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沙里淘金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相信不少创作艺术的同学在创作时都会遇到瓶颈期的问题。而在这种时候我们该如何跳脱出固有思维的局限,创作出更多突破自我的作品呢?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谈一谈,在首饰设计中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如何开启每个人都会有的“金手指”世界。

本期主讲老师: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多看好展览,多问为什么

和非首饰设计专业的朋友一起看展的时候,常被追问“这件作品平时戴不了,做它干嘛?”,或者是“把宝石中间打孔再用胶粘起来,这不是糟蹋东西嘛!”。说实话,外行人,尤其是和艺术设计专业完全无关的人提出这样的质疑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同行,我一定会认真的和对方解释作品的创作思维,甚至发展成白热化的battle。

你可以说这件作品我没有看懂,但如果没有任何根据,非常主观的评价这件作品是垃圾,就显得很没有专业素养了。因为一件平时无法佩戴的首饰可能只是设计者借助首饰这个载体进行的艺术表达,而这个将宝石用胶水粘起来,打孔固定的作品的主题本身就是“poor jewelry”。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学们既然作为未来的首饰设计师,就要多问自己为什么,尤其是如果有机会出国参观展览,放在橱窗内的,一定都值得我们学习。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gijs bakker的作品aluminum collar,以镜面的工业板材为为材料,相比普通的领饰更能凸显模特的面孔,让首饰不拘泥于配件的地位,成为一件可穿戴雕塑。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karl Fritsch的poor jewelry,通过特殊的镶嵌和对宝石的处理探讨精致与珍贵的新定义”


保持多元化视角


作品看得多了,自然会对不同类型的风格有自己的审美和见解。但作为一名设计师,一名创作者,应该有对不同文化和审美的包容性,艺术作品并不是非黑即白。拥有从多角度发掘作品中何处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能力,才能帮助你在自己的设计之路上逐渐成熟。

你可以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极致,但不要让自己的看世界的视角变得狭窄。你应该在看当代首饰书籍感受到如otto künzil这样的艺术家百变千奇的想法,也应该在高级珠宝艺术家如陈世英的作品中看到他对于钛金属铸造在珠宝设计上的不断挑战。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Gold makes you blind" by Otto Künzli, since 1980, rubber, gold,Otto Künzli将黄金包裹在黑色的橡胶中,来探讨珍贵的意义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Fish’s Dream by Wallace Chan,高级珠宝设计师Wallace chan 在作品中挑战钛金属的镶嵌与铸造

学会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和风格、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判作品,这不仅可以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不会在某天突然接受到一个新观点时,不知所措得像穿越而来的清朝人。

然,有一种作品是可以直接批判不用犹豫的,就是没有故事和灵魂的抄袭品。

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在评论学生的作品时,都会表明这只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的观点可以说得通,当然也没问题。但如果你的观点的论据都非常薄弱,那必然是不战而败的。和世界上任何一所艺术院校所传授的一样,我更希望学生找到自己的的想法,并拿出足够的论证来证明,而不是完全遵从默写特定的思维,因为如果大家都想得一样,必然也不会有任何创新,也就不需要艺术这个专业存在了。


理清思路,定义自己的首饰


首饰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载体,它的定义与边界被人们不断的调整。我们常在相关资料书上看到巨大的身体雕塑或是稀奇古怪的材料制成的首饰,甚至是嫁接在身上的首饰。这些艺术家或是设计师不断挑战首饰的边界,给它以更多可能性。

你的首饰的定义和边界又是什么呢?如果在最开始的设计定位上就踌躇,既想有前无古人的夸张造型,又想它的受众广泛能成为一个潮牌,这等好事是万万没有的。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ATMOSPHERIC REENTRY by Maiko Takeda,日本艺术家Maiko Takeda以将她的美学表达为可穿戴的雕塑。”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首饰艺术家Tiffany parbs通过首饰在身体上留下的印记来探讨首饰与身体之前的承接关系,在这个系列作品概念中,短暂留存在身体上的印记也是首饰的一部分”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定义也并非越天马行空越深奥就越好。我也走入过这个误区,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把好的首饰设计定义为一件可表达深沉思想的艺术品,想做出有内涵深奥的设计。就我当时的年纪和经历而言,试图作出4、50岁才可能会去理解的哲学思想其实是很辛苦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其实对创作毫无益处。

那时候我的老师也提醒我,这是一个视觉表达为重的专业,你可以做些更轻松的话题。直到后来的一个假期里,我去逛了一个旧玩具市场,突然就感觉,哎这些玩具这么有趣!而它们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它们让人感觉的放松的同时,又可以自娱自乐。那一瞬间,我看见了光。

首饰之于我不是也一样吗?它应该以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出发之后,我不会再太过拘泥于我的作品是不是让人感到“不觉明厉”,而是以能让大家把我的作品“玩”起来成为了创作的主题。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首饰设计,如何拯救瓶颈期?


大小可变化的play ring,在日常佩戴中适用于各种手指尺寸的人,就是我以把玩为出发点的设计作品

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在教学中,我也更愿意让我的学生首先去分析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尝试重新定义自己对于首饰的理解。同时,我建议大家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或极为有所研究,不要轻易尝试你不那么了解的社会或心理话题,让创作接地气些,有时young, simple,naive反而会显得你很可爱。

如桃花源记所言,“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珠宝设计之路也是如此。只要你保持学习的心态,拥有欣赏和吸收借鉴的能力,理清思路照着自己的想法往下走,走过瓶颈之后,一窍通时百窍通。那时你就能体会到主角光环加持下的“如有神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