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沙裡淘金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相信不少創作藝術的同學在創作時都會遇到瓶頸期的問題。而在這種時候我們該如何跳脫出固有思維的侷限,創作出更多突破自我的作品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在首飾設計中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如何開啟每個人都會有的“金手指”世界。

本期主講老師: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多看好展覽,多問為什麼

和非首飾設計專業的朋友一起看展的時候,常被追問“這件作品平時戴不了,做它幹嘛?”,或者是“把寶石中間打孔再用膠粘起來,這不是糟蹋東西嘛!”。說實話,外行人,尤其是和藝術設計專業完全無關的人提出這樣的質疑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同行,我一定會認真的和對方解釋作品的創作思維,甚至發展成白熱化的battle。

你可以說這件作品我沒有看懂,但如果沒有任何根據,非常主觀的評價這件作品是垃圾,就顯得很沒有專業素養了。因為一件平時無法佩戴的首飾可能只是設計者藉助首飾這個載體進行的藝術表達,而這個將寶石用膠水粘起來,打孔固定的作品的主題本身就是“poor jewelry”。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學們既然作為未來的首飾設計師,就要多問自己為什麼,尤其是如果有機會出國參觀展覽,放在櫥窗內的,一定都值得我們學習。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gijs bakker的作品aluminum collar,以鏡面的工業板材為為材料,相比普通的領飾更能凸顯模特的面孔,讓首飾不拘泥於配件的地位,成為一件可穿戴雕塑。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karl Fritsch的poor jewelry,通過特殊的鑲嵌和對寶石的處理探討精緻與珍貴的新定義”


保持多元化視角


作品看得多了,自然會對不同類型的風格有自己的審美和見解。但作為一名設計師,一名創作者,應該有對不同文化和審美的包容性,藝術作品並不是非黑即白。擁有從多角度發掘作品中何處值得自己學習借鑑的能力,才能幫助你在自己的設計之路上逐漸成熟。

你可以讓自己的表達變得極致,但不要讓自己的看世界的視角變得狹窄。你應該在看當代首飾書籍感受到如otto künzil這樣的藝術家百變千奇的想法,也應該在高級珠寶藝術家如陳世英的作品中看到他對於鈦金屬鑄造在珠寶設計上的不斷挑戰。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Gold makes you blind" by Otto Künzli, since 1980, rubber, gold,Otto Künzli將黃金包裹在黑色的橡膠中,來探討珍貴的意義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Fish’s Dream by Wallace Chan,高級珠寶設計師Wallace chan 在作品中挑戰鈦金屬的鑲嵌與鑄造

學會接受各種不同的文化和風格、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評判作品,這不僅可以讓我們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也不會在某天突然接受到一個新觀點時,不知所措得像穿越而來的清朝人。

然,有一種作品是可以直接批判不用猶豫的,就是沒有故事和靈魂的抄襲品。

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在評論學生的作品時,都會表明這只是我的觀點,如果你的觀點可以說得通,當然也沒問題。但如果你的觀點的論據都非常薄弱,那必然是不戰而敗的。和世界上任何一所藝術院校所傳授的一樣,我更希望學生找到自己的的想法,並拿出足夠的論證來證明,而不是完全遵從默寫特定的思維,因為如果大家都想得一樣,必然也不會有任何創新,也就不需要藝術這個專業存在了。


理清思路,定義自己的首飾


首飾作為一種藝術創作載體,它的定義與邊界被人們不斷的調整。我們常在相關資料書上看到巨大的身體雕塑或是稀奇古怪的材料製成的首飾,甚至是嫁接在身上的首飾。這些藝術家或是設計師不斷挑戰首飾的邊界,給它以更多可能性。

你的首飾的定義和邊界又是什麼呢?如果在最開始的設計定位上就躊躇,既想有前無古人的誇張造型,又想它的受眾廣泛能成為一個潮牌,這等好事是萬萬沒有的。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ATMOSPHERIC REENTRY by Maiko Takeda,日本藝術家Maiko Takeda以將她的美學表達為可穿戴的雕塑。”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首飾藝術家Tiffany parbs通過首飾在身體上留下的印記來探討首飾與身體之前的承接關係,在這個系列作品概念中,短暫留存在身體上的印記也是首飾的一部分”

必須說明的是,這裡的定義也並非越天馬行空越深奧就越好。我也走入過這個誤區,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把好的首飾設計定義為一件可表達深沉思想的藝術品,想做出有內涵深奧的設計。就我當時的年紀和經歷而言,試圖作出4、50歲才可能會去理解的哲學思想其實是很辛苦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狀態其實對創作毫無益處。

那時候我的老師也提醒我,這是一個視覺表達為重的專業,你可以做些更輕鬆的話題。直到後來的一個假期裡,我去逛了一箇舊玩具市場,突然就感覺,哎這些玩具這麼有趣!而它們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它們讓人感覺的放鬆的同時,又可以自娛自樂。那一瞬間,我看見了光。

首飾之於我不是也一樣嗎?它應該以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作品。從這個角度出發之後,我不會再太過拘泥於我的作品是不是讓人感到“不覺明厲”,而是以能讓大家把我的作品“玩”起來成為了創作的主題。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首飾設計,如何拯救瓶頸期?


大小可變化的play ring,在日常佩戴中適用於各種手指尺寸的人,就是我以把玩為出發點的設計作品

有過這樣的經歷之後,在教學中,我也更願意讓我的學生首先去分析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話題,嘗試重新定義自己對於首飾的理解。同時,我建議大家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或極為有所研究,不要輕易嘗試你不那麼瞭解的社會或心理話題,讓創作接地氣些,有時young, simple,naive反而會顯得你很可愛。

如桃花源記所言,“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珠寶設計之路也是如此。只要你保持學習的心態,擁有欣賞和吸收借鑑的能力,理清思路照著自己的想法往下走,走過瓶頸之後,一竅通時百竅通。那時你就能體會到主角光環加持下的“如有神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