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强化帮扶干部管理 助力脱贫攻坚

帮扶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中的“排头兵”和“领路人”,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萧县县委组织部严格落实扶贫包保责任制,通过压实帮扶责任、发挥考核激励作用,锻造出一支扎根扶贫最前线,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扶贫攻坚队伍。

把最优秀的干部派下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使选派帮扶赢在起跑线上

大屯镇关庄村扶贫专干孙德志对于自己的下派经历也颇有感概。关庄村共有贫困人口986人,基础设施差,产业项目薄弱,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作为从事20年的检察老“干警”,孙德志到村后不久,就打出了“治安维稳、补齐短板、产业带动”的组合拳,化解村民矛盾20余起,协助第一书记修缮道路5公里,电路改造3个村,带动45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特色芦笋种植产业。如今,关庄村的各项扶贫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迈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驻村帮扶能否取得实效,精干力量驻村是关键。县委组织部在省市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基础上,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现状,统筹考虑贫困村致贫原因、脱贫难度,选派单位综合实力、行政职能,选派人员专长等因素,明确要求县直、乡镇机关把最优秀的干部派下去,派需结合、因村定人。

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矛盾村、业务部门联专业村”的“全覆盖”精准结对共建原则,从县直机关选派701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副科级以上干部205人。如今,选派干部遍布萧县各地,脱贫攻坚干得热火朝天。

营造干事创业制度环境,抓督导传压力,抓考核激活力,抓培训提能力,全力护航选派干部尽职履责

“每天要按时考勤签到,同时要将工作日志和自主学习计划上传到系统,这将作为年底考核重要依据。”5月22日上午,萧县县委组织部选派协调办督察员杨洋在指导扶贫队长朱学龄如何使用“智慧记实”系统时说。

为促进选派干部主动干事,萧县县委组织部先后出台《萧县贫困村选派帮扶干部全程纪实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萧县非贫困村选派帮扶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制定扶贫驻村队伍建设、干部作风、帮扶承诺、群众评议等8项制度、10项行为准则;推行“日记录,周报送,月汇总,季总结,年考核”的常态化考核。驻村干部工作日每天撰写一篇工作日志,每周所属乡镇督查组上报一次《选派干部驻村情况周报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每月报送报送一次工作小结、填写一次工作情况报表,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书面报告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县委组织部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同时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目标,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大数据平台管理、扶贫档案台帐规范整理等针对性业务培训,使他们在自身得到锻炼提高的同时,有效完成帮穷扶困各项任务,真正实现“选派一名干部,造福一个村庄”。

选派干部派而不往,往而不为,为而不实,基层干群不满意怎么办?坚决召回!加强从严管理,成立选派协调办,负责驻村帮扶干部综合协调管理工作,从县纪委、扶贫局、教体局、人社局等牵头单位抽取精兵强将,联合党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实行每周查岗全覆盖,调换29名不能胜任驻村工作的选派干部,对于无故脱岗、缺席会议培训、工作不力、渎职失职的选派干部予以全县通报批评,扣发相应生活补助,责成写出书面检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及扣除选派干部所在乡镇党建考核相应积分。

植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以党建服务为平台,握住打赢脱贫攻坚的主动权

萧县青龙镇的路口村,一个5659人的村子里,只有181名党员,其中65%的党员年龄在65岁以上,党组织老化弱化情况严重。去年5月到该村任扶贫队长的邱宏瀛,决定从筑牢基层党组织的这条根抓起,他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召开党员、群众交流会集思广益,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日常建设;走访群众、老党员听取意见,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100余件,同时带头捐助、协调帮扶单位资金50余万元,全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集中清理村沟塘周边垃圾900余吨,同时争取扶贫专项资金提升村路硬化水平,把村道路全部硬化到村民家门口,方便了村民出行。

萧县县委组织部坚持把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树立“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理念,建立服务型党组织,解决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畅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把群众引上致富路。

针对贫困村产业项目少等问题,各村选派干部从所驻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现代高效农业,激活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发展潜力。通过举办党员致富带头人报告会、“扶贫、扶志”培训会,实行“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

“广开门路筹资金,因地制宜上项目,千方百计惠民生”。各选派村党员干部落实帮扶包保责任,建立党员服务平台,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建服务载体,帮找致富门路,提供知识培训、农技指导、政策解读、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10余项服务,实行多元化帮扶、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共帮助157个村选好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解决发展资金1470万元,实现70%的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王磊 张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