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離開不是關鍵,關鍵是百度能否保持戰略定力

陸奇離開不是關鍵,關鍵是百度能否保持戰略定力

只要發生在百度身上的事情,都容易被過度解讀。這已經成了百度多少年來每次必須挺過去的“坎”。

5月18日下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通過一封內部郵件通報,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因個人和家庭原因,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將於7日起不再擔任上述職務,但仍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當時看到了這一消息,心裡就咯噔一下。因為兩點,一是沒預料到,雖然上個月底已經有這樣的風言風語,但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畢竟陸奇任期內,百度開始蒸蒸日上了;二是,很自然地能聯想到,依照“慣例”,百度這下又要被黑出翔了。

陸奇的卸任,會給百度帶來哪些影響嗎?很多媒體已經開始“加戲”了。

但想探究到真實答案,就要在站在2017年1月17日那一天來看,當時百度的狀況,以及陸奇在任的486天都做了哪些事情。其實,當時的百度正遭受著血友病吧、魏則西事件等後遺症的困擾,外界更是期待百度有所改變,說是歷史上的“至暗時刻”,可能一點也不誇張。這個時候,頭頂AI光環和IBM、微軟背景的陸奇的“空降”,只是百度在恰當的時刻碰到了“對”的那個人。

有人將百度在AI戰略上的功勞完全記到陸奇身上,可能就有些一廂情願了。的確,百度對外All in AI的戰略,表面看是陸奇的施政綱領,甚至一個人的表演。如今度秘DuerOS和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生態日益成熟,在行業裡有了極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將這些成績單放到陸奇頭上,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梳理一下會發現,2017年之前,百度已經在AI方面動手了,2016年就組建了度秘部門,還加強了移動端信息流產品的運營,並有了很大的起色。陸奇加入後的兩個月,2017年4月,百度就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展示了成熟的Apollo生態。

技術方面,當時的百度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領域,已然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只不過,當時百度業務龐雜、架構不清晰、戰略方向不聚焦,恰好處於混沌期的拐點上。這個時候,在行業里名望極高且技術實力令內外歎服的陸奇的到來,扮演了操刀者的角色,幫百度成功地動了“外科手術”。而這個時候,恰好需要一個外來者破局,內部提拔的人很難完成這一角色。

當然,我們不能抹殺陸奇給百度帶來的積極改變。陸奇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醫療部門,裁撤醫療事業群,領銜籌建國字號國家深度學習實驗室,收購渡鴉科技,將度秘DuerOS和Apollo的AI戰略升級到了開放平臺和場景覆蓋的路徑上。2017年8月,百度外賣以總價8億美元出售給餓了麼,並最終套現4.88億美元。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百度一年來的AI聚焦戰略創造了更清晰的內外部氛圍。

在百度重要的轉折點上,陸奇就是“對”的那個人。他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將百度的公司架構、業務體系、人員配置,進行了一場徹底的“大清洗”。在這一過程中,外界看到的可能是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百度內容生態副總裁陸復斌等一連串的高管離職事件,似乎是動盪不止,但其實在業務戰略大騰挪的階段,人事上的調整和業務裁減的陣痛是必然的。而由於外來者的身份,陸奇操作起來要簡單得多。

AI已經上路,王海峰是下半場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或者,我們也可以推測一下,當時李彥宏已經看到了陸奇在快刀斬亂麻上的身份和技術優勢。在2017年1月的任命溝通會上,李彥宏與陸奇同時現身。為了讓陸奇在一眾管理層中能夠服眾,李彥宏當時說,“陸奇的能力完全能承擔管理、運營、技術各個層面,百度的主要業務都會交到陸奇手裡,自己抽身出去放到戰略、文化構建和人才培養上。當然,李彥宏也是這麼做的,並在一個月後,任命陸奇為百度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讓陸奇有了更大的決策權和任命權。

但或許,這就是陸奇的使命,幫助百度完成過渡期的關鍵一棒。

李彥宏在內部信中對陸奇的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自去年一月陸奇加入百度以來,公司發生了很多積極向上的變化。我和廣大同學一樣,都對他正直的人品、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在技術及商業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印象深刻。”這句話背後有多重含義,如果更瞭解當時李彥宏的心路和百度的狀態,可能對這一評價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和體會。

陸奇卸任後,諸多媒體試圖從“宮鬥戲”的情中猜測原因,因為這更符合人們腦子裡的期待,之所以如此,大都是沒有參透內情。所以才會有“百度的AI戰略會不會再次出現搖擺”,甚至懷疑百度AI技術上的連續性。

其實有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在內部郵件中有一個亮點:副總裁王海峰晉升為高級副總裁併擔任 AIG (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王海峰為何許人也呢?瞭解百度內部架構的人知道,王海峰2010年加入百度,多年來一直負責百度核心搜索產品和技術。早在陸奇空降時,王海峰就深度整合了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內的核心技術,是AIG體系的總負責人。當時他就已經晉升了Estaff成員,在機器學習、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圖像識別及增強現實方面,屬於頂尖的技術大牛。陸奇加入後,百度在AI戰略實施上一路狂奔,王海峰則是堅定的執行者和操盤者。

除王海峰外,百度在AI方面早不是依賴於某一個人,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科學家“智囊團”。之前,智東西曾經總結過《群英雲集,起底百度AI牛人矩陣》的文章,在百度AI人才大本營中,有張亞勤、王海峰、景鯤、楊濤等是出身於微軟的老兵,還有顧維灝、李瑩等內部培養起來的AI技術高管,以及Kenneth Ward Church、浣軍、熊輝、吳華等世界級AI科學家。

而且百度在AI路上已經漸行漸遠,業務方向和集團架構確立後,掌舵者只是一個發號施令的人而已,一些人事變動也改變不了大勢。

在AI層面,百度已經形成了“一體兩翼”的佈局,除了在搜索和Feed信息流上應用語音、自然語言理解等AI技術外,DuerOS和Apollo兩條腿走路的局面日益清晰。比如DuerOS發展越來越迅猛,今年3月,單日響應超過2億次的語音搜索需求。截止目前,搭載DuerOS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突破了5000萬,月活設備1000萬,與創維、海爾、極米等160家企業合作;另一翼上,Apollo的合作伙伴已經突破了100家,與東風悅達起亞、北京現代、一汽奔騰等前十大乘用車的7家合作,與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新生代深度合作,商用車覆蓋了福田汽車、金龍客車,總共拿到了9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參與路測的車輛超出10款。截止目前,Apollo的開放版本從1.0進化到了1.5,又快速迭代到了2.5,開放了20萬行的代碼。

可見,百度選擇AI這條賽道選對了,已形成體系化和成熟的生態。如果說百度長久以來對技術的信仰和積澱,使得上半場的陸奇能夠交出不錯的成績單的話,那麼下半場王海峰無疑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而王海峰的升職,也為百度進一步整合、梳理和發揮技術優勢,提供了保障。

百度已然進入“爬升期”,增長窗口進一步打開

確實,陸奇之前的百度面臨的環境較為複雜。公司戰略層面,百度佈局較為分散,既有百度糯米、百度外賣這樣的O2O業務,但市場上處於弱勢;還有搜索和信息流的核心現金牛業務,是百度創造收入和利潤的護城河;在AI業務上,內部條塊有些分割,不夠聚焦,生態體系尚未形成強勢地位。品牌形象層面,批評百度成了“政治正確”的事兒,公司市值長期徘徊在600-700億美元區間。

但如今,頹勢已經徹底挽回了,AI戰略穩步推進,Feed信息流廣告收入持續增長。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百度市值多次摸高到千億美元,拉開了與京東間的距離,還沒上市的小米、美團、今日頭條等也被百度甩遠了。可以說,警報已經解除,外界對百度變得更加“友好”了。

上個月底,百度公佈的Q1財報數據顯示,總營收達到了209億元,同比增長了31%。淨利潤為67億元,同比增長了277%,上一季度的同比增長率為118%。整體收入的移動佔比更是從70%提升到了80%。這確實是一份超出華爾街預期的成績單,當日股價大幅上漲了7%。而且這一業績僅僅是在護城河的核心搜索及Feed的拉動下完成的,代表未來主航道的人工智能業務尚未發力,但增長窗口已經打開了。

從李彥宏發佈的內部郵件信息中還能發現,Robin在時隔多年後,終於開始親自披掛上陣了。“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張亞勤、向海龍、王海峰、朱光等人將直接向我彙報,IDG總經理李震宇轉向張亞勤彙報,任命景鯤為SLG總經理,並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直接向我彙報。”這是一個新的信號,也意味著接下來的百度在戰略貫徹實施上會“一竿子通到底”。

如此來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陸奇的到來,帶來了一個體魄更健全的內外部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梳理清楚了內部亂麻的業務和人事,讓百度可以輕裝上陣。陸奇的離開,不是關鍵,關鍵是百度能否平衡現實和未來,能否在當下的情境,保持事關未來的戰略定力。陸奇的離開,也不會對百度的AI戰略造成多大影響,還使得李彥宏義不容辭的要“御駕親征”。或許,這些反而是一個更好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