的,但沒有連接。雲計算1.0時期,IT又開始中心化了。現在的趨勢變化叫做矩陣式架構,即中心加邊緣,這一時期的數據爆炸了,不能全部傳到雲上,所以會在本地做計算,比如自動駕駛中,90%的決定一定在車上做,10%在雲上。簡單來講,雲在2.0時代更多提供了AI能力,1.0時期則更多是一種基礎設施。

進軍B端

HBR中文版:百度是怎樣進軍B端市場的?和其他提供企業級服務的老對手相比,百度的競爭底氣何在?

張亞勤:百度的AI to C主要通過搜索實現,to B的載體則是雲。作為百度AI戰略的載體和原動力,百度雲是百度大腦的雲化,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百度雲以人工智能為中樞,以大數據為依託,以雲計算為基礎,全面輸出百度ABC技術能力和資源。現在,我們的ABC已經完成3.0版本的升級,為B端市場提供最全面、最落地的A;最開放、最安全的B;以及持續領先的C。ABC不僅是A+B+C,還是一套可擴展的架構,能夠將物聯網、邊緣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靈活地嵌入其中,最終讓ABC真正做到無處不在。

HBR中文版:你們已經開始通過雲,融合哪些垂直行業了?

張亞勤:百度是AI落地應用行業最廣的公司,大力推進To B商業對接。在有些垂直行業裡,我們本身就具有一定優勢,比如金融業。我們可以為金融企業提供精準營銷、智能客服等多種基於ABC技術的服務。僅人臉識別技術,就已經得到大量應用,比如我們和廣發銀行合作,共同打造了人臉識別技術通用平臺,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為金融場景提供身份驗證支持。

HBR中文版:如何落地也很重要。

張亞勤:對。以鋼廠為例。我們之前還沒考慮過這個行業,後來發現鋼廠的有些流程,比如質量檢測,用電腦模型識別分析圖像,花費很大人力物力。但這其實是AI的機器學習裡面一個很容易的場景。例如質量檢測中,鋼的瑕疵有很多圖像,我們可以建立AI模型去學習。機器學習之後,檢測效果一定是比人好。

HBR中文版:所以要選擇可以發揮機器學習優勢的行業。

張亞勤:的確。只要行業是垂直的,在模式識別和檢測方面,機器絕對要比人厲害。

张亚勤:AI时代,百度拿了一副好牌

“阿波羅”計劃

HBR中文版:百度自身的兩大業務場景車和家又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張亞勤:先談下家庭場景。我們現在的對話式AI操作系統是DuerOS,現在主要通過語音連接,未來會有更豐富的交互場景和系統。DuerOS目前已經承載在100多個不同的設備,包括我們自己的小度音箱。我們同時和TCL、海爾等廠商在電視等各個不同場景進行多方面合作,開發更多應用和硬件產品。DuerOS正在連接起家居生活全流程,讓我們每一個人在未來都擁有一個私人AI助手。

HBR中文版:大家都知道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先進,去年在北京五環路的實驗引起了轟動。

張亞勤:百度做車已經快五年的時間了。我們在2013年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時,更多從感知系統、傳感系統高精地圖著手。去年我們做了一個重要的舉措,把沉澱的這些技術和代碼、平臺都開放出來,打造了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平臺Apollo。

HBR中文版:為什麼著重發展車這個場景?

張亞勤:自動駕駛是我們未來幾年一個夢想級的挑戰,其中有最艱鉅的人工智能難題。AI最先需要解決的是感知問題。其次是決策,第三點是行動。這些工作必須在實時,以最安全的方式去完成,而如果這件事做成了,AI很多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自動駕駛讓大家這麼興奮?因為它很難,但一旦攻克,AI離真正實現就不遠了。這像阿波羅登月。登月本身是一種渴望,但要實現登月,你必須對通信技術、材料技術,包括醫療和食品保鮮技術都有重大的技術突破。

HBR中文版:所以百度將自動駕駛平臺命名為“阿波羅”?

張亞勤:對的。

長期導向

HBR中文版:百度憑藉技術優勢,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獨樹一幟。有人說,你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對標企業從來都是谷歌,你怎麼看?

張亞勤: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當然會參考對手或者其他行業夥伴,以及產業勢態和主要趨勢,但我們並沒有把自己對標哪家公司。我們從來都不是追隨者,也不會因為要打敗誰而發起直接競爭。

HBR中文版:你和李彥宏都是極度重視技術的領導者。但如何確保研發投入轉化為商業利益?怎樣平衡短期業績壓力和長期有機發展?

張亞勤:大部分百度的投入,商業回報也是在不同時段。比如我們講的自動駕駛並不僅僅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只是最終的結果,我們在研發過程中也有大量成果,如車聯網、高精地圖、自動泊車,這些都有商業回報。我們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投入也都有回報,而且奠定了我們做車、家和雲的基礎。我們的雲業務增長很快,用戶規模、收入都呈多倍增長,未來將是我們財務收入的主要動力。所以說,研發投入有不同時段,有些針對短期發展,有些針對長期存亡。公司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你必須這樣做。這是對未來的一種保險。

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9年1月刊《專訪張亞勤:百度雲的ABC戰略》。

《哈佛商業評論》

[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